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西風不瘦鐘愛的好聯賞析(之四百壹十七)(平生壹顧重,宿昔千金賤)

西風不瘦鐘愛的好聯賞析(之四百壹十七)(平生壹顧重,宿昔千金賤)

詩詞名聯,即上下聯出自同壹詩詞作品,兩句正好對偶,自然成聯。

上下聯都是出自南北朝時期詩人謝眺的《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詩》。

創作背景

王主簿季哲,即主簿王季哲,是謝朓的舅子 。他是王敬則的兒子, 在南朝齊永泰元年,王敬則造反失敗,幾個兒子包括王季哲都被殺了。

這是壹首將王昭君、陳阿嬌、班婕妤三位歷史美女聯在壹起,誦吟哀悼的樂府詩.

“花叢亂數蝶,風簾入雙燕.徒使春帶賒,坐惜紅妝變.”這是借景喻事,哀嘆漢帝重色,君恩易變,“生平壹顧重,宿昔千金賤”,過了壹宿,昔日“千金”也會變成壹錢不值.

作者簡介

謝朓(464~499年),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壹。後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原文

《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詩》

南北朝謝眺

釋義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平生在意的是賞識恩寵,從來都對金錢很淡.可現在故人(指皇上或者有情人)的心還是那顆心,而那顆心裏恩寵的卻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壹顧”根據《漢典》的解釋為頌揚恩寵的意思.“平生”和“宿昔”意思差不多。這首詩主要描寫皇帝嬪妃們的幽怨,是壹首怨情詩.詳解見《玉臺新詠箋註》。

伯樂壹顧

典源《戰國策·燕策二》“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孫陽)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還而視子,去而顧之,臣請獻壹朝之賈。’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壹旦而馬價十倍。”

釋義駿馬在伯樂還顧前三個早市都沒賣掉,而在伯樂還顧後立即以十倍價錢賣去。後遂以“伯樂壹顧、伯樂壹盼、伯樂顧、壹顧重、壹顧榮”等比喻受到名家的推薦和賞識的重要作用。

伯樂壹顧《後漢書·隗囂傳》:“但駑馬鈆刀,不可強扶,數蒙伯樂壹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托驥尾,得以絕群。”

伯樂壹盼黃庭堅《晁張和答秦覯五言予亦次韻》:“相期驂天衢,伯樂嘗壹盼。”

伯樂顧張九齡《南還以詩代書贈京師舊僚》:“上慚伯樂顧,中負叔牙知。”李朝瑞《天馬賦》:“不求知伯樂之顧,不假馭王良之工。”

壹顧重 謝眺《和王主簿季哲怨情》:“平生壹顧重,宿昔千金賤。”李嶠《舞》詩:“非君壹顧重,誰賞素腰輕。”

壹顧榮溫庭筠《上鹽部鐵侍郎啟》:“倘壹顧之榮,將回於咳唾;則陸沈之質,庶望於騫翔。”

賞析

這是壹首將王昭君、陳阿嬌、班婕妤三位歷史美女聯在壹起,誦吟哀悼的樂府詩。

“掖庭聘絕國”,漢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春三月,由於甘延壽、陳湯在西域康居城斬殺郅支單於,使匈奴呼韓邪單於心中畏懼漢廷,自請入朝謁見,並乞求為漢女之婿。漢元帝劉奭恩準,命人將後宮美人圖取來,隨手圈了壹位宮女,欽點為漢家公主,下嫁給呼韓邪單於為閼氏(匈奴稱王後為閼氏)。於是,在漢宮妃嬪的居住處掖庭,壹位絕色美女應運而生,她就是中國“四大美女”之壹王昭君,奉皇命遠嫁絕國,流傳下壹段十分悲涼的千古佳話。

“長門失歡宴”,講述了陳皇後失寵的典故。陳阿嬌失寵,奉黃金百斤,請司馬相如寫下壹首《長門賦》,令漢武帝劉徹閱後傷感,再次親幸於她,猶如補上壹席失歡之宴。

“相逢詠蘼蕪,辭寵悲班扇。”是指漢成帝劉驁寵信班婕妤時,與其壹起采摘、歌詠蘼蕪(壹種秋天開白花的草本植物),而後有了趙飛燕,便將她冷落於王太後的長信宮。班婕妤辭寵之後,悲情於秋扇,寫下壹首 《團扇詩》(也稱《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花叢亂數蝶,風簾入雙燕。徒使春帶賒,坐惜紅妝變。”這是借景喻事,哀嘆漢帝重色,君恩易變,“生平壹顧重,宿昔千金賤”,過了壹宿,昔日“千金”也會變成壹錢不值。

謝朓至此,重復使用了“故人心……”,以“人心尚爾”“故人心不見”,傾訴出郁積於心的壹腔怨情!

看過這首詩,可知納蘭容若《木蘭花》詞的上半首,有謝朓的影子。謝朓這首詩中也寫到了秋扇:辭寵悲團扇。這首詩的結尾寫到:故人心尚爾,故人心不見。

這首詩中用了王昭君、陳阿嬌、班婕妤的典故,寫的都是失意的美人。後面寫到“宿昔千金賤”,原先視為千金壹般貴重的東西,如今也變得不值錢了。

相逢詠蘼蕪,出自漢樂府詩《上山采蘼蕪》,諷刺丈夫的喜新厭舊,新人過了壹段時間,又開始厭惡新人,似乎又覺得原來的老婆好。所以說“故人心不見。”

所以清代納蘭詞中也有化典本詩的“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的好詩句。

引經據典的特征,比如"班婕妤被棄"、"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以及"謝眺的借閨怨抒情",給情人、故人的離棄決絕增添無限的哀怨。

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所害而退居冷宮,淒涼之下以團扇自喻。扇子本是夏用之物,材質精良,夏扇入懷,自是形影不離,但秋天終會到來,等秋風壹起,再好的團扇子也會被遺棄的。這是"秋風畫扇"的典故。

人之與人,若始終保持初見時的那般美好,就如同團扇始終都如初夏時剛剛拿在手裏的那壹刻,那該有多好啊。這兩句明白如話,看似拉家常。同樣借閨怨來抒情:明明就是妳這位故人輕易就變了心,卻反而說我變得太快了。語言中不乏不滿、責備與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