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煩雙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賞析
此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時所寫。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壹”(《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壹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裏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註·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壹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壹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註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 “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沈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索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誌難酬的感愴。透過沈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阪”、“百川東註”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壹個“秋”字。“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壹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沈痛。秋天不壹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壹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沈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裏”“百年”和上壹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壹樣,推徘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壹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裏、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沈了。
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壹壹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壹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壹篇之中,句句皆律,壹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 “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2.登高 杜甫 古詩登 高
杜甫
簡介
此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年)在夔州重陽節登高所作。此時作者正患肺病。壹生潦倒,萬裏漂泊,重九登高,滿目淒涼。詩作真切地表達了這種情懷。詩寫得極好,楊倫《杜詩鏡銓》稱譽此詩為“杜集律詩第壹”。胡應麟《詩藪》說此詩“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壹,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壹也”。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結構
前四句寫景,登高所見所聞,緊貼夔州自然風物。首聯寫近景,上句視角向上,寫山、寫天、寫猿聲,下句視角向下,寫渚、寫沙、寫鳥飛。頷聯寫遠望,承山,寫無邊落木,繪其聲,蕭蕭;承水,寫不盡長江,繪其形,滾滾。後四句抒情,登高所感所思,緊貼自身遭際。頸聯轉寫身世遭遇,轉中有承,承“無邊”,寫“萬裏”,承“不盡”,寫“百年”。從空間,寫萬裏漂泊,從時間,寫百年多病。尾聯點寫愁苦,上句寫因(時勢、生計)艱難,已愁得滿頭白發。下句寫因潦倒,新近連澆愁的濁酒杯都停了,愁更無所遣了。全詩四聯都對仗,句內還對。每句句意容量很大。真是“壹篇之內,句句皆奇”。
3.關於登高的詩句有哪些關於登高望遠的詩句 1、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
(以上並見《海錄碎事》。)——李賀《句》 2、登高臨舊國,懷古對窮秋。
落日鴻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賢不復有,行矣莫淹留。
——高適《宋中十首》 3、登高望遠自傷情,柳發花開映古城。全盛已隨流水去,黃鸝空囀舊春聲。
——武元衡《登闔閭古城》 4、東風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滿淚痕。愁至獨登高處望,藹然雲樹重傷魂。
——武元衡《塞上春懷》 5、垂柳鳴黃鸝,關關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殺閨中婦。
日暮登高樓,誰憐小垂手。——張琰《春詞二首》 6、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秋葉風吹黃颯颯,晴雲日照白鱗鱗。
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張諤《九日宴》 8、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
登高壹長望,信美非吾鄉。——申歡《兜玄國懷歸詩》 9、重陽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
猶勝登高閑望斷,孤煙殘照馬嘶回。——司空圖《重陽阻雨》 10、摘得菊花攜得酒,繞村騎馬思悠悠。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處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簡》 11、登高迎送遠,春恨並依依。
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崔塗《送友人》 12、青山前,青山後,登高望兩處,兩處今何有。
煙景滿川原,離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13、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
***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14、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15、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未收長安)》 16、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裏,不知能有菊花無。——王縉《九日作》 17、簪萸泛菊俯平阡,飲過三杯卻惘然。
十歲此辰同醉友,登高各處已三年。——歐陽詹《九日廣陵登高懷邵二先輩》 18、登高可羨少年場,白菊堆邊鬢似霜。
益算更希沾上藥,今朝第七十重陽。——司空圖《白菊三首》 19、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
(以上並見《海錄碎事》。——李賀《句》 20、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21、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2、已是人間寂寞花,解憐寂寞傍貧家。
老來不得登高看,更甚殘春惜歲華。——司空圖《九月八日》 23、懷王獨與佞人謀,聞道忠臣入亂流。
今日登高望不見,楚雲湘水各悠悠。——戴叔倫《湘川野望》 24、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孟浩然《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25、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未收長安)》 26、巖磴列雲旗,吾君訪道時。
乾行萬物睹,日馭六龍遲。()望遠回天顧,登高動睿詞。
願因山作壽,長保會昌期。——孫逖《奉和登會昌山應制》 27、崔國輔《九日》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壹望鄉。
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28、欲強登高無力也,籬邊黃菊為誰開。
***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秦系《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29、簪茱泛菊俯平阡,飲過三杯卻惘然。
十歲此辰同醉友,登高各處已三年。——鄭絪《九日登高懷邵二》 30、登高何處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
惟有樓中好山色,稻畦殘水入秋池。——羊士諤《寄裴校書》 3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年十七)》 32、黃花宜泛酒,青嶽好登高。
稽首明廷內,心為天下勞。——張說《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33、三日歡遊辭曲水,二年愁臥在長沙。
每登高處長相憶,何況茲樓屬庾家。——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樓寄庾三十二》 34、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王之渙《九日送別》 35、欲從攜手登高去,壹到門前意已無。
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朱放《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因贈之》。
4.杜甫的詩《登高》全詩是什麽作者: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裏漂泊常年為客,壹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窮困潦倒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登高》賞析此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時所寫.,當時詩人病臥夔州,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壹”(《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壹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裏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註·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壹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壹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註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沈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索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誌難酬的感愴.透過沈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阪”、“百川東註”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壹個“秋”字.“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壹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沈痛.秋天不壹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壹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沈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裏”“百年”和上壹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壹樣,推徘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壹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裏、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沈了.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詩藪》).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壹壹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此詩八句皆對.粗略壹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像“無意於對”.仔細玩味,“壹篇之中,句句皆律,壹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此詩的名句為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題解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可惜嚴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呆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壹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裏,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 這首詩就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這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那壹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
5.登高作者杜甫的古詩是什麽古詩《登高》原文:
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悲對秋景感慨萬裏漂泊常年為客,壹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賞析:
此詩載於《杜工部集》,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創作背景:
這是杜甫五十六歲的時候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壹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6.杜甫的登高詩是什麽杜甫的《登高》壹詩如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壹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壹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