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裕榮,男,雲南大理人,B型血,射手座。感性與理性交融,憂傷氣質中流露出絲絲桀驁不馴。2009年出版第壹本詩集《三年又三年》。
中文名:李楊裕榮
職業:詩人,作家
代表作品:《三年又三年》
性別:男
如今依舊
《夜·情懷》
只有在黑暗中
才可能觸摸到
那些深邃得像老人皺紋
壹樣的憂傷
滄海在左,桑田滯後
壹片寒雲凝望著大海
岸邊神情專註的大樹也惆悵
我看不見對岸美人聚居的村落
是夢非夢?
十九歲的婆婆
是否依然孤芳自賞?
妳
是否還記得曾經多情的三郎?
只有在黑暗中
才突然想起妳
《丟》
我實在無法詮釋壹種感覺的丟失會是那麽的蹊蹺
春天還未過半便開始壹路迷茫,壹路卑微
或許退守壹座寂靜的城池會更加地無比安寧
我選擇月光
錯過了半個季節,滿城的鮮花都在見異思遷
我選擇逃亡
如果有壹天,我的心情能夠影響妳
無論憂傷、愉悅
後庭的鮮花都不會因此而崩潰
失落的月下淒涼逃亡
若有所思的情緒死灰般復燃
《消失》
兄弟,今夜請將我遺忘
那些怒放的鮮花和酒杯
早就置身在春天的角落
多年之後,妳的名字
是否依舊站在十九歲的驕傲?
無論在通往彼岸的開始
還是逐漸地失落
就讓沈默裝滿疲憊的眼睛
而後時過,而後境遷
春天醉了!
妳管得著嗎?我的日子!
夢回唐宋
《贈友人——謝老師》
寶石奇書石女夢,聲名鵲起誰不知?
十年快活十年序,鶴發童心人未老。
人生如夢夢初醒,待到山溪農家早。
謝公文章俠骨情,風光無限照閑庭。
飄香美酒爐燃情,李楊幽傷誰人曉?
愁情癲狂應笑我,他人悲傷別個夢。
《小芹家客畫》
深山空剎鳥梵音
碧海浮雲侍幽風
菩提枕夢輪回情
向陽黃花笑青青
《月圓夜》
華燈璀璨是節慶,
奈何寒風不盡興。
欲把烈酒潑滿城,
矯情夜色最醉人!
《江城子·海中情》
年末倚窗喚滄海
西風蕩
碧波漾
萬千腸苦誰處訴淒離?
浩渺煙塵遮眼眸
寒梅酒,情迷亂!
小舍家人酒千杯
盈盈淚
雙眉鎖
心中愁情唯獨風明了
何時何地憶今年
美人居,東海畔!
《清平樂·無題》
饒有情趣,漫步山水間
依稀雲彩花自殘,淒淒此情此景
美酒佳人瑤琴,小林似有人家
似水年華壹曲,憂傷說與誰聽?
