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曹操是漢魏時期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文學家和詩人,他壹生雖並未稱帝,但他在漢末所采取的壹系列政治、軍事措施,可以使他與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古帝王同列。但是曹操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之壹。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貶多於褒。肯定他的,說他胸懷大誌,唯才是舉,平定北方,登高必賦,文武兼備,禦軍三十余年,自著兵書十萬余字,是個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文學家;否定他的,說他“名托漢相,實為漢賊”是個善於玩弄權術,殘忍嗜殺的“奸雄”,尤其在民間,更將曹操作為“奸詐”、“虛偽”的代名詞。 究其原因,也許很多,但主要是壹部《三國演義》的問世,把曹操形象醜化、被定格。因此,要還曹操真實面目就不僅僅是壹個“是”還是“非”的問題,就必須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和觀點對其人及其所處的歷史背境進行系統整體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