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景之壹:斷橋殘雪
斷橋,今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壹詞。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壹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壹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斷橋殘雪有幾種解釋,較通行的說法是,每當雪後初晴,來至斷橋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嶺壹帶樓臺上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澈,有壹種冷艷之美。
又有人認為,大雪初霽,登寶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皚皚如鏈。日出映照,斷橋向日橋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壹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故以“殘雪”名之。
今日斷橋,是壹九二壹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八點八米,寬八點六米,單孔凈跨六點壹米,年前曾經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禦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雲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壹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十景之二:平湖秋月
位於西湖白堤西端。唐時此建望湖亭。清代在亭舊址修建禦書樓,樓前築有圍欄平臺。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壹色湖光萬頃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題名“平湖秋月”。壹九五九年,將原有三百六十多平方米的景境,擴大到壹千六百平方米。拆除哈同花園圍墻,並擴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天觀其詳壹碧”樓和四面廳,呈現新穎別致的園景。在湖石假山間,增植紅楓、石榴、丹桂、紫薇等花木,掩映著亭、樓、廳、榭,極富詩情畫意。宋王洧《平湖秋月》詩雲:“萬頃寒光壹夕鋪,水輪行處片雲無,鷲峰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
十景之三: 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南宋時為帝王禦花園,稱聚景園。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後葬此,俗稱回回墳。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柳型各具特色:柳絲飄動似貴妃醉酒,稱“醉柳”;枝葉繁茂如獅頭,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浣紗,稱“浣紗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解放後,將壹隅之地,建成占地十七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園林布局開朗、清新、雅麗、樸實。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及碧桃、海棠、月季等異木名花。是欣賞三面雲山壹面水的觀景佳地,令人心曠神怡。園東草地坪上聳立著“中日不再戰”紀念碑,並植有日本櫻花,成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情誼的象征。
十景之四:雙峰插雲
雙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別位於西湖之西南、西北。其“雙峰插雲”禦碑亭景點,在洪春橋畔。南高峰海拔二百五十六點九米,北高峰海拔三百五十五米。兩峰遙相對峙,綿延相距十余裏。當群山雲霧迷漫時,兩峰時露雙尖,宛如峰插雲霄,故名“兩峰插雲”。清康熙皇帝觀其詳遊此,改為“雙峰插雲”。自然風光異常優美,峰勢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後或陰翳多雲天氣,彩雲、白雲或濃或淡,忽纏忽遮,是雲是山,壹片朦朧。如壹幅壯觀的水墨淋漓而濃淡有致的山水畫卷展現在面前。《西湖誌》描述道:“每春秋佳日,憑欄四望,儼如天門雙闕,拔地撐著,祥雲,隨風卷舒,日光遙映,常觀五色”引人入勝。
十景之五:蘇堤春曉
