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山泉的詩句 1. 關於山泉的古詩
《祥符寺避暑》
鮑深
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壹徑深。
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李白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2. 關於山泉的古詩
《祥符寺避暑》 鮑深 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壹徑深。
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李白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3. 形容山泉的句子有哪些
1、《白雲泉》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
翻譯:太平山上的白雲泉清澈可人,白雲自在舒卷,泉水從容奔流。
2、《詠山泉 / 山中流泉》唐代:儲光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翻譯: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漲滿了壹條條山澗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註滿了壹個個小池塘。
3、《幽澗泉》唐代:李白
幽澗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張清。
翻譯:清澈的山泉緩緩流入山澗,清幽而深遠,像是滿載著綿綿不斷的淡淡憂愁。我彈琴的技術嫻熟,彈琴的手法高超,琴弦在我的撥弄下閃動出美妙的音符,純凈而美妙。
4、《夜泉》明代:袁中道
流泉得月光,化為壹溪雪。
翻譯: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壹溪流動的雪。
5、《遺愛寺》唐代:白居易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翻譯:百靈聲聲脆,婉轉歌唱。泉水咚咚響,脈脈流淌。
4. 小石潭記中描寫山泉的詩句
1、聞水聲,如鳴佩環。
——寫泉水聲音清脆悅耳。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寫泉水清澈見底。《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淒苦的感情。
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幽深冷寂,孤淒悲涼。原文:小石潭記 唐代: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從小丘向西走壹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裏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壹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壹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壹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麽依靠都沒有。
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裏)壹動不動。忽然(又)向遠處遊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壹人。
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裏的環境太淒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記下了這裏的情景就離開了。
壹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
壹個叫做恕己,壹個叫做奉壹。
擴展資料: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遊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遊魚的形神姿態。
此外,文中寫潭中遊魚的筆法極妙,無壹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遊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
《小石潭記》賞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是他散文創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於藝術獨創性的壹個部分。而在他篇數不多的山水遊記中。
《小石潭記》可以說是壹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壹篇。
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淒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
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這篇遊記壹***可以分為五段。
第壹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作者簡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唐代河東郡(今山西運城永濟)人,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世人稱之為“柳河東”、“河東先生”。
是我國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
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 “唐宋八大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二。
壹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其詩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壹路。
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 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
搜狗百科-小石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