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二、翻譯
清明時節,壹聲聲春雷催醒了世間萬物,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春雨綿綿,滋潤著大地上的芳草,桃李盛開。 那片荒蕪的野田,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裏感到難過。過去有個齊國人在墳墓前乞求祭品充饑,回家卻向妻妾炫耀,說富人請他喝酒,與此相反,晉國誌士介子推不貪公侯富貴,寧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年,賢人、愚人都存在,誰是誰非?結果最後都是掩埋在長滿野草的荒墳中。
三、賞析:
詩人觸景生情,春雨滋潤了大地,給大地帶來無限生機,也使得墳墓旁的野草瘋狂生長,詩人由此想起了不要做官隱居山林的介子推。詩人生機勃勃的景色想到了死亡,又從死亡想到了生的意義,人最後無壹例外都會長眠於地下,而人生的不同在於各自創造不同的人生意義。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gskt/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