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親蘇洵,即是《三字經》裏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壹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壹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裏。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裏已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當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雕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壹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壹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壹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仕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壹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壹獄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余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準。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高太後聽政,新黨勢力倒臺,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於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學士。
俗語:“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壹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壹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壹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謚號文忠。享年六十六歲。
主要詞作
水龍吟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壹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壹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滿江紅
江漢西來,高樓下、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雲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願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洞仙歌
余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壹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壹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乎?乃為足之雲。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壹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換。
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壹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壹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壹聲春曉。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壹樽還酹江月。
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蔔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昭君怨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減字木蘭花 春月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雲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浣溪沙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
其壹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采桑姑。
其二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茜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
其三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壹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擡醉眼,捋青搗〔麥少〕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詩四十七首
辛醜十壹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壹篇寄之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登
高回首坡壟隔,惟見烏帽出復沒。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
居人樂,僮仆怪我苦淒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
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
雲爾。)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往歲,
馬死於二陵,騎驢至澠池。)
催試官考較戲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鳳咮堂前
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裏,組練長
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
得。願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與試官兩人復留五首
樓上煙雲怪不來,樓前飛紙落成堆。非關文字須重看,卻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燭暗細行斜,考閱精強外已誇。明日失懷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亂山遮曉擁千層,睡美初涼撼不應。昨夜酒行君屢嘆,定知歸夢到吳興。
