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明朝
薛瑄簡介:
薛瑄(1389-1464)明代思想家,著名的理學大師,河東學派的創始人,字德溫,號敬軒,山西河津(今稷山縣)人。
明代思想家薛瑄經典詩句摘抄
1、小人不可與盡言。薛瑄
2、發言須句句有著落方好。人於忙處,言或妄發,所以有悔。薛瑄
3、士無氣節,則國勢奄奄以就盡。薛瑄
4、書雖古而道常新。薛瑄
5、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薛瑄《讀書錄》
6、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薛瑄《讀書錄》
7、與人言,宜和氣從容。氣忿則不平,色厲則取怨。薛瑄
8、德進則言自簡。薛瑄
9、用人不可不慎。才不稱事,事何以立。薛瑄
10、有益者不為,無益者為之,所以苦其勞而不見成功。薛瑄
11、金有壹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壹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薛瑄
明代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經典語錄名句大全年代:明朝
王夫之簡介: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農,號姜齋,漢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陽市雁峰區)人。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頭,與黑格爾並稱東西方哲學雙子星座、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啟蒙主義思想的先導者,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嶽衡山下的石船山,著書立說,故世稱其為“船山先生”。壹生著述甚豐,其中以《讀通鑒論》、《宋論》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國藩極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於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遺書》,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廣為流傳。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澤東、譚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壹生主張經世致用的思想,堅決反對程朱理學,自謂:“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著作經後人編為《船山全書》16冊。
明代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經典語錄名句大全
1、人之所以異於禽者,唯誌而已矣!——王夫之
2、學易而好難,行易而力難,恥易而知難——王夫之
3、小人之道,有必為,無必不為。君子之道,有必不為,無必為。——王夫之
4、身教重於言傳。——王夫之
5、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震》
6、學愈博則思愈遠。——王夫之
7、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王夫之
8、情之所至,詩無不至;詩之所至,情以之至——王夫之
9、力行而後知之真。——王夫之
10、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王夫之《更漏子本意》
11、天下之有無,非思慮之所能起滅——王夫之
12、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王夫之
13、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王夫之
14、晉之失敗,賄賂己耳,交遊己耳。——王夫之
15、言期於理而已耳,理期於天而已耳。——王夫之
16、論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王夫之
17、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王夫之
18、言有大而無實,無實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19、教不嚴,師之惰——王夫之
20、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王夫之
21、“在勢之必然處見理”。——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
22、道之流行於人也,始於合,中於分,以始終為同時同撰者也——王夫之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金典名言大全摘抄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屬寧波余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王守仁名人名言:
天地雖大,但有壹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裏。
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
人須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立誌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寅。
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立學、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克己須掃除廓清,壹毫不存方是有壹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聖人必可學而至。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相上則損。
致知必在於行,而不行之不可以為致知也。
私欲日生,如地上塵,壹日不掃,更又壹層。
心之良知是謂聖人,聖人之學,惟是致良知。
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知善知惡是良知。
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
性無不善,故知無不良。
博學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篤行只是學之不已之意。
知行本體,即是良知。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此心無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心外無物,如吾心發壹念孝親,即孝親便是物。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
學為聖人之道,學以致良知。
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人生大病,只是壹傲字。
故立誌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誌之事也。
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有誌於聖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妳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妳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壹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妳的心外。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明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經典名言摘抄顧炎武(1613年1682年),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季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昆山抗清義軍,敗後漫遊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於曲沃。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壹。詩多傷時感事之作。
顧炎武經典名人名言: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文之不可絕於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將來,多壹篇,多壹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於己,無益於人,多壹篇,多壹篇之損矣。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生無壹錐土,常有四海心。
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後世之所不可無,而後為之。當明末年,奮欲有所自樹,而迄不得試,窮約以老。然憂天憫人之誌,未嘗少衰。事關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
丈夫誌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菇蒲。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鋼為不可缺矣。
拯斯人於塗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壹寸身,銜木到終古。我願平東海,身沈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人臣之欺君誤國,必自其貪於貨賂也。
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生無壹錐土,常有四海心。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我願平東海,身沈心不改。
丈夫誌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菇蒲。
老柏搖新翠,幽花茁晚春。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
十年天地幹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人寰尚有遺民在,大節難隨九鼎淪。
犯天下之不韙。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
天下無不可變之風俗。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