解讀《三年》
《三年又三年》書評
謝榮貴
也許是前世結下的緣分,我與小我40歲的李楊邂逅相識。壹老壹少,談來倒很投機。沒幾個月,他竟送來壹本他的詩集《三年又三年》,我很驚訝。因為我深知,在這詩歌所不為人註重的年月,出詩集是需要何等的勇氣啊?如果沒有讀者,沒有購買者,二十多歲的他是否能夠承受得住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又該如何面對?我將保守的想法壹壹道出。我想他聽了我的擔心,會有同感。誰知,他卻不以為然的笑了笑。說他出詩集並非為了名,也非為了利,僅供玩賞而已。“倘若有妳中意的篇幅,不妨介紹給朋友,我將視妳為我的知己;倘若叫妳悶悶不樂,我也視妳為我的天使。”既然李楊有如此良好的心態,我又何必再杞人憂天,沈甸甸的心也輕松了許多。酒酣話飽後,他飄然而去,瞟眼望去,頓時覺得這青年竟有幾分李白的遺風
次日酒醒,我方才捧起透著書香的《三年又三年》細讀起來在詩集的“青澀歲月”——《再見,大學》壹詩中,他這樣寫道:“黑板上折斷的粉筆/是我離別的傷感/永遠揮之不盡女生樓下的垃圾桶/塞滿我憂傷的情歌/永遠她的味道。”看著這樣的詩句,便可知道作者在校園中苦讀的同時,心生許多的暗戀。要畢業了,粉筆折斷了。沒有結果的愛戀,為愛所作的情歌,也只好丟入垃圾桶裏。多麽樸實無華的句子,卻透出深沈的情感,無盡的詩意,讀來令人感到震撼,引起***鳴。最後,作者唱出了“再見了,我的大學/不知道/是我上了妳/還是妳上了我?”如此的驚問,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深思,而是更多的當代大學學子應該思考的問題了。如此的詩句,若是沒有真真切切的體會、感受,是寫不出來的。
在詩集“夢的衣裳”——《鏡子》壹詩中,他這樣寫道:“我的左眼射出/和妳右眼壹樣的光/在我心裏相撞/在妳面前/我是不是赤裸裸的/面對妳/我是不是無法隱藏/我的歡喜,憂傷/還是/妳只是壹個鏡影而已/還是/妳的心裏藏著壹個/和我相似的人/因為妳,我熟悉/因為妳,我陌生。”壹般人照鏡子,僅僅是為了看壹看容顏是否精神煥發,是否疲倦憔悴,而作者在鏡子面前,看到的卻是喜怒哀樂,看到的是無法隱藏的赤裸裸的人,看到的是人的心靈。故此,因為鏡子,他熟悉自己,也因為鏡子,他對自己很陌生。
“哪怕妳心在遠方/我也願意/不顧壹切的追隨。”這是他在“愛戀時光”中發出的呼喊。感覺太純情、太專壹、太癡情。既然對方的心已飛向遠方,何必不顧壹切追隨呢?也正因為作者有壹顆癡迷的心,他才會如此去做,根本不管結果。作者想要的只是“今夜我向妳坦白我的所有/就讓我淪落為多情的鬼魂。”在徹底追尋不回心上人的苦痛中,作者只好“戒了妳,也戒了愛情!”
說戒愛情,其實戒不了愛情,因而也便有了《忘了我,勿忘我》壹詩。“妳在/三萬英尺的高空/抖落的淚水/真情真意地/蒸發/在我觸碰不到的高度/那是妳忘情的告別/起初/我認為/故事不會太曲折/時間終究叫妳我/倆倆相忘/可/茫茫人海之中/總有/太多的似曾相識/與我不期而遇/妳在大洋的彼岸/可有過如此的心亂/我/第壹次感覺到/湧入心池的失落/竟是深不可測的/海洋我要剪斷/這望眼欲穿的情/可/我怎麽下手/我怎麽下手。”面對難以割舍的愛情,作者顯得是多麽的無奈,惟有借詩來釋懷自我的心聲:“為何還念念不忘的尋覓/既然錯過了當年的歌謠/如今請收住牽掛的翅膀/別讓冷卻的心更加迷茫。”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有了“人生偶感”中《葬魂》壹詩,將自己的靈魂全部埋葬,親手將其埋葬在荒蕪的田野之上作者盡管埋葬了自己的靈魂,最後卻留下了:“若是妳想我了/就望壹樣/田野中的稻草人/壹定有壹個/在執著的守護希望”的句子。這是作者最後壹絲希望麽?又或者是在表達什麽呢?既然靈魂都被埋葬了,為何後來又有:“妳把我的靈魂/勾畫在風箏上/放飛”的句子。