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津匾
王孟津系指明末清初之王鐸,因其系河南孟津人,遂有此稱。王死於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是時尚未有陶然亭。《東州草堂集》所說的王孟津匾,應系王生前為慈悲庵所書,後懸於陶然亭。
“陶然”匾
“陶然”匾為陶然亭之額。匾刻有“陶然”兩個大字,行書體。署:“康熙乙亥仲夏,漢陽江藻題並書”。康熙乙亥,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系建亭人江藻為陶然亭所題。“陶然”取意於自居易《與孟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詩中“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壹醉壹陶然”句。江藻《陶然吟》小序所謂“偶憶白樂天有‘壹醉陶然’之句,余雖不飲酒,然從九衢塵土中來此,亦復有心醉者遂顏日陶然”,以及“結構雖微堪乘興,槐楣小署名陶然”的詩句,均指此匾。
“帝鑒有德”匾
匾原在文昌閣樓上,現仍懸原處。匾刻“帝鑒有德”4個大字,署:“道光甲辰,靳丹敬書”。文昌閣上原祀玉皇大帝,此匾系玉皇大帝神龕前之匾。文昌閣樓上樓下,原懸掛的匾額甚多,今僅存“帝鑒有德”壹匾。
蔡錦泉聯
蔡錦泉聯的聯語為:“客醉***陶然,四面涼風吹酒醒;人生行樂耳,百年幾日得身閑。”署:“道光丙午(二十六年1846年)仲夏陶然亭重修落成”。下聯已遺失,今僅存上聯,保存於陶然亭資料室。
翁方綱聯
翁方綱聯的聯語為:“煙藏古寺無人到;榻倚深堂有月來”。翁方綱(1733—1818年),字正三,號覃溪,又號蘇齋,清中葉著名學者。在北京任職期間,翁方綱曾與黃景仁同遊陶然亭、窯臺,為陶然亭撰寫楹聯。 該楹聯本是翁方綱題陶然亭聯。光緒間,慈悲庵住持凈明,請翁同禾補書。拓片藏北京圖書館。1991年4月,陶然亭公園據拓片復制,懸於陶然亭正面的抱柱上。
林則徐聯
聯語為:“似聞陶令開三徑;來與彌陀***壹龕”。梁章鉅《楹聯續話》謂:“亭中楹貼當推此為第壹。”林則徐題陶然亭聯的時間,約在道光二年(1822年)。林則徐題寫的原聯早已不存,現懸於陶然亭者,系當代書法家黃苗子所補書。 天南野叟等詩幅
壁間有天南野叟等三人丙寅九日詩幅三首:
蕭蕭蘆荻四荒汀,寂寂城闕壹古亭。勝跡留題人易老,舊遊如昨酒初醒。還從短碣尋香冢,誰遺流花倚畫屏?辜負重陽好時節,西山不斷曉霞青。——天南野叟嚴天駿。
敘日西風淺水汀,蘆花如雪媚孤亭。無邊秋色自今古,有限遊人誰醉醒?辜負黃花虛酒會,同搔白首對山屏,登高坐遠宜去嘯,放眼長天萬裏青。——李散匏和韻。
瑟瑟秋風荻滿汀,相將聯袂到江亭,人間佳節歲能幾?年到知非夢已醒。業菊有花供畫楹,古槐落葉冷雲屏。登高遠眺仍宜酒,醉裏雲山分外青。——趙惕廠和韻。
汗園詩幅
滿城風雨正天昏,郊外清尊好細論。山際白雲疑有路,寺堆黃葉不開門。美人香草成千古,兄弟茱萸少壹根。今El江亭文酒會,銷魂唯有晉桓溫。——癸亥重九江亭雅集,汗園陳家鼎撰書。
陶然亭小集詩
《陶然亭小集詩》王昶所著。王昶(1725—1807年),字德甫,號蘭泉,又號述庵,江蘇青浦(今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考上進士,官至刑部右侍郎,被稱為“吳中七子”之壹。 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間,他曾約錢坫、徐書受、金翀、張彤、王復 、胡元瑾***同邀請朱筠在陶然亭集會設宴,並著《陶然亭小集詩》,他的兒子王肇嘉將此詩以隸文書寫,並刻石嵌於陶然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