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哪些描繪春天的詩句

有哪些描繪春天的詩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孟浩然《春曉》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唐·杜甫《絕句》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白居易《憶江南》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春日》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支紅杏出墻來。

——宋·葉紹翁《遊園不值》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春詩,詩人和春天仿佛結下不解之緣。歷代詩人寫了不少詠春的名章俊句。唐代詩人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以喜悅的心情描繪出壹幅早春氣候:

日腳淡光紅灑灑,薄霜不銷桂枝下。

依稀和氣排冬嚴,日就長日辭長夜。

日光紅灑,桂枝下的薄霜雖還沒有消卻,但溫和的氣息已排去嚴冬的寒冷,漸長的白晝已代替那漫漫的長夜,春天已經來了。

春景在詩人筆下更是絢麗多彩,杜甫《絕句》詩雲: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春天麗日當空,春風送暖,草本滋生,花香鳥語,報春的頭者――家燕從遙遠的南方歸來,泥喃於梁檐之下。

要說春天最美的特征是什麽,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又隔數重水,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在這裏,詩人生動形象地用壹個"綠"字來概括冬去春來,萬物復蘇的大千世界,用"綠"字來傳遞春的信息,不能不說是絕妙之筆。王維《遊春曲》說:

萬樹紅邊杏,新開壹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杏花、春風、綠水自然成了春天最美的特征了。宋代詩人葉紹翁《遊園不值》把春天和杏花聯系在壹起,更是壹首廣為傳誦的詠春詩: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好壹枝出墻的紅杏,向人間報春來了。從科學來說,春天的物候指標最好是什麽呢?不少詩人喜歡以樹木抽青來表示,正如宋代張栻《立春偶成》詩雲: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但各種樹木抽青的時間又不同,哪種樹木的抽青才能表示春天的指標呢?看來,詩人推薦楊柳了。杜甫《臘日》詩雲:

白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白居易《楊柳枝詞》:

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

人們從麗日氣息中,從花香鳥語中,從楊柳青青中感覺到春天到來。但陳師道的《春懷示鄰裏》,對春天描寫不限於山水花鳥,這首詩卻寫了小動物的活動:

斷墻著雨蝸成字,老屋無僧燕作家。

剩欲出門追語笑,卻嫌歸鬢著塵沙。

風翻蛛網開三面,雷動蜂窠趁兩衙。

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在雨後潮濕的斷墻上,蝸牛留下的白色粘液,隨著它彎彎曲曲的行跡,組成了像是篆體的文字;燕子占據連行腳僧也走了的百年老屋,在那裏銜泥作巢,安下家來;蜘蛛殷勤地吐絲結網,張捕獵物,但蛛絲畢竟太細,壹陣風來吹斷了許多,需要重新修補,才能成網;四出采花的蜜蜂早晚兩次嗡嗡成群地排成行列趕回蜂窠。這些常常不為人們註意的小動物,也是春天繁忙熱鬧景象的壹部分,陳師道潛心觀物,註意到了點綴春光的這些角落,說明他觀察之細和狀物之巧。

那麽春天究竟是從哪壹天開始呢?古代人們把立春(二月六日或七日)作為春季始日,而把立夏(五月六日或七日)作為春季的終日。然而從氣溫來看,立春節氣內,許多地區仍有低於零度的氣溫和飛雪漫天的天氣。把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那是太早了。如李白《塞下曲》就寫道: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在五月的天山冰雪未融,還沒有春天的景色。唐代張敬忠《邊詞》也寫道:

五原春色舊未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五原即今日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二月還不見楊柳,等到河畔冰河解凍,長安已花落了。這種現象是如何解釋呢?原來我們感到氣候的冷暖,並不是直接隨太陽光的角度變化而變化的,而是隨大地接受到太陽光的照射放出的熱量的多少而變化的。從立春開始,大地差不多遲兩個月才積累到足夠的熱量。因此,最科學的分法,還是氣候學上的分法,以溫度為標準,以五日為壹候,候平均氣溫在攝氏十度以下為冬,在二十二度以上為夏,在十和二十二度之間為春秋。按照這個標準,再參照物候變化,就可以看出,地區不同,高低差異,春天到來就有早有遲,居留時間也就有長有短。

福建、浙江的春季多開始於二月下旬,長江流域的春天開始於三月間,京津壹帶須待四月上旬才有春色,黑龍江的春天常常要到立夏前後,而在青藏高原北部4000米以上,南部4300米以上的高寒地方處於冰天雪地之中終年沒有春色。

春天的腳步首先來到江南,唐朝詩人王灣的《江南意》壹詩,以敏銳的感受,報導江南春來早的消息:

