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妻婦為西方,親族為北方,僮使為下方,沙門為上方,諸有長者子,禮敬於諸方,敬順不失時,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軟言,利人多所益,同利等彼己,所有與人***,此四多負荷,任重如車輪。世間無此四,則無有孝養,此法在世間,智者所選擇,行則獲大果,名稱遠流布。
《長阿含經》卷十-《善生經》
夫為人子者,當以五事敬順父母,雲何為五?壹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父母復以五事敬視其子,雲何為五?壹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
《長阿含經》卷十壹《善生經》
夫為人者當以五事親敬親族,雲何為五?壹者給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親族亦以五事親敬於人,雲何為五?壹者護放逸,二者護放逸失財,三者護恐怖,四者屏相教誡,五者常相稱嘆。
《長阿含經》卷十壹《善生經》
若遠至他國,行伴名為親。
於自居家中,慈母最為親。
《別譯雜阿含經》卷八
爾時世尊告諸比五:“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雲何為二?所謂父母也。若復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即於肩上放屎尿,猶不能得報恩。比丘,當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是故諸比丘,當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
《增壹阿含經》卷十壹《善知識品》
眾生恩者,既無始來壹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壹切男子即是慈父,壹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猶如現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
贊嘆慈孝
◎善之極莫大於孝,惡之極不孝也。《忍辱經》
◎自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亦不如供養父母。《末羅末經》
◎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二親最上之神也。《四十二章經》
◎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集經》
◎孝順供養父母功德之果報,與壹生補處菩薩之功德壹等也。《增壹阿含經》
◎佛言:非但今日贊嘆慈孝,於無量劫,常亦贊嘆。《雜實藏經》
◎慈父悲母長養之恩,壹切男女皆安樂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心地觀經》
◎假令有人,壹肩荷父,壹肩擔母,盡其壽量而不暫舍,供給衣食醫藥,種種所需,猶未能報父母之深恩。《本事經》
◎父母視子有五事:壹令去惡就善,二教以書疏,三令持經戒,四使娶婦,五家中所有給與。《六方禮經》
◎母之悲恩,我壹劫之間住世而說,亦說難盡。我今宣說少分:長者!有福人,請百人凈行婆羅門,百人神仙,百人朋友,於七寶堂內;供養百千種上妙珍膳;垂瓔珞,以百寶莊嚴床臥具;以白藥治療病,滿百千劫,亦莫若起壹念孝順心,以微少物,供養悲母,隨從供侍。悲母之念子,無物可比也。自入胎十個月間,行住坐臥,受諸苦惱,口不能宣也。所欲飲食衣服,雖得亦不喜之,憂心無時休息,但思維將生產好兒。若產難時,如百千刃,競來割之;若安產時,與諸眷屬***喜樂,如貧人得如意珠,十月苦痛,以生兒壹聲忘之矣。如聽音樂之樂,子寢於母之胸臆,以左右膝,為遊履處,由母之胸臆,出甘露泉而長養,其恩德,聳天山嶽亦不及,大海亦猶淺。若隨順慈母之教而無違者,諸天護念之,福德無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欲報母恩,壹劫之間,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亦未能報壹日之恩。《心地觀經》
◎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日中,悲母死時名日沒;悲母在時名月明,悲母亡時名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如是之人,與供養佛所得之福,等無有異。《心地觀經》
◎夫為人子者,當以五事,敬順父母,雲何為五:壹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父母所為,正業不斷。《長阿含經》
◎子事父母,當有五事:壹當念治生,二早起令奴婢於時作飯食,三不增父母憂,四當念父母恩,五父母有疾病,當恐懼求醫治之。《六方禮經》
◎子視父母有五事:壹念家事,二修負債,三解誡,四為供養,五令父母歡。《善生子經》
◎飲食及寶,未足能報父母恩,引導令向正法,便為報二親。《不思議光經》
◎若父母無信,令起信心;若無戒,令住禁戒;若性慳,使行惠施;若無智慧,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方得曰報恩。《毗那耶律》
◎爾時世尊,告優陀夷,佛本出家,為父王誓,若得佛道,還度父母;今已得佛道,德已成,必當還國,不違本誓。《普曜經》
◎凈飯王病重,念見諸子,佛在王舍城,去五十由旬,告難陀,阿難,羅雲,即以神足至王宮,放大光明,光照王身,患安得息。復以手著父王額上曰:王是凈戒之人,心垢已離,今應歡喜,諦思經法,王臥而合掌心禮,忽就後世。諸釋斂王於棺,置獅子坐,佛與難陀,肅立喪前;阿難與羅雲,住在喪足;阿難長跪白佛言,唯願聽我擔伯父棺;羅雲復雲,唯願聽我擔祖文棺!世尊慰言:當來世人,皆兇暴,不難父母養育之恩,為不孝眾生。為設其化法,如來欲躬擔父王棺,世尊躬自手執香爐,立於前,行謂墓所。如來本於生死中,時於如是等微塵數不思議形類壹切眾生中,具受身。以受身故,壹切眾生曾為如來父母,如來亦為壹切眾生作父母。為壹切眾生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舍能舍 勤修精進,戒,施,多聞,禪定,智慧,乃至具足壹切萬行,不休不息,心無疲倦。為孝養父母,如恩報德故,今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方便佛報恩經》
◎佛告阿難,吾前世時,為子仁孝,為君慈育,為民奉敬;自致為三界尊。《睒子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