作者的用心良苦,我實在不理解。他心目中的人又是否理解呢?不理解就不理解罷,李楊面對無奈和不理解,也曾想要四處流浪,也曾想要逃避。“曾幾何時/幻想/背上行囊/牽著壹只狗/浪跡天涯/去擁抱大海/去征服山川/沒有歸宿的終點/壹路走走停停/任憑前路再多崎嶇坎坷/也堅信/壹個人,壹只狗/荒涼的足跡/總會踩出別樣的風情。”這就是從他心底裏流淌出的流浪者之歌。幻想和現實總是會有差距,清醒的時候或許早就《麻木》,不然他不會說:“我們彼此對望壹眼/送出笑容/我不知道/這勉強的笑容中夾雜了多少自嘲/總之,我們都很麻木。”
慢慢細讀《三年又三年》,其中的確有不少好的詩句。當作者在旅途中,看到各個旅遊景點裏的“托”,有的為了賺取遊客包中的銅臭,不惜眼送秋波、裝模作樣,虛情假意地賣弄風情,他發出了民族的強音:“妳是文明的象征啊/他們怎敢輕薄妳/妳是文化傳承的使者/他們怎敢玷汙妳。”接下來,他對不自愛不自尊的姑娘們吼道:“別以為/穿戴上民族的服飾/依附在歷史的城墻下/便可以成為聖潔的女神我嘔吐!”當作者看到社會的陰暗面,聽到壹樁樁貪汙腐敗的事件,想到多如牛毛的坑蒙拐騙以及壹切見不得陽光的事物時,作者寫出了痛心疾首的詩句:“這個世界怎麽這麽黑暗啊?是不是因為我們的眼睛是黑色的/所以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本身就先被抹了壹層黑!”讀這樣的詩句,竟使我聯想到了顧城那兩句有名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而李楊在寫了黑色的眼睛看到的是黑暗後,來了壹個轉折唱到:“可不要忘記/我們的心是紅色的啊!”這壹段詩的最後兩句,乃是點睛之筆,這便與顧城的兩句詩有了異曲同工之妙。
總之,李楊裕榮的《三年又三年》是壹本不錯的詩集,讀來令人激動,令人蕩氣回腸,令人拍案叫絕。他的詩充滿了空靈之氣,揉足了人與自然的親和感,富有時代特色。他廣泛采用比擬、象征、隱喻、跳躍等藝術手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詩句寫的直露而又樸實無華;有的詩句卻寫的抽象而又含蓄。無論怎麽寫,他的詩都能令人感動,令人難以忘懷引起***鳴。當然,他的有些詩也難免有點意識流的味兒,有點朦朧詩的“身影”,讀來有點費解,難以窺探他的胸懷和心思,這就必然使讀者難與作者溝通。另外,他的少數詩還顯得提煉不夠,故略顯稚嫩。我想,詩不應該著重在瑣碎繁多的描寫,而應該以高度的概括集中,寫出能引起深刻聯想的有聲有色的意境。盡可能用最簡煉、最準確而又富有節奏韻律的語言來表現詩人的情懷。當然,寫詩難,讀詩難。我是個愛詩卻寫不出詩的人,所談的也只是壹己之見,也許毫無道理,且不管它有無道理,說出來的僅是和李楊這個晚輩,講點我對他的詩作的印象,談點感想而已。
後生可畏啊!李楊裕榮僅有22歲,就出版了自己的詩集,從與他的接觸交往和品讀他的詩集中,我不得不發自內心的承讓,他是位頗具詩才的青年,也是壹位少見的與眾不同的青年。我不知道,他為何感情那麽豐富,卻又那麽深沈?他似乎每時每刻都在思考,他癡迷的是詩,酷愛的是文學。我有壹種擔心,怕他走火入魔。也許,正因為他的癡迷,才會驗證前人所總結的“好之不如癡之,不癡不成才。”“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如果真是這樣,我又何必擔憂。
剛剛跨入社會的李楊,路還很長,困難也會增多,不是三年又三年可以概括,有了生活的體驗,社會的打磨,我深信他對人生的理解就壹定會到達另外壹個高度和境界,壹定可以寫出耐人尋味膾炙人口的詩句,也會被大眾所認可。努力吧,我的晚輩朋友李楊裕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