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

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從來觀氣象,唯向此中偏。

詩中最後兩句說,從來觀察季節氣象變化,只有在這裏才如此清楚。"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別出新意,是詩中最動人的詩句。殘夜未盡,太陽就已經從海上湧現,似乎是殘夜帶來光明。"江春入舊年"是說春天的起步早,好像從舊年底就已開始,也就是說,未到新年,江南已先有春意了。“海日生殘廢,江春入舊年”這兩句,在唐代已成名句。以至於唐代宰相,著名文學家張說,將這兩句詩親手寫在辦公的政事堂上,讓朝內的其它讀書人仔細觀摩學習。唐僖宗時的詩人鄭谷,也寫壹首七絕詩:“壹卷疏蕪壹百篇,名成來敢暫忘筌。何如海日生殘夜,—句能令萬古傳。”詩的意思是:我這壹卷詩中雜七雜八有詩百篇,現在雖然出了名,可也不敢忘了賴以成功的這些詩作。可它仍怎麽比得上佳句“海日生殘夜”,這壹句就可以流傳萬古了。詩中的“筌”是捕魚用的竹器,“忘筌”即指在捕得了魚以後就忘了筌。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這是白居易《憶江南》詞。雖說江南春好,但並非天天艷陽晴空。春天是個天氣多變的季節,特別是春末夏初的時候,江南氣候更是陰晴不定。唐代詩人劉長卿《別嚴士元》詩雲: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闔閭"即蘇州城,相傳為春秋吳王闔閭所建。詩中"春寒陰復晴"正是概括了江南春天天氣的特點。這是冷暖氣流在江南地區互相對峙的結果。

春天也是多雨季節,正如汪藻《春日》詩雲:

壹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旁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壹聲。

田野碧綠,鷗鳥悠閑,桃花出籬笑,過午有雞叫,但壹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春雨連綿。

春雨瀟瀟,春意盎然。詩人們曾對春雨起了許多雅號。戴叔倫《蘭溪棹歌》:"蘭溪三月桃花雨",僧誌南《絕句》:"沾衣欲濕杏花雨",春雨總是和春花聯在壹起。陸遊《臨安春雨初霽》:"小樓昨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詩人夜而不寐,從今夜的雨聲聯想到明朝的賣花聲,從那淅淅瀝瀝的春雨,仿佛聞到大街小巷的杏花香,正寫出春雨杏花之間的訊息。

春天雨水充沛,對春耕春種大有好處,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冬耕之後,土埌裏正缺水,壹場春雨滋潤大地,水分真象黃金壹樣寶貴。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吟誦道: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裏,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宮城。

春雨仿佛很知時節,適時而來,壹年之計在於春,農民抓緊這個寶貴時節,備耕積肥,耕翻土地。李紳《古風》:"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籽。"只有春播得好,才有秋天的收獲季節。

多霧也是春天天氣的壹個特點。唐代書法家張旭《山行留客》描寫道:

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春天在山中因為雲霧水氣很大,即使晴天也會把衣服沾濕。

春季在江南地區氣旋很多,雷雨經常發生在內陸地區,而且雷雨出現最高峰不是在夏季而是在春季,白居易《聞雷》就寫道: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正月雷聲始動,這雷聲驚醒了蟄伏中昆蟲。當然,這雷聲並不都是每年正月,而蟲類也並不是真正被雷聲所驚醒。不過,驚蟄前後不謀而合地出現春雷卻是事實。春雷多是熱雷雨,入春以後,氣溫回升,東南海洋上的暖濕空氣活躍,冷暖空氣交鋒,空氣變得不穩定了,雲中有強烈的上升下降氣流,導致雷電現象產生。

由於我國幅員廣大,地形多種多樣,春光處處不壹樣。在江南四季分配得比較均勻,有明顯的春和、夏熱、秋爽、冬寒的四時變化。但是在雲貴高原,濕潤多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不甚分明。在華南無冬區時裏,春季沒有起點,秋季沒有終點,並且幹濕季節明顯。唐代詩人柳宗元在廣西柳州作《二月榕葉》詩雲:

宦情羈思***淒淒,春半如秋竟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這首詩意思是說,二月是中原桃李爭春的時候,但在柳州的榕樹,卻於此時落葉最多,使人迷惑不解,這是春天還是秋天。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歸去,喚取歸來同往。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這是宋代詩人黃庭堅《清平樂?晚春》詞,這首詞問得有趣,春歸何處?答得也很妙,當黃鸝百囀,薔薇影動之際,春光即將流逝了。待到明年春暖花開,又是壹個春色各異,絢麗多采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