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抄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先秦·李耳《老子·儉欲第四十六》2、《知足吟(和崔十八未貧作)》唐·白居易不種壹隴襲田,倉中有餘粟。
不采壹株桑,箱中有餘服。官閑離憂責,身泰無羈束。
中人百戶稅,賓客壹年祿。樽中不乏酒,籬下仍多菊。
是物bai皆有餘,非心無所欲。吟君未貧作,同歌知足曲。
自問此時心,不足何du時足。3、《知足詩》北宋·邵雍 無憂無慮又無求,何必斤斤計小籌?明月清風隨意取,青山綠水任遨遊。
知足勝過長生藥,克己樂為孺子牛。切莫得隴猶望蜀,神怡夢穩慢白頭。
4、古今zhi千百年,際會幾人遇?試把前賢,從頭細數:應聘文王,渭濱漁夫,夢感高宗,商巖版築。5、引個奚童跨蹇驢,竟至皇都。
只道功名掌中物,笑取dao,笑取。
2. 文言文中表示懂得滿足的句子有哪些1、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儉欲第四十六》
2、古今千百年,際會幾人遇?試把前賢,從頭細數:應聘文王,渭濱漁夫,夢感高宗,商巖版築。——《行香子知足》
3、引個奚童跨蹇驢,竟至皇都。只道功名掌中物,笑取,笑取。——《行香子知足》
4、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先秦·李耳《老子》
5、君臣上下,自以為江東之業為萬世之安,心滿意足。——宋·呂祖謙《晉論》
6、蔡福聽了;心中暗喜:如此發放;正中下懷。——明·施耐庵《水滸》
7、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宋·朱敦儒《樵歌·感皇恩》
8、在撫臺面前說了許多好話;後來也祥甫竟如願以償;補授臨清州缺。——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四十六回
9、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論語·述而》
10、前程只有前程路,兒孫自有兒孫福。——《知足》
3. 文言文中表示懂得滿足的句子1 《老子-儉欲第四十六》: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欲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
2 《知足詩》北宋 邵雍 :
無憂無慮又無求,何必斤斤計小籌?
明月清風隨意取,青山綠水任遨遊。
知足勝過長生藥,克己樂為孺子牛。
切莫得隴猶望蜀,神怡夢穩慢白頭。
4. 滿足感的是什麽意思滿足感就是自己的需求、欲望變成了現實之後,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寬慰和滿足。是欲望達成的結果。
以下是我對欲望和滿足的看法:
說到底,欲望就是每個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如果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那麽就不會有滿足感,而是充滿了占有欲。
這種欲望其實是受周邊社會的 *** 而自然產生的,因為大家都這樣,妳必須也要這樣,否則無法融入社會就會得不到認同。當然最重要的也是“人”作為壹種“動物”的本性在作用,因為妳不盡量去占有,可能就無法生存。
如果壹個人,周圍都是物質社會,那麽他眼裏所見心裏所想的物質內容,都會自然成為他的欲望。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永遠渴望。
如果壹個人,對於物質的渴望不多,或者本身生活在壹個世外桃源般的自給自足,貧富均等的地方,他自然就沒有欲望。所以很容易滿足。
說到底,人在滿足自身生存的條件後,如果沒有更多的東西 *** 他的需求,那麽他就不會有太多欲望。
而如果有太多物質需求 *** 著他,那自然欲壑難填!
所以佛和基督,都勸誡眾生要少欲望,多壹些平和。這樣自然會得到滿足和安寧。就是希望用道德和宗教讓人們能夠從精神上讓自己滿足,省得在現實中物質上的爭奪而陷入恐懼、暴力、絕望的傷害中。說到底就是調整心態,就是曾經流行的那個詞“平常心”爾
作為提問者您,您自然可以考慮壹下,如果妳有這個能力,您就可以去爭取您的欲望。如果妳沒有這樣的心情,那麽就可以選擇壹種寧靜安詳的生活,離開這種紛爭和欲求!
另外,人的滿足感是方方面面的,精神的、物質的、學識的、愛情的、運動的、穿著的、權利的等等等等。所以,欲望總是層出不窮,去而復生。這個看自己的愛好和關註點了。
主要是看自己的調節了,首先了解自己的基礎需求和過分的欲望,識別他們,並滿足需求,剔除欲望。當然,面對自己畢生最重要的東西,要勇敢地去爭取,直至爭奪,也並不為過!
