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江月·對鏡不須強滅》
宋 ?張伯端
對鏡不須強滅,假名權立菩提。色空明暗本來齊。真妄體分兩種。悟則便名靜土,更無天竺曹溪。誰言極樂在天西。了則彌陀出世。
2、《菩薩蠻·看燈元是菩提葉》
宋 ?辛棄疾
看燈元是菩提葉。依然曾說菩提法。?
法似壹燈明。須叟千萬燈。?
燈邊花更滿。誰把空花散。?
說與病維摩。而今天女歌。趙茂中扶病攜歌者來。
3﹑《臨江仙·萬象分明時景現》
元 ?山主
萬象分明時景現,寒光不用磨揩。大千沙界盡融該。清虛雖昧,壹氣貫三才。高下嶽瀆平等相,毛鱗大小同階。凡心元是對賢胎。菩提煩惱,
4、《扇子詩》
宋 李石
機鋒相拄不爭多,父舞三臺子唱歌。
若問壹時同啐啄,菩提般若六波羅。
5、《偈六十三首》
宋 釋道寧
妙孤峰頂,竟日不逢。
菩提場中,隨處合會。
孰謂祖師關棙險,等閑拈出與人看。
“菩提”壹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在英語裏,“菩提樹”壹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類學中,菩提樹的拉丁學名為Ficus religosa,有神聖宗教之意。
參考資料
新浪愛問:/b/864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