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連環·孤雁[宋代]張炎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裏,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壹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唿,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宋詞精選,詠物,寫鳥,婉約譯文及註釋
譯文在空闊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驚散後,自己已脫離雁群萬裏之遠。顧影自憐,想到飛下寒塘,只見地面壹片眼前草枯沙凈,江水平闊伸向遙遠天邊。孤單壹只的我無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壹點。還生怕這樣徘徊遷延會耽誤北地吞氈嚼雪的故人,傳達他們眷念故園的心願。有誰會可憐我長途飛行的艱難?讓我想起深夜孤居長門宮的皇後,錦箏彈著心中無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侶還棲宿在蘆花中,他們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會轉程從舊路飛回北邊。我仿佛聽到他們在暮雨中聲聲唿喚,只怕在邊塞突然相見。這樣當雙燕歸來後棲息於畫簾半卷的房檐,我也不會羞慚。
賞析
《解連環·孤雁》是宋亡後之作,是壹篇著名的詠物詞。它構思巧妙,體物較為細膩。在寫其外相的同時,又寄寓了深微的含意。這首詞可以透視出張炎詞深厚的藝術功力。作者揉詠雁、懷人、自憐而為壹,抒發了他的家國之痛,漂泊之苦,淒婉動人。詞詠孤雁,實則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後的傷感,也反映了宋遺民普遍生活體驗及感觸,具有典型意義。
上闋前三句寫孤雁失群;接著寫失群後的孤獨。“楚江空晚。悵離群萬裏,恍然驚散。”以困頓惆悵的情懷起筆,伴孤雁壹起飛來。起句境界暗淡、空曠、寂寥、肅殺。楚江,指湖南地方。衡陽有回雁峰,又雁多經瀟湘。瀟湘、衡陽皆楚地。作者把雁置於這空闊的空間,不惟反襯雁之“孤”“小”,且為全詞定下低沈的基調。惟其“空”,才愈見離群雁之“孤”;惟其“晚”,才更顯離群雁之“淒冷”:可謂景中含情。
解連環楚江空晚張炎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裏,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壹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宋代·張炎《解連環孤雁》解連環孤雁楚江空晚。悵離群萬裏,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壹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張炎,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後,前半生居於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後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雲詞》,存詞302首。張炎另壹重要的貢獻在於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壹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張炎
下臨無地手捫天。上雲煙。俯山川。棲止危巢,不隔道林禪。坐處清高風雨隔,全萬境,壹壺懸。我來直欲挾飛仙。海為田。是何年。如此江聲,嘯詠白鷗前。老樹無根雲懵懂,憑寄語、米家船。——宋代·張炎《江城子·下臨無地手捫天》
江城子·下臨無地手捫天
下臨無地手捫天。上雲煙。俯山川。棲止危巢,不隔道林禪。坐處清高風雨隔,全萬境,壹壺懸。我來直欲挾飛仙。海為田。是何年。如此江聲,嘯詠白鷗前。老樹無根雲懵懂,憑寄語、米家船。過千巖萬壑古蓬萊,招隱竟忘還。想乾坤清氣,霏霏冉冉,卻在闌幹。洞戶來時不鎖,歸水映花關。只可自怡悅,持寄應難。狂客如今何處,甚酒船去後,煙水空寒。正黃塵沒馬,林下壹身閑。幾消凝、此圖誰畫,細看來、元不是終南,無心好、休教出岫,只在深山。——宋代·張炎《甘州/八聲甘州》
甘州/八聲甘州
過千巖萬壑古蓬萊,招隱竟忘還。想乾坤清氣,霏霏冉冉,卻在闌幹。洞戶來時不鎖,歸水映花關。只可自怡悅,持寄應難。
