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沈魚的詩句

有關沈魚的詩句

1. 關於沈魚的詩句

關於沈魚的詩句 1.沈魚的詩句

1、浮雁沈魚(宋·晏幾道·《蝶戀花》)

2、世間魚鳥各飛沈(宋·陸遊·《雜感》)

3、水闊魚沈何處問(宋·歐陽修·《木蘭花》)

4、水闊魚沈何處問(宋·歐陽修·《木蘭花》)

5、魚避月沈鉤(宋·陸遊·《閑居》)

6、信沈了魚(元·關漢卿·《雙調沈醉東風》)

7、魚沈秋水闊(宋·趙蕃·《病中即事十五首》)

8、魚沈雁渺(元·曹伯啟 ·《水龍吟 用楊修甫學士登嶽陽樓韻》)

9、魚畏沈荷花(唐·宋之問·《浣紗篇贈陸上人》)

10、魚沈雁杳(宋·朱希真·《失調名》)

11、魚驚忽自沈(宋·陸遊·《假山小池》)

12、雁杳魚沈(元·劉庭信·《折桂令》)

13、飛沈禽魚樂(唐·權德輿·《伏蒙十七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之》)

14、魚沈雁香(元·洪希文 ·《酹江月 酒邊》)

15、還欣魚鳥遂飛沈(唐·李乂·《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16、醉魚沈遠岫(隋·江總·《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詩》)

17、魚沈池水碧(唐·邵謁·《贈鄭殷處士》)

18、此地魚沈鳥不棲(宋·薛嵎·《漁村雜詩十首再和前韻》)

19、鐵化雙魚沈遠素(宋·蘇軾·《惠州近城數小山類蜀道春與進士許毅野步會意》)

20、沈魚夜聽鴻(宋·陳舜俞·《客意五首》)

2.沈魚落雁的詩詞

古時候四大美女的代名詞.

沈魚西施,落雁王昭君,閉月貂蟬,羞花楊貴妃

“沈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兩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女子的美麗的。《武王伐紂平話》卷上:“面如白玉,貌似姮娥,有沈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這個成語,演繹了我國古代四大美人的壹段美好的傳說。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壹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遊水,漸漸地沈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沈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落雁",是昭君出塞那段故事。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昭君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大雁聽了,深受感動,忍不住張開翅膀飛了起來。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3.描寫關於壹個人美麗的詩句例如:沈魚落雁,閉月羞花 沈魚 西施 落雁

西施(沈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壹個叫西施的,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 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

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遊水,漸漸地沈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沈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王昭君(落雁)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西漢元帝時期人氏,從小長得艷若桃花,聰明伶俐。清代詩人贊她:“飄飄秀色奪仙春,只恐丹青畫不真”,“娥眉絕色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出神入化地活脫出昭君的美容與神采。 昭君有“落雁”之姿,傳說昭君出塞時滿腹愁懷,為抒解思鄉之情,便在馬背上彈起了琵琶。

曲哀人艷,連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以至放棄飛行,落在昭君的周圍。“落雁”故此而來。

範曄《後漢書》有如下記載: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

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禦,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

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

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貂蟬(閉月) 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來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

漢末宮廷風雲驟起時,貂蟬出宮被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收為義女。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不敢言。

王允的義女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壹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

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後漢書·呂布傳》有這麽壹段記載:“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

嘗小失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私通,益不自安。”

從這壹記載裏,可以看到貂蟬的影子——董卓的壹位侍妾,而董卓與呂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國演義》“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發出來的。在這裏,“侍婢”僅僅是壹個被汙辱與被損害者,談不上什麽品格。

後來,經過人民群眾和許多藝術家的創造,這壹“侍婢”才變成光彩奪目的貂蟬女形象。 楊玉環(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有壹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

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壹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妳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麽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壹摸花。

花瓣立即收縮,綠葉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

這時,被壹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

“羞花”稱號得來。 “羞花”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裏,便喜出望外,當即選楊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壹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

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其兄楊國忠仗勢欺人,玩弄權術,陷害忠良。

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

途經馬嵬坡,右龍武軍將軍陳玄禮等六軍將士認為楊家禍國殃民,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唐玄宗為了穩定軍心,乃殺楊國忠。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又不肯前行,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被迫將玉環賜死,死時38歲。

雖說紅顏禍水,但壹個女人的命運怎能決定壹個國家的衰敗。無論是自盡還是被迫,都只是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羞花閉月沈魚落雁的詩句出處

羞花閉月亦作閉月羞花

出自: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四折:“引動這撩雲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繞朱門燕子尋巢。”

沈魚落雁

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羞花閉月,讀音:[ xiū huā bì yuè]

釋義:閉: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兒羞慚。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沈魚落雁,讀音:[ chén yú luò yàn ]

釋義:魚見之沈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近義詞:傾國傾城,國色天香,花容月貌

反義詞:貌似無鹽,灰容土貌,百拙千醜

相關人物:

“沈魚落雁,閉月羞花”代指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

1. 沈魚—西施

2. 落雁—王昭君

3. 閉月—貂蟬

4. 羞花—楊玉環

5.有沒有和沈魚落雁 閉月羞花之類的詩詞啊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

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沈香亭北倚闌幹。

——李白 《清平調》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 這個也可以用來形容麗人清姿的

美人絕似董妖嬈,

家住南山第壹橋。

不肯隨人過湖去,

月明夜夜自吹蕭。

——曹妙清 《竹枝詞》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壹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李延年

壹代傾城逐浪花,

吳宮空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鄰女,

頭白溪邊尚浣紗。

——林黛玉《五美吟西施》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

——張潮《幽夢影》

6.古詩詞裏南雁沈魚的句子嗎

曹妙清 《竹枝詞》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壹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壹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憶兒家.效顰莫笑東鄰女,頭白溪邊尚浣紗.——林黛玉《五美吟西施》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壹枝春帶雨.——《長恨歌》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含詞未吐,氣若幽蘭”.盡力而為,。

7.關於吳王和西施的詩句

公元494年吳越交戰,越敗於吳, 越王勾踐被迫屈膝求和,攜妻將臣入吳為質三年。勾踐歸國後,臥薪嘗膽,發誓洗刷這奇恥大辱,於是采用文種提出的“美人計”。幾經尋覓,終於“得苧蘿山賣薪女西施”。西施,姓施,名夷光,有"沈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綄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所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遊泳,以至沈入水底。所以後世用"沈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沈魚落雁閉月羞花,沈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勾踐選到西施後,獻於吳王,吳王大悅:“越貢西施,乃勾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從此沈緬於酒色不能自拔,越國卻上下壹心,勵精圖治,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打敗了吳國。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範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壹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苧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西施殿位於浙江諸暨,1990年落成,景區占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臺、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沈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還從民間征集了12000余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 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鬥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