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式微,胡不歸?”的含義是: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麽還不回家?
出自《國風·邶風·式微》,是壹首先秦時代的詩歌,作者無名氏。采用反問、隱語、互文等多種修辭方式,情感表達宛轉而有情致。
原文如下: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譯文如下: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麽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麽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
詞句註釋如下:
①式:作語助詞。微:(日光)衰微,黃昏或天黑。
②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
③中露:露中。倒文以協韻。
④躬:身體。
擴展資料: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稱刑措不用者四十年,這時可稱為周代的黃金時期。昭、穆以後,國勢漸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並,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蕩不安之中。
相傳中國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應了社會現實的詩歌。
百度百科——國風·邶風·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