狂客如今何處,甚酒船去後,煙水空寒。正黃塵沒馬,林下壹身閑。幾消凝、此圖誰畫,細看來、元不是終南,無心好、休教出岫,只在深山。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蘇子泛舟。正赤壁風清,舉杯屬客,東山月上,遺世乘流。桂棹叩舷,洞簫倚和,何事嗚嗚怨泣幽。悄危坐,撫蒼蒼東望,渺渺荊州。客雲天地蜉蝣。記千裏舳艫旗幟浮。嘆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繆。客亦知夫,盈虛如彼,山月江風有盡不。喜更酌,任東方既白,與子遨遊。——宋代·劉將孫《沁園春·壬戌之秋》
沁園春·壬戌之秋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蘇子泛舟。正赤壁風清,舉杯屬客,東山月上,遺世乘流。桂棹叩舷,洞簫倚和,何事嗚嗚怨泣幽。悄危坐,撫蒼蒼東望,渺渺荊州。客雲天地蜉蝣。記千裏舳艫旗幟浮。嘆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繆。客亦知夫,盈虛如彼,山月江風有盡不。喜更酌,任東方既白,與子遨遊。
解連環孤雁張炎朗誦
張炎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裏,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壹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南宋姜夔壹派詞人,大多工於詠物。詠物詩詞,或模寫物態,以克肖為能,或綰合人事,以情韻為勝;高者則義存比興,別有寄托。張炎這首《解連環》,專詠孤雁,不但工於描摹,長於用事,而且兼寓家國身世之感。因此歷來傳誦,張炎至被稱為“張孤雁”。張炎還以《南浦》壹詞詠春水聞名,又被稱為“張春水”。
先看其描摹物態。張炎《詞源·詠物》篇說:“詩難於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這首詞的上片,以“楚江”的寥廓江天為背景,描摹孤雁離群驚散後顧影徘徊、棲止不定的心態,十分傳神。“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八字,更以風霜之余的秋景渲染其環境氣氛,有人認為“雖丹青難畫”。而且江天蕭瑟,四顧蒼茫,更令人感到斷鴻零雁的淒涼冷落。“寫不成書”二句,進壹步描繪“孤”字。成群的雁行排成“壹”字或“人”字,單飛的孤雁自然排不成字,但只見遙空“壹點”。張炎在這“壹點”之中註入了“寄得相思”的深厚情意,與“殘氈擁雪,故人心眼”緊相連結,托物傳情,密切關合人事,這樣就倍見精彩。這二句詠物而能不滯於物,才情巧思,皆不落恒蹊,確屬名句。張炎之被稱為“張孤雁”,就是由這二句傳開的。
此詞下片“想伴侶”數句,則與開頭的“離群驚散”遙相呼應,轉寫孤雁復歸的心願。它寄希望於來春群雁北飛時,與昔日的舊侶於玉關相逢重見。寫孤雁拳拳以復歸為念,這就從上片的摹寫物態進而傳達心態,合乎鴻雁為群體動物之本性。寫失群孤雁而以昔日伴侶為映襯,則益顯其孤。它的復歸願望自屬渺茫,要是不幸而落空,那就更為孤苦了。最後以“雙燕歸來,畫簾半卷”為結,也是以雙燕反襯孤雁。在結構上,張炎主張詠物詞“要須收縱聯密”。此詞以孤雁離群始,以切念歸群終,亦正符合張炎“收縱聯密”的原則。
再看其用事。張炎認為“詞用事最難,要體認著題,融化不澀。”這首詞的用事,都是有關雁的故實。“顧影欲下寒塘”、“暮雨相呼”二句,將唐崔塗《孤雁》詩:“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於上下片分散使用,都恰到好處。“寫不成書”數句,用蘇武以雁傳書故事,又切合南宋淪亡後元蒙統治的時代現實,並非泛說。“長門夜悄,錦箏彈怨”,上句用杜牧《詠雁》詩:“長門燈暗數聲來”,下句用錢起《孤雁》詩:“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皆以唐詩入詞,融化無痕,字面典雅。
最後再看此詞寓意。這首《解連環》是張炎托辭孤雁以寓身世之感。劉永濟《微睇室說詞》認為,此詞“從托辭言,寫孤雁之處,有非畫筆所能傳者,從寓身世言,則又有非言語所能盡者,孤雁與身世兩方面寫來俱極工,能盡離合之致”。但除了孤雁有作者自喻的成分,詞中涉及殘氈擁雪之故人與猶宿蘆花之伴侶,究竟為誰,是不能也不應壹壹為之坐實的。至於這首詞中所寫孤雁,它與雁群身離而心不離,拳拳以復歸為念,這種心態,則又不妨看作是張炎托辭以達,借物以明誌了。
錢唐張叔夏,嘗賦孤雁詞,有“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壹點。”人皆稱之曰“張孤雁”。
張炎詞:“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壹點。”沈昆詞:“奈壹繩雁影斜飛,點點又成心字。”周星譽詞:“無賴是秋鴻,但寫人人,不寫人何處。”三詞詠雁字,各具巧思,皆不落恒蹊。
張炎月下笛
月下笛·萬裏孤雲原文:
孤遊萬竹山中,閑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萬裏孤雲,清遊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裏,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壹是難聽夜雨。漫驚回淒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月下笛·萬裏孤雲翻譯及註釋
