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論語·述而》?
釋義: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意思是說,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可供學習、效法的對象。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論語》?
釋義:思敏捷而又喜愛學習,不以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學習為羞恥。?
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釋義: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但它卻荒廢在嬉笑聲中,事情由於反復思考而成功,但他卻能毀滅於隨隨便便。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論語·為政》?
釋義:指的是壹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壹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壹無所得。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論語·雍也第六》?
釋義:對於學習,了解怎麽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
6、壹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三國誌》
釋義: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意思大概是只要壹天沒有看到書,便沒有心情去做其他事了做其他事了。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釋義: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8、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
釋義:讀書來修身,應該以學習為最首要的任務,而如果要教授學問,則應該以書本上的知識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