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河南地名中的陰陽文化

河南地名中的陰陽文化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河南常住人口***9936.6萬人,男性人口為4983.2萬人,占50.15%;女性人口為4953.3萬人,占49.85%。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0.60。從這個比例看,男略多於女,談不上“陽盛陰衰”。本文要討論不是河南人口中的性別比例,而是地名文化中的“陽盛陰衰”。

中國有句古語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在聚居時講究依山傍水,在地名命名中特別註意運用山字和水字,或與山水相關的字,省級行政單位比如雲南(雲嶺之南)、山西(太行山以西)、河南(黃河以南)、天津(天子津渡)、遼寧(遼河安寧),省會城市比如濟南(濟水之南)、武漢(武昌、漢陽、漢口,漢指漢江),縣市級比如延津、孟津、泰安。

在中國地名文化中,“山南水北為陽,水北山南為陰”的命名原則。就河南而言,縣市級地名中有“陰”“陽”二字的就有:滎陽、洛陽、汝陽、宜陽、安陽(含安陽縣)、湯陰、原陽、山陽、沁陽、濮陽(含濮陽縣)、舞陽、南陽、睢陽、信陽、淮陽、泌陽、正陽,***計17個。

在這17個地名中,只有壹個地名中有“陰”字,即湯陰縣。16陽:1陰,可謂名副其實的“陽盛陰衰”。

與水有關的地名中,洛陽,在洛水之北;泌陽,在泌水(今泌陽河)之北;汝陽,在北汝河之北;舞陽,在舞水(今三裏河)北;宜陽,在宜水之北;淮陽,在淮水(今淮河)之北;濮陽,在濮水之北。

有些地方由於治所遷移,地理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基於地名文化的延續性,名稱仍保留至今。如焦作的沁陽市,得名於原縣治(今武陟縣沁陽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陽市區卻在沁河之南。

在這17個地名中,只有壹個地名中有“陰”字,即湯陰縣。

湯,即湯水或蕩水,古代湯、蕩通用。《山海經·西山經》載:“上申之山,湯水出焉,東流註於河。”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載:“蕩水出縣西石尚山泉,流經其縣……縣因水以取名也。”戰國時期史料中即出現“蕩陰”地名;西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始設蕩陰縣。因此湯陰立縣已有2200多年,可謂 歷史 悠久。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文王拘而演周易”,說的是周文王姬昌曾被商紂王囚禁的羑裏城,並在此地推演周易,而羑裏就在湯陰,今有羑裏城遺址;民族英雄嶽飛的老家就是湯陰的,嶽飛廟是當地標誌性景點。

在16個含有“陽”的地名中,滎陽,意為滎澤之北。古代黃河流經滎陽地區溢出形成壹大片水域,稱為滎澤,因地處滎澤之北,因此稱滎陽。滎陽因地處黃河之南又稱“河陰”,滎陽地理標誌產品中就有“河陰石榴”。每到秋天,行經滎陽,到處都能看到“河陰石榴”的招牌。

有河陰,是不是就該有河陽呢?答案是肯定的。滎陽因地處黃河以南稱河陰,那麽河陽壹定地處黃河之北了。

在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簡介裏,開篇即說“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這個河陽指的就是今焦作孟州。孔子在《春秋》裏有“天子狩於河陽”的記載,晉文公召周天子,命諸侯國以朝周天子名義舉行的壹次會盟活動。

西晉文學家、大帥哥潘嶽河陽縣令任內,在全縣遍植林木,桃李成林,使得河陽當時有“花縣”之稱。後世文人騷客對此追思不已,詩仙李白有詩:“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地逐名賢好,風隨惠花春。”老杜也有“河陽縣裏雖無數,逐錦江邊未滿園”的詩句。晚唐“小李”李商隱也有所吟詠:“河陽看花過,意不問潘安。”

至今,孟州市仍有許多以“河陽”命名的地名、道路、小區等,比如河陽街道、河陽路、河陽樓、河陽新區小區。

我國古代哲學認為存在於宇宙間的壹切事物中,都存在著陰和陽兩大對立面。陰陽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地名中才有”陰“有”陽“。陰代表著陰暗、寒冷,比如陰招、陰謀、陰冷、陰天;陽代表著光明、溫暖,比如陽剛、暖陽、重陽、陽氣、陽光。人活著叫陽間,死後歸入陰間;人的壽命稱為陽壽。印章中突出的稱為陽文,凹進去的稱為陰文;電子中帶正電的稱為陽極,負電的稱為陰極。成語則有陽奉陰違、陰差陽錯、陰陽怪氣、陰盛陽衰、虎落平陽、陰謀詭計、三陽開泰、驕陽似火,等等。

雖說萬物皆有陰陽,陰陽是對立統壹的結合體,但中國人喜歡光明、追求光明,因此反映在地名文化中,就是多用陽,而少用陰。地名文化中的”陽盛陰衰“,不僅河南如此,放眼全國,名字中帶”陰“字的也不多,比如山西的山陰,江蘇的江陰、淮陰,陜西的華陰、漢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