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結》中引用詩文整理 良辰美景奈何天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賞析: 這是湯顯祖《牡丹亭》“遊園”中的壹支曲子。
在春香的鼓舞下,杜麗娘違背父母、塾師的訓誡,走出深閨,看到壹個美麗的新天地。她痛惜自己的青春埋沒在小庭院中,而引起了她的自我覺醒。
這裏有對禮教的不滿,有對自然和青春的熱愛,有對春色的驚嘆和對命運的感傷。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臨江仙 · 憶昔(壹) 馬下傳杯馬上去,少年狂蕩堪誇。今朝殘紅落誰家?洛陽秋風起,彈淚憶蘭花。
西樓壹別真似夢,爭忍醉聽胡笳?斷腸唯勸把餐加。莫道情如故,故人在天涯。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賞析:這詩是李商隱滯留巴蜀時寄懷他的妻子王氏之作。北,壹作“內“。
何當兩句:想象回家後深夜暢談的情景。燭燃既久,燭心結成穗形的花,燭光為之昏暗,須用燭剪剪去。
何當,猶言何時。卻,回溯。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賞析:本詩是作者由貶處瀧州(今廣東省羅定縣)逃歸洛陽時途經漢江(漢水中流的襄河)時所作。被貶的人,多年不與家人通信息,無日無夜不思念家人;他也深知這期間的家人也在深深地惦記著他。
在歸途中,他多想早些到家,多想見到壹個鄉人,先探知壹眼家中的情況,這是人之常情。但詩人卻說:“近鄉情更怯”,壹個“怯”字反映作者的復雜矛盾心情。
他生怕聽到壹些壞消息,誰知壹些家中的情況,這是人之常情。他生怕聽到壹些壞消息,誰知這壹段時間家中會發生什麽不幸的事呢。
因此反而“不敢問來人”。這是宋之問的心情,這壹心情也代表了許多長年在外,而回家的人在路上的心情,而這壹繁紛復雜的心理活動,僅用二十個字表現出來,不能不說是膾炙人口之作。
《 渡 桑 乾 》 劉皂 客 舍 並 州 數十 霜 , 歸 心 日 夜 憶 鹹 陽 ; 無 端 又 渡 桑 乾 水 , 卻 望 並 州 是 故 鄉 。 賞析:這是唐代詩人劉皂在客居並州十年後返回家鄉鹹陽途中所作的壹首詩。
前二句寫久客並州的感觸。作者客居並州已十年,十年是壹個很長的時間,所積累起來的鄉愁,對壹個異鄉客居的人來說,是煎熬得夠難受的,“歸心日夜憶鹹陽”,深刻地表現了作者日夜思鄉的愁苦心情。
可是,命運好象與詩人作對似的,他非但不能回鹹陽,反而又踏上更遙遠的征程。後二句接著寫北渡桑乾河後的心情。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賞析:情深似海,義重如山的母愛,作者僅用了30余字,既有第壹句的“深情直白”,又有第二句獨特生動的“畫面描寫”,還有第三句中的比喻,讓妳去感受母愛的溫暖與厚重。
從聽覺、視覺、觸覺多角度進行描寫,可謂壹字千金,煉句提詞真可謂常人所不能及,將母愛在簡潔純樸的文字中表達的如此生動形象,細致入微。 《菩薩蠻》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賞析:這首詞寫景只有兩句,卻以寫意的畫法,畫出江南水鄉的最大特點,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象空間。寫江南的人美,只寫壚邊女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開頭用“人人盡說”這壹側面描寫的手法,令人信服。壹般遊子總會發出“思歸”而不得的感慨,而這首詞的結尾又巧妙地呼應開頭,反傳統而用之,說遊人和客居者應老死於此,否則將遺憾無窮,俏皮而極富新意。
《留別王侍禦維》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賞析: 這首詩應是作者離長安時的作品,主訴怨悱。首聯直接說出自歸。
頷聯則寫題意“惜別”,頸聯說明自歸之故──乃是知音既少,當道不用,此時不走,更待何時。以失意後的牢騷貫穿全詩。
語言平淡樸實,近於口語,不講究對偶,順其自然。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賞析: 鴻門宴後,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去。
此時,有人對項羽說:“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為霸。”(《項羽本紀》)但項羽見秦宮室都被燒殘,又急於東歸,便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項羽本紀》)那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項羽本紀》)項王聽後大怒,將其烹死。 《南園》其壹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賞析:《南園》組詩***十三首,是李賀閑居鄉園時的雜詠,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反映了作者願意棄文就武、為國效力的抱負。南園,李賀福昌故居的田園。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今譯]:關在籠中的鳥懷戀原來生活過的樹林,池塘中的魚思念從前居住過的深水。
[賞析]: 這是陶淵明《歸園。
2.有關“鄉土情結”的古詩詞有哪些1、《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漁家傲·秋思》
宋代: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4、《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5、《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3.和家鄉有關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壹人。
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黃鶴樓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思念之詩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木瓜>>
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5.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嶽李大夫>>
9.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沈中路分------唐.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12.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徒步歸行>>
1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與友人尋山>>
“海上升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壹作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壹作事)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長 相 思
<;無名氏 >
去年秋,今年秋。
湖上人家樂復憂,
西湖依舊流。
吳循州,賈循州。
十五年間壹轉頭,
人生放下休。
4.古詩中表現鄉土風俗的句子四時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野老曝背》
——唐·李頎
百歲老翁不種田,惟知曝背樂殘年。
有時捫虱獨搔首,目送歸鴻籬下眠。
《清平樂》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浣溪沙》
——宋·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遊山西村》
——宋·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歸園田居》其壹
——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其三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