天臺桂子為誰香,倦聽空階夜點涼。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秋花不見眼花紅,身在孤舟兀兀中。細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月兔茶
環非環,玦非玦,中有迷離玉兔兒。壹似佳人裙上月,月圓還缺缺還圓,此
月壹缺圓何年。君不見鬥茶公子不忍鬥小團,上有雙銜綬帶雙飛鸞。
薄命佳人
雙頰凝酥發抹漆,眼光入簾珠的皪。故將白練作仙衣,不許紅膏汙天質。吳
音嬌軟帶兒癡,無限閑愁總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閉門春盡楊花落。
吉祥寺花將落而述古不至
今歲東風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來。對花無信花應恨,直恐明年便不開。
述古聞之明日即來坐上復用前韻同賦
仙衣不用剪刀裁,國色初酣卯酒來。太守問花花有語,為君零落為君開。
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
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簾前柳絮驚春晚,頭上花枝奈老何。露
濕醉巾香掩冉,月明歸路影婆娑。綠珠吹笛何時見,欲把斜紅插皂羅。
陌上花三首(並引)
遊九仙山,聞裏中兒歌《陌上花》。父老雲: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
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淒
然,而其詞鄙野,為易之雲。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遺民幾度垂垂老,遊女長歌緩緩歸。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駢來。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回。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歌緩緩妾回家。
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
白發相望兩故人,眼看時事幾番新。曲無和者應思郢,論少卑之且借秦。歲
惡詩人無好語,(公擇來詩,皆道吳中饑苦之事。)夜長鰥守向誰親。(貢父近
喪偶。)少思多睡無如我,鼻息雷鳴撼四鄰。
何人勸我此間來,弦管生衣甑有埃。綠蟻濡唇無百斛,蝗蟲撲面已三回。磨
刀入谷追窮寇,灑涕循城拾棄孩。為郡鮮歡君莫嘆,猶勝塵土走章臺。
京師哭任遵聖
十年不還鄉,兒女日夜長。豈惟催老大,漸復成雕喪。每聞耆舊亡,涕泫聲
輒放。老任況奇逸,先子推輩行。文章小得譽,詩語尤清壯。吏能復所長,談笑
萬夫上。自喜作劇縣,偏工破豪黨。奮髯走猾吏,嚼齒對奸將。哀哉命不偶,每
以才得謗。竟使落窮山,青衫就黃壤。宦遊久不樂,江海永相望。退耕本就君,
時節相勞餉。此懷今不遂,歸見累累葬。望哭國西門,落日銜千嶂。平生惟壹子,
抱負珠在掌。見之齠齔中,已有食牛量。他年如入洛,生死壹相訪。惟有王浚沖,
心知中散狀。
答任師中家漢公(壹題: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寄詩壹首)
先君昔未仕,杜門皇佑初。道德無貧賤,風采照鄉閭。何嘗疏小人,小人自
闊疏。出門無所詣,老史在郊墟。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高樹紅消梨,小池
白芙蕖。常呼赤腳婢,雨中擷園蔬。矯矯任夫子,罷官還舊廬。是時裏中兒,始
識長者車。烹雞酌白酒,相對歡有余。有如龐德公,往還葛與徐。妻子走堂下,
主人竟誰歟。我時年尚幼,作賦慕相如。侍立看君談,精悍實起予。歲月曾幾何,
耆老逝不居。史侯最先沒,孤墳拱桑樗。我亦涉萬裏,清血滿襟祛。漂流二十年,
始悟萬緣虛。獨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魚。威行烏白蠻,解辮請冠裾。方當入奏事,
清廟陳璠玙。胡為厭軒冕,歸意不少紓。上蔡有良田,黃沙走清渠。罷亞百頃稻,
雍容十年儲。閑隨李丞相,搏射鹿與豬。蒼鷹十斤重,猛犬如黃驢。豈比陶淵明,
窮苦自把鋤。我今四十二,衰發不滿梳。彭城古名郡,乏人偶見除。頭顱已可知,
幾何不樵漁。會當相從去,芒鞋老菑畬。念子瘴江邊,懷抱向誰攄。賴我同年友,
相歡出同輿。冰盤薦文鮪,(鮪,鮥也。戎、瀘常有。)玉斝傾浮蛆。醉中忽
思我,清詩綴瓊琚。知我少詼諧,教我時卷舒。世事日反覆,翩如風中旟。雀羅
吊廷尉,秋扇悲婕妤。升沈壹何速,喜怒紛眾狙。作詩謝二子,我師寧與蘧。
初別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資和而清。好學老益堅,表裏漸融明。豈獨為吾弟,要是賢
友生。不見六七年,微言誰與賡。常恐坦率性,放縱不自程。會合亦何事,無言
對空枰。使人之意消,不善無由萌。森然有六女,包裹布與荊。無憂賴賢婦,藜
藿等大烹。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明日無晨炊,倒床作雷鳴。秋眠我東閣,
夜聽風雨聲。懸知不久別,妙理重細評。昨日忽出門,孤舟轉西城。歸來北堂上,
古屋空崢嶸。退食悮相從,入門中自驚。南都信繁會,人事水火爭。念當閉閣
坐,頹然寄聾盲。妻子亦細事,文章固虛名。會須掃白發,不復用黃精。
次韻呂梁仲屯田
雨葉風花日夜稀,壹杯相屬竟何時。空虛豈敢酬瓊玉,枯朽猶能出菌芝。門
外呂梁從迅急,胸中雲夢自逶遲。待君筆力追靈運,莫負南臺九日期。
章質夫寄惠崔徽真
玉釵半脫雲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當時薄命壹酸辛,千古華堂奉君子。水
邊何處無麗人,近前試看丞相嗔。不如丹青不解語,世間言語元非真。知君被惱
更愁絕,卷贈老夫驚老拙。為君援筆賦梅花,未害廣平心似鐵。
春菜
蔓菁宿根已生葉,韭芽戴土拳如蕨。爛烝香薺白魚肥,碎點青蒿涼餅滑。宿
酒初消春睡起,細履幽畦掇芳辣。茵陳甘菊不負渠,繪縷堆盤纖手抹。北方苦寒
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鐵甲。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牙寒更茁。久拋菘葛猶細事,
苦筍江豚那忍說
贈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闌,將心到處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嚴》已不看。
欹枕落花餘幾片,閉門新竹自千竿。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
贈錢道人
書生苦信書,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負,輕出千鈞諾。當時壹快意,事過有
餘怍。不知幾州鐵,鑄此壹大錯。我生涉憂患,常恐長罪惡。靜觀殊可喜,腳淺
猶容卻。而況錢夫子,萬事初不作。相逢更何言,無病亦無藥。
與秦太虛參寥會於松江而關彥長徐安中適至分韻得風字二首
吳越溪山興未窮,又扶衰病過垂虹。浮天自古東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風。絕
境自忘千裏遠,勝遊難復五人同。舟師不會留連意,擬看斜陽萬頃紅。
二子緣詩老更窮,人間無處吐長虹。平生睡足連江雨,盡日舟橫擘岸風。人
笑年來三黜慣,天教我輩壹樽同。知君欲寫長想憶,更送銀盤尾鬛紅。
次韻關令送魚
舉網驚呼得巨魚,饞涎不易忍流酥。更煩赤腳長須老,來趁西風十幅蒲。
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傳世名句
蘇軾的名句太多了,就隨即來幾句: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
