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朱自清寫景的代表作。整篇文章都緊扣春天這個主題。從期待春天,到描寫春天,再到贊美春天,作者將壹幅美麗而生機勃勃的春天的畫卷呈現在讀者面前,從而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即他熱愛春天。
2.寫作背景
本文寫作時間約為1933。此時,作者朱自清剛剛從歐洲漫遊歸來,與陳竹隱女士有了美滿的婚姻,然後有了孩子。同時,他擔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他的生活充滿了美好的事物。
擴展數據:
壹、作品欣賞: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向往自由的境界。朱自清雖然身處當時骯臟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精神世界卻是清晰明了的,他的精神依然是向上的。
朱自清把自己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都寫進了文章裏。融化成詩歌般優美的語言。因此,整篇文章充滿了深刻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盼著,盼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快到了。”在作品的開始,作者使用了壹種重復的修辭格。動詞“希望”的反復使用
突兀、有力、急切地反映出人們盼望春天到來的迫切心情。然後,用壹種擬人化的修辭格來傳達春天的信息。
春天是人們喜歡的,懂事又可愛。春天的腳步,人們更加熟悉。它來了,它近了,它是三九寒冬過後人們熱切期待的。在這裏。作者描寫了人們對春天的渴望和迎接春天的巨大喜悅。
《春》——在這首充滿詩意的《春頌》中,其實飽含了作家在特定時期的思想情感、人生追求乃至人格追求,更表現了作家骨子裏的傳統文化積澱和對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之後,朱自清壹直在尋找和創造自己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來安放自己“頗為躁動”的拳拳之心,抵禦外界的幹擾,讓自己在幽閉的學習中“獨立”,成就自己的學術。
《春》描寫和謳歌了壹個郁郁蔥蔥的春天,卻是朱自清內心世界的生動寫照。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並不是家鄉江浙溫暖濕潤的春景。
也不是北郊壯闊豐盈的春色,更不是畫家忠實臨摹的素描,而是作家心靈在大自然的感召和啟發下醞釀的藝術畫面。在這幅圖中,隱藏了太多的心靈密碼。
第二,修辭藝術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滿了無盡的詩,無盡的畫。他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的“景”融為壹體,創造了情與景、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在這篇只有30句話的短文中,朱。
用了20多種修辭格,頻率驚人。作品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畫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作者用修辭格作為春天的“顏料”,生動地描繪了色彩斑斕的早春畫卷。
三、作者朱自清簡介:
朱自清(1898 165438+10月22日—1948 8月12),原名朱姿樺,名秋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在江蘇東海縣。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鬥士。
散文有《燈心草》、《春天》、《妳和我》、《綠色》、《背影》、《荷塘月色》、《倫敦雜記》等。,並有詩集《雪朝》、《詩集痕跡》、《文藝作品》等,如《閻石誌編》、《論風雅與風俗鑒賞》等。
縱觀中國現代散文發展史,五四時期的散文成就對現當代散文創作影響最大。這壹時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應該是第壹個推薦朱自清的。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備受推崇的是那些描寫景物和情感的篇章,其中描寫自然景物的部分,以真摯的感情、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構成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的藝術風格。
月下秦淮河燈火輝煌,原畫淩波與遊人的愉悅和憧憬相融,而山歌者歌唱所產生的失望、矛盾和幻滅感,則意味著“美麗的夜景也隨之消減”。
寫景融情於景,敘事化意於物,這是朱自清散文的感人之處。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學基礎上,融合中西文化,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系和風格。
百度百科-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