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渚雨今足,佇聞粳稻香。
上天無偏頗,蒲稗各自長。
人情見非類,田家戒其荒。
功夫競榾榾,除草置岸旁。
谷者命之本,客居安可忘。
青春具所務,勤墾免亂常。
吳牛力容易,並驅紛遊場。
豐苗亦已穊,雲水照方塘。
有生固蔓延,靜壹資提防。
督領不無人,提挈頗在綱。
荊揚風土暖,肅肅候微霜。
尚恐主守疏,用心未甚臧。
清朝遣婢仆,寄語逾崇岡。
西成聚必散,不獨陵我倉。
豈要仁裏譽,感此亂世忙。
北風吹蒹葭,螅蟀近申堂。
荏苒百工休,郁紆遲暮傷。”
此詩是描寫在東屯稻田耗(薅)萆的事情。詩中說雨水下得足,粳稻生長得好,站在田邊可以聞到它的香味。但是田中的蒲草和稗蘋也長得很旺盛,田家怕它們妨礙稻苗的生長。就努力將它們薅除,割下的雜草堆在田邊岸上。糧食是人們的命根子,客居他鄉怎能夠忘記。春天要做完誼做的農活,不能亂了生產次序。水牛力氣大,在田裏齊頭並耕。稻株長得茂密,方塘申水源充足映照著天上白雲。雜草很容易蔓延,壹定要專心提防。雖然有很多人在督促,但要靠行官來帶領。荊州的氣候暖和,但很快就會降霜。深怕主事的官員疏忽,考慮不大周到。因此壹清早就派奴仆傳話,希望再加把勁,把事情做得更好。稻谷收成後要分些給別人。不只是堆滿自己的倉庫。不是要得到鄉裏父老贊譽我仁慈厚道,而是感到這亂世年月要體恤老百姓的艱難。北風吹動著蘆葦,螅蟀也跑到廳堂中避寒。光陰荏苒,嚴寒將至,百工全都停休以度過寒冷的冬天,心申愁苦郁悶,因人至暮年而感到悲傷。由此可以看出,杜甫的田園詩與前人不同,總是時刻想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疾苦,心情總是沈重蒼涼,這與他在其他詩歌中蘊含的憂國憂民思想是壹致的。
荊揚風土暖,肅肅候微霜-----------荊州的氣候暖和,但很快就會降霜。肅肅應該是“很快”的意思。侯是“來臨,等候”
又《九月見梅花》寫道:“江南 風土暖,九月見梅花,遠客思邊草,孤根暗磧沙”,有奇特的江南 不時之梅自然而然聯想到北國故鄉,但身隔千裏,也只能“何曾逢寄驛,空自聽吹笳。”詩人每次遇到奇特的自然現象,總能以獨特的機敏之心獲得體悟,從而在此類題材中獨樹壹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