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什麽

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什麽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寫的是石灰,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壹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此句出自《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學家於謙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此詩托物言誌,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全詩筆法凝煉,壹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原文: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裏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壹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壹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詩句賞析:

此詩借吟石灰的鍛煉過程,表現了作者不避千難萬險,勇於自我犧牲,以保持忠誠清白品格的可貴精神。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誌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壹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誌要做純潔清白的人。作者於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於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於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此詩通篇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鑄成壹體。言在物,而意在人,不言人而人在其中,似呼之即出。風格豪邁,氣勢坦蕩、鏗鏘有力。

《石灰吟》創作背景:

相傳有壹天,於謙走到壹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煆燒石灰。只見壹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於謙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說此時於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後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評價:

現代古典文學家、詩人霍松林《歷代好詩詮評》:“《石灰吟》與《詠煤炭》都以物喻人,就作者的寫作動機說,是以他所歌頌的煤炭、石灰自喻、自勉,而且他都做到了;但就作品本身說,則有普遍意義和永恒意義,任何讀者都可從中獲得教益、吸取力量。

於謙簡介: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與嶽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永樂十九年(1421年),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禦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2月16日,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他謀立襄王之子,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謚“肅湣”。明神宗時,改謚“忠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