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備
三國劉備,白手起家,名微而眾寡。在豪傑並起,刀光劍影的 東漢末年,他四處奔波,寄人籬下,遭人排擠。多少次險些失去性
命,多少次妻離子散。不可不謂逆境。然而,他“欲信大義於天下 ,匡扶漢室”的誌向卻因此更加堅定!終於,經徐庶和司馬徽推薦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下山,開創了蜀漢大業。
劉備的兒子 劉禪,17歲便被立為太子,與曹家兄弟爭儲不同,劉禪的兩個弟
弟根本對他構不成威脅。3年後,劉備托孤白帝,年僅20歲的劉 禪便登基為帝,握有天府之土成都。然而他卻溫飽思淫欲,國殷民
富而不之存恤,事無大小皆依仗孔明,終於劉阿鬥壹步步葬送了蜀漢。
2、歐陽修
景佑三年十月,歐陽修為範仲淹被貶而鳴不平,結果自己也被貶為夷陵縣令。當時,年方三十的歐陽修不僅博覽群書,還深入到社會最下層,體察民情,同情人民的貧困,廣泛收集資料,反映人民的疾苦。
蘇軾屢經貶謫,在艱苦的歲月裏不得不為衣食而躬耕,從而縮短了與人民的距離。從勤政愛民的思想出發,做了壹些對人民有利的事情。謫官海南時,和少數民族也相處得比較融洽。
3、柳宗元
柳宗元初貶永州任閑職,情緒壹度低落,曾心灰意冷地對友人說:“凡人之黜棄,皆望望思得效用,而宗元獨以無有是念。自以罪大不可解,才質無所入,茍焉以敘憂栗為幸,敢有他誌?”
然觀其在永州期間創作的諸多寓言小品,或諷刺那些依仗權貴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或諷刺封建剝削階級醜惡的人情世態。感情充沛,諷刺犀利,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與政治,表現了對世態的清醒體認,表述了極度壓抑下的不屈。
4、杜甫
杜甫屢遭貶斥之後棄官而走,從此過上了長期漂泊的生活。多年饑寒的體驗,使他有時壹想到人民的痛苦變忘了自己,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喜怒哀樂總是和祖國命運的盛衰起伏相呼應的,當國家危難時,他對著三春的花鳥都會心痛得流淚。
壹旦大亂初定,消息忽傳,他又會狂喜得流淚。他抨擊了唐玄宗的窮兵黷武,揭露了權奸的奢侈荒淫,譴責了地方軍閥的禍國殃民。無論他漂泊到什麽地方,無論他自己的生活怎麽困苦,他總是在關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5、白居易
白居易貶九江司馬,到任後,他絲毫沒有被貶的痛苦,反而借助宗經義、佛教來參悟人生,尋求自己的精神家園,表現出他曠達樂世的壹面。可是,江州之貶,對“始得名於文章,終得罪於文章”的白居易是壹個沈重的打擊。
為了避免牛李黨爭再次禍及自身,他不再過問政治了,不做朝官只做地方官,以地方官為隱,最後在洛陽度過了十八年“似出復似處”的生活。使他喪失了前期“不懼權豪怒”戰鬥鋒芒的,是他逐漸滋長的佛道思想。
使他在自貶江州之後的漫長歲月裏得以解脫的,是他糅合了儒家的“樂天安命”,道家的“知足不辱”,佛家的“四大皆空”,作為自己“明哲保身”的法寶,於是,大量的“閑適詩”、“感傷詩”就產生了。當然,他的兼濟之誌並未完全消失,而是力所能及地為杭州人民築堤浚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