翻譯萬裏長空飄著孤雲壹片,清寂地浮遊著漸飄漸遠,故人呵到何處將妳尋見?在寒窗裏入夢酣然,舊時曾經走過的道路還能記憶。連昌宮的楊柳大概已所剩無幾,最叫我難過的是,聽著淅淅瀝瀝的夜雨。夢回驚醒,無端地到憂傷淒寂,面對著燭影搖曳,擁被孤眠誰與我傾心話語?豐姿清雅的張緒為何遲遲不歸去?斷橋邊鷗鷺相盟的伴侶,半已零落卻仍然眷戀依依。我疲倦地顛簸於天涯羈旅,此時的心事實在痛苦悲淒。只怕重返臨安故地,又重灑愁苦的淚滴,試問杭州故居的舊時人家,而今是否依舊在那裏?恐怕她翠袖單薄,正當天寒日暮之際,還在梅花樹旁斜倚。
註釋1.月下笛:周邦彥創調。2.孤遊:獨自壹人,孤單。3.萬竹山:萬竹山:據《赤城誌》載在浙江天臺縣西南四十五裏。《山中白雲詞》江昱註引《赤城誌》:「萬竹山在《天臺》縣西南四十五裏。絕頂曰新羅,九峰回環,道極險隘。嶺叢薄敷秀,平曠幽窈,自成壹村。」4.閑門:指進出往來的人不多,顯得清閑的門庭。5.黍離:離黍,亡國之悲。《詩經·黍離》篇,寫周朝的誌士看到故都宮裏盡是禾黍,悼念國家的顛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此詩。6.甬東:今浙江定海縣。7.連昌:唐宮名,高宗所置,在河南宜陽縣西,多植柳,元稹有《連昌宮詞》。8.約略:大約。9.淒悄:傷感寂寞。10.張緒:南齊吳郡人,字思曼,官至國子祭酒,少有文才,風姿清雅,武帝置蜀柳於靈和殿前,嘗曰:「此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此處作者自比。11.西州淚:指晉羊曇感舊興悲哭悼舅謝安事。12.杜曲:唐時杜氏世居於此,故名。這裏指高門大族聚居的地方。13.恐翠袖:杜甫《佳人》有「天寒脆袖薄,日幕倚修竹」句,寫壹為避亂世而幽居深谷的佳人。此處借用其意,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隱居不仕的南宋遺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
月下笛·萬裏孤雲創作背景
《月下笛》是「遺民」張炎抒發其遺民心態的壹首詞。宋亡後,張炎身懷家國之恨流寓在甬東壹帶。懷著國亡家破的巨大悲痛到處飄零。元成宗大德二年流寓甬東。壹次獨遊天臺萬竹山,觸景生情,創作這首寄托「黍離之悲」的詞章。
月下笛·萬裏孤雲賞析
南宋已亡,身懷家國之恨的張炎在甬東壹帶流寓。在孤遊萬竹山,幽清廖寂的環境並未使其淡忘。亡國之恨,反而愁思黯然。這首詞的悲涼激楚,當為其心聲之反映。
起調令人淒愴渺茫:「萬裏孤雲」。「孤雲」,是詞人的化身。孤雲在詩詞裏喻人蘊含了特定的感傷。「清遊漸遠,故人何處。」漂泊的日子是那麽淒涼,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處?」這壹聲呼喚,將亡國之痛,身世之悲,壹齊傾訴出來。日間無法排解,夜裏還形於夢寐。「寒窗夢裏,猶記經行舊時路」。夢中時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壹是、難聽夜雨」。用連昌來指代南宋故宮,透出銅駝荊棘的意思。此時夢想中,宮中的柳樹仿佛已衰殘無幾,非復當年意態。而最難堪的是,還聽著蕭蕭的夜雨。蕭蕭夜雨襲來,令人不堪忍受。不期然從夢中醒來,卻是在異鄉夜裏。燈光搖曳中,誰能和自己***話?心緒的悲涼令人淒然。
「張緒」,指詞人以南齊張緒自況。以此比擬自己青年時的風度。但是此時的張緒也不像亡國前那樣「風流可愛」,卻是已衰落的蒲柳。「歸何暮!遲暮之年還不能回鄉呢?」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勾起作者無端心事。西湖斷橋邊的鷗鷺已零落過半,卻是舊侶雕殘,前盟難踐。
隨之壹轉「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卻是「西州淚」取不忍重經舊地之意。張炎的亡國破家之痛,遠過羊曇生死知遇之悲。「杜曲」,指高門大族聚居的地方;「人家」,指張炎自己的家。據記載,張炎家世顯耀,祖父時家境顯赫。但元兵入臨安後,祖父被殺家產被沒。張炎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創痛。家國之痛是忘不了的。煞尾又化用杜甫詩句,寫道:「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這是張炎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在抒發亡國之悲時,運用了較為深刻和曲折的筆法。用典貼切、想像豐富、含蓄深厚,風格轉為「清空」。以深邃的意境,而亡國之恨的痛烈心境楮墨內外。
詩詞作品:月下笛·萬裏孤雲詩詞作者:宋代張炎詩詞歸類:寫景、傷懷、落寞、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