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隨時準備沖鋒的詩句

描寫隨時準備沖鋒的詩句

1. 關於沖鋒的詩句

關於沖鋒的詩句 1.形容戰士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沖鋒陷陣的有什麽詩句

1、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__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壹箭射天山。 __李益《塞下曲》

3、前年伐月支,城上沒全師。 __張籍《沒蕃故人》

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__杜甫《春望》

5、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__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6、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 __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7、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__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8、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 __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9、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__李頎《古從軍行》

10、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__陸遊《關山月》

11、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__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12、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__王昌齡《青樓曲二首》

13、漢水東流,都洗盡、髭胡膏血。 __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

14、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__陸遊《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15、流星飛玉彈,寶劍落秋霜。 __張玉娘《從軍行》

2.關於“海浪”的詩句有哪些

1、海浪恬月僥,邊塵靜異山。——令狐楚《聖明樂》

2、龍旗翻海浪,馹騎馳坤隅。——柳宗元《樂府雜曲·鼓吹鐃歌·高昌》

3、海浪恬丹僥,邊塵靖黑山。——張仲素《雜曲歌辭·聖明樂》

4、海浪扶鵬翅,天風引驥髦。——劉禹錫《浙西李大夫述夢四十韻並浙東元相公酬和斐然繼聲》

5、日沖海浪翻銀屋,江轉秋波走雪山。—— 李紳《早渡揚子江》

6、三井應潮通海浪,五峰攢寺落天花。——李郢《送僧之臺州》

7,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描寫海浪的句子:

1,浩瀚無邊的湛藍的海洋,壹道道波浪不斷湧來,撞擊在巖石上,發出了天崩地裂的吼聲,噴濺著雪白的泡沫.

2,海潮像沖鋒的隊伍壹樣,鼓噪著,吶喊著,拼命地沖上沙灘。

3,潮頭有數丈之高,壹湧而至。

4,瘋狂的潮汛充滿令人戰栗的恐怖和高深莫測的神秘。

5,如巨雷般的海潮像千軍萬馬席地而卷,在吶喊、嘶鳴中向下遊奔去。

6,海潮狂暴得像個惡魔,翻騰的泡沫,失去了均衡的節奏。

7,狂潮拍石,十裏海岸同時金鐘齊鳴,鏗鏗鏘鏘,很有節奏。

8,春潮漲了,像家鄉的松濤聲,像母親召喚女兒的聲音。

3.有氣勢的詩詞

1、《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壹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裏,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誌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海水多麽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誌向。

3、《出塞》

清代: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譯文: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家鄉。

4、《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代: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鹹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譯文:弓箭沐浴著霞光,寶劍照耀著寒霜。劍起案列的秋風,馳馬飛出了鹹陽。國土壹角仍淪陷,天子沒有收河湟。這種情況不改變,不擬回頭望故鄉。

5、《代出自薊北門行》

南北朝:鮑照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鹹陽。

征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

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譯文:緊急征召的文書從邊塞崗亭傳來,戰爭爆發的消息已經傳到京都。被征召的騎兵駐紮在廣武縣,將兵分幾路解救被困的朔方。肅殺的秋天雖然十分寒冷,但戰士們的戰鬥豪情絲毫沒有減弱,他們手裏的弓箭更加強勁了。但敵人的戰陣也精銳而堅強。

天子聽到敵兵氣焰囂張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親臨戰場與敵人壹搏。戰爭十分激烈,傳送軍情戰況的使者往來不絕。軍隊沿石徑行進,如雁飛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過橋梁,如遊魚前後連貫。

軍樂流露出漢人的情思,戰士們的旌旗和鎧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他們冒著疾風沖鋒陷陣,戰場上的沙礫被揚起,隨風飄蕩。因為天氣寒冷,馬毛都像刺猬壹樣縮成壹團,角弓也拉不開了。

但在時局危險的時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節操;天下亂的時候,才能看出壹個人是否忠良。戰士們為回報君主之恩,都奮力拼殺,不顧自己的性命安危。身死之後,他們會成為為國犧牲的光榮的烈士。

4.描寫軍隊的豪氣詩詞

1、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涼州詞》 [評析]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壹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壹句用“欲飲”兩字,進壹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征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註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古文論今,韻味無窮 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評析] 這是壹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壹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3、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 .第壹首寫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前兩句從邊塞景象寫起,勾畫出壹幅極為遼闊的邊地風光圖,後兩句筆鋒壹轉,著眼於壹個普通戰士,表現他在極為艱苦的邊地出生入死,竟致鐵甲磨穿,但仍然無怨無悔,發出了豪氣幹雲的誓言. 4、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破陣子》塑造了壹個壯歲馳騁疆場、暮年壯心不已的英雄形象,這是詞人理想自我的化身.詞的上闕寫道:“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主人公即使在酒醉中也不忘挑燈看劍,連做夢都是吹角連營的場景,可見收復失地、報效國家已化作主人公的唯壹信念,成為他生命的全部內容.“挑燈看劍”和“吹角連營”又顯示出主人公的身份是軍事統帥,這正是作者早年和耿京領導起義軍時的寫照.下文所描繪的沙場秋點兵的熱烈而雄壯的軍事生活情景,也是作者“壯歲旌旗擁萬夫”親身經歷的縮影.分給部下烤牛肉吃,演奏雄壯的軍樂,在秋日的戰場上點檢軍隊,準備進擊敵軍,這是多麽令人鼓舞的場面!這是作者壹生中引以自豪的壹段經歷,回憶起來也令人神旺.如此現身說法,陳亮自然會受到感染和鼓舞. 詞的下片展示了主人公的理想境界:騎的盧駿馬,挾霹靂強弓,沖鋒陷陣,殺敵立功,上以完成君王收復失地的大事業,下以建立自己的歷史功績.因為對壹個英雄來說,壹腔熱血和滿腹韜略是不足惜的,最重要的是為這些本錢派上用場,即所謂英雄有用武之地.處在南宋後期的歷史條件下,關系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頭等大事是抗擊金國南侵和收復失去的土地,這是當時壹切有氣節的誌士仁人如嶽飛、宗澤、陸遊等的人生理想,自然也是辛棄疾和陳亮的人生理想.理想光輝的照射,令讀者看到了英雄本色.而這本色正是作者和陳亮相知相交的思想基礎.如此披肝瀝膽,還有什麽可“忌”?不難看出,作者“賦壯詞以寄”陳亮,意在勉勵陳亮為抗戰這壹大事業獻身. 春望 5、作者:杜甫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壹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壹個“深”字,令人滿目淒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同時此聯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跌宕.“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壹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壹則觸景生情,壹則移情於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以“感時”壹語承上,以“恨別”壹語啟下,章法分明.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沈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思念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詩人妻子兒女在鄜州,壹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