何人遺公石屏風,上有水墨希微蹤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壹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回首想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余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有情風萬裏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相逢壹醉是前緣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春宵壹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警我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壹枝斜更好
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壹發是中原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
惆悵東欄壹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玉室金堂餘漢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夢裏青春可得追?欲將詩句絆余暉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蘇軾書法
蘇軾的書法有:
《中山松醪賦》《洞庭春色賦》 《人來得書帖》 《答謝民師論文帖》
《江上帖》 《黃州寒食詩帖》 《李白仙詩帖》 《次韻秦太虛詩帖》
《渡海帖》 《祭黃幾道文卷》 《醉翁亭記》 《梅花詩帖》
《前赤壁賦》 《東武帖》 《北遊帖》 《新歲展慶帖》
《壹夜帖》 《次辯才韻詩帖》 《獲見帖》 《歸去來辭卷》
《覆盆子帖》 《歸安丘園帖》 《吏部陳公詩跋》 《東坡蘇公帖》
《榿木卷帖》 《寶月帖》 《啜茶帖》 《治平帖》
主要詩詞作品表
1.前赤壁賦 [蘇軾] 4.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蘇軾] 5.春宵 [蘇軾] 6.海棠 [蘇軾]
7.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8.和子由踏青 [蘇軾] 9.花影 [蘇軾]
10.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11.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蘇軾]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13.三月二十九日 [蘇軾] 14.上元侍宴 [蘇軾] 15.石蒼舒醉墨堂 [蘇軾]
16.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蘇軾] 17.題金山寺 [蘇軾] 18.題西林壁 [蘇軾]
19.望海樓晚景 [蘇軾] 20.雪後北臺書壁 [蘇軾] 21.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22.有美堂暴雨 [蘇軾] 23.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壹株土人不知貴也 [蘇軾] 24.贈劉景文 [蘇軾]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予於女王城東禪莊院 [蘇軾] 26.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 [蘇軾] 27.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蘇軾]
28.蔔算子(缺月掛疏桐) [蘇軾] 29.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蘇軾] 30.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 [蘇軾]
31.蝶戀花(密州上元) [蘇軾] 32.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蘇軾] 33.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34.洞仙歌(冰肌玉骨) [蘇軾] 35.洞仙歌(江南臘盡) [蘇軾] 36.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蘇軾]
37.浣溪沙(覆塊青青麥未蘇) [蘇軾] 38.浣溪沙(畫隼橫江喜再遊) [蘇軾] 39.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蘇軾]
40.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蘇軾] 41.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 [蘇軾] 42.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 [蘇軾]
43.浣溪沙(寓意) [蘇軾] 44.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蘇軾] 45.減字木蘭花(春月) [蘇軾]
46.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 [蘇軾] 47.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蘇軾] 48.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 [蘇軾]
49.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蘇軾] 50.江城子(天涯流落思無窮) [蘇軾] 5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52.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蘇軾] 53.滿江紅(江漢西來) [蘇軾] 54.滿江紅(清潁東流) [蘇軾]
55.滿庭芳(三十三年) [蘇軾] 56.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蘇軾] 57.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蘇軾]
58.南鄉子(寒雀滿疏籬) [蘇軾] 59.南鄉子(涼簟碧紗廚) [蘇軾] 60.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蘇軾]
61.南鄉子(送述古) [蘇軾] 62.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63.沁園春(孤館燈青) [蘇軾]
64.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 [蘇軾] 65.阮郎歸(初夏) [蘇軾] 66.少年遊(去年相送) [蘇軾]
67.哨遍(為米折腰) [蘇軾] 68.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 [蘇軾] 69.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70.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