5. 關於知足的詩句在人們的印象中,知足往往是與快樂聯系在壹起的。
不是因為知足者無欲無求,而是他們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麽,懂得如何去經營生活。幸福人生靠的就是壹種心態。
快樂常源於簡單,痛苦皆來自復雜。要活得舒心,活得快樂,活得瀟灑,就要學會知足,學會隨遇而安。
知足、隨遇而安就是幸福。我只是女人,希望有人惦記我,在我郁悶大哭時把我的頭按在胸膛,哭夠了問我怎麽了。
偶然壹條短信告訴我他想我,我就知足。我說過的話都算數,所以,對我說過的,請別忘記。
幸福,不是刻意去尋找。即使擁有世間的壹切,也不會使人獲得真正的滿足和幸福,唯有隱藏於深處的心,終於懂得了珍惜、感恩和知足不要拒絕善意,不要停止微笑;不管雨下了多久,雨後都是將會有彩虹,不管妳是有多悲傷,妳都要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53834堅信,幸福是在等妳!幸福是壹種比較,是壹種知足。
善良的人總是快樂,感恩的人總是知足。俗語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感恩是壹種生活態度,是壹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並能享受這壹感動的思想境界。知足是壹種寬容,對他人寬容,對世界寬容,這樣才會在心裏留下足夠自由的空間。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毫無防備中受傷的,壹句話,壹件事,都有可能讓牽手成為陌路。人只有知足,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深呼吸,回憶以前的事有得有失,不要憂愁自己以前沒有擁有的,珍惜現在,感悟人生,只要有良好的心態,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稱心的答案。知足使人平靜、安祥、達觀、超脫;不知足使人騷動,知足者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者在可行而必行之。
若知可行而不行,這就是墮落和懈怠。知足是壹種寬容。
對他人寬容,對社會寬容。要有平常心,得到知足,失去莫悔,坦然接受面前的壹切;要有包容心,釋懷曾經的恩怨,放下當初的敵人,讓自己多壹些閑適恬淡;要有憐憫心,助人別求回報,布施別毀自尊,尋求精神的和。
2013-08-25愛情好美麗,沈醉在妳的愛情航船裏,我很知足!我愛這個世界,只因有妳,任何瑣事皆因妳而變得美麗!我,心涼了,便覺得世界也變冷了。 我向往著知足常樂的生活,卻做不到看透世界的婆娑, 我期待著我的未來不再顛簸,卻看不慣人心對感情的揮霍。
知足是壹種心態,壹種人生修養,更是壹種心靈體驗。知足者能夠在無窮的需求與有限獲取之間找到平衡點,從而尋求壹種自我滿足感。
總是貪婪的。 我們在擁有了壹些之後就想要另壹些,永遠不知滿足。
剛來到壹個陌生的城市,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想有個人陪我回家。後來希望能有個無話不談的朋友。
然後認識了很多朋友。知足是壹種境界,知足的人總是微笑著面對生活,在知足的人眼裏,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過不去的河;在知足的人眼裏,壹切過分的紛爭和索取都顯得多余。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平生不做皺眉事。禍莫大於貪欲,福莫大於知足。
知足是對世俗的壹種超越,知足者才能快樂。知足,也就意味著放棄。
感恩者。用平常心對待生命的每壹天,用感恩心對待眼前的每壹個人,幸福和快樂就會不請自來。
懂得感恩的人,遇到禍也可能變成福;如果把人生比作壹輛車,欲望就是車的油門,知足就是剎車。人不能沒有欲望,沒有欲望就沒有追求。
但是人也不能過於放縱自己的欲望,否則就會陷入貪婪的泥潭。知足是壹種處事態度,常樂是壹種幽幽釋然的情懷。
學會知足,才能在當今社會執著地追求人生目標;學會知足,才能用超然的心態面對眼前的壹切;學會知足,才能使生活多壹些光亮。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這是壹個人應有的態度,應有的覺悟,應有的境界。
知足,就是要知足常樂。我國春秋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老子曾說:禍莫大於不知足。
知足常樂:知足是壹種處事態度,常樂是壹種幽幽釋然的情懷。學會知足,才能在當今社會執著地追求人生目標;學會知足,才能用超然的心態面對眼前的壹切。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欲望和知足是天平的兩端,欲望多了,幸福和快樂就會自動減少。
適當給欲望減減肥,才能讓幸福的天平平衡壹些。貪婪是幸福的天敵,要想真正獲得幸福,就要學會知足。
6. 感在古文中的意思1.說文
卷十心部感
動人心也。從心鹹聲。古禫切
2.意思
①感動。《愚公移山》:“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竇娥冤》:“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錦,免我屍骸現。”
②感觸;感慨。《蘭亭集序》:“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嶽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③感嘆。《歸來去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琵琶行》:“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④感傷。《秋聲賦》:“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⑤感覺;感受。《莊子?刻意》:“感而後應,迫而後動。”《紅樓夢》:“太夫人並無別癥,偶感了些風寒。”
⑥感激;感謝。張華《答何劭》:“是用感嘉貺,寫出心中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