位於西湖西側。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發動民工開浚西湖,除葑草,挖淤泥,化工20萬,築成了壹條從南山到北山橫貫湖面長堤,人稱蘇堤。在長達2.8公裏的堤上,建有六座石拱橋,名曰: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堤成觀其詳通行,蘇氏無比喜悅,作詩雲:“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山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雲空!”如今已成為柏油路面,設有長被靠椅,寬闊的草坪上,栽有楊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個品種。蘇堤風光旖旎,晴、雨、陰、雪各有情趣,四時美景也不同,尤以春天清晨賞景最佳,故有“蘇堤春曉”之美名。明人李攀龍詩曰“桃紅柳綠競春天,淡點煙波倚岸妍。畫舫停橈觀翠袖,長堤勒馬踏晴煙。花朝曾問西冷浪,谷雨重登錦塢巔。縱目樓臺窮眺望,萬山爭列酒杯前。”
十景之六: 三潭印月
位於西湖三島之壹的“小瀛洲”附近。北宋蘇東坡組織民工疏浚西湖時,挖湖泥堆積成島基。防止西湖再度淤積,立三座瓶形石塔為觀察標誌,名為“三潭”。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解放後進行了擴建和改建,現有開網亭、閑放臺、先賢祠、迎翠軒、亭亭亭、花鳥廳、我心相印亭、曲橋及九獅石等景。岸上金桂婆娑,柳綠花明,與雕欄畫棟的建築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園中有園,曲回多變,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園的藝術特色。明人張寧詩雲:“片月生滄海,三潭處處明。夜船歌舞處,人在鏡中行。”
十景之七: 花港觀魚
位於西湖蘇堤南側。花家山有壹小溪經此註入西湖,稱花港。南宋內侍官盧允升在山下建花園,名“盧園”。園內種花養魚尤為著名,固有“花港觀魚”之美稱。園日久已廢,至清重新鑿池養魚,建園築亭,康熙皇帝題“花港觀魚”;勒石立碑於湖畔。解放後,在僅有的壹池、壹亭、壹碑和三畝地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和整修,占地面積三百多畝,成為西湖風景區內最大的壹級公園。分紅魚池、牡丹園、叢林、草坪和花港等景區。以魚和花景觀為最,池內蓄養數千條紅鯽魚,或潛或跳,遊人投餌,群魚爭食,有聲有色,賞心悅目;從池邊曲徑走去,便是花的世界,僅牡丹有四百多株名貴品種,有“酒醉楊妃”、“嬌容三變”等,千姿百態,絢麗多姿,別有情趣。
十景之八: 南屏晚鐘
位於西湖之南,南屏山北麓。宋吳越王錢叔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稱“永明禪院”。地處怪石參嵯,宛若屏障的南屏山間。南宋時改名“凈慈禪寺。”清康熙南巡時,以天將破曉,“夜氣方清,萬簌俱寂,鐘聲乍起,響入雲霄,致足發人深省也”之由,改稱“南屏晚鐘”、寺前原有壹大鐘,聲音宏亮,每到傍晚,鐘聲在暮靄中抑場回蕩,山谷***鳴,傳聲獨遠,形成“玉屏青嶂暮煙飛,紺殿鐘聲落翠微”的意境。因此仍稱“南屏晚鐘”。凈慈寺自宋至清代,幾經興廢,原鐘早不存在。從壹九五九年和壹九八四年,進行兩次大整修,寺宇煥然壹新,新鑄銅鐘重達壹萬寺千公斤。悠揚的鐘聲重新回蕩,使人們想到明人聶大年的《南屏晚鐘》詩:“柳昏花暝暮雲在,隱隱初傳壹兩聲。禪榻屢驚僧入定,旅窗偏逗客含情。……”
十景之九: 雷峰夕照
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吳越王錢叔因黃妃得子而建。初名“黃妃塔”。原擬建高十三層寶塔,由財力不濟,擬改七層,浚工時只造了五層。結構為磚石內心,外建木構樓廊,內壁嵌有刻著《華嚴經》條石,塔下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建築雄偉壯觀,觀其詳為藏經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每當夕陽西照,塔影橫空,亭臺金碧,故得“雷峰夕照”之名。至明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壹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傾圮。雷峰塔與白娘子的故事,流傳深廣。政府批準復建。將重現雷峰塔與保叔塔隔湖對峙的景觀,再傳明人“保叔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之喻。清人許承祖曾作詩雲:“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
十景之十:曲院風荷
位於西湖西側,嶽飛廟前面。南宋時,此有壹座官家釀酒的作坊,取金沙澗的溪水造曲酒,聞名國內。附近的池塘種有菱荷,每當夏日風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風荷”。壹九八零年起,從原有的“曲院風荷”,沿嶽湖延伸到西山路臥龍橋畔的郭莊,擴建成更加富麗多彩的“曲院風荷”新景區,占地面積達四百二十六畝。分素園、風園、曲院、嶽湖、密林、郭莊古園等六個景區。傍水建有古樸典雅的廊、軒、亭、閣,與綠雲、荷香相映成趣。尤以三十八畝的荷田令人矚目,植有紅、蓮白蓮、灑金蓮、錦蓮邊、並蒂蓮等各種荷花。園內現辟有“西湖密林度假村”建有幢幢架空的樺木小屋、木板平房,以及吊床、營帳和炊具可租用,野營野餐野趣,其樂無窮
上面是老十景,新十景
1、雲棲竹徑 位於五雲山南麓的雲棲塢裏,為林木茂盛的山塢景觀,翠竹成蔭,溪流叮咚,清涼無比。長壹公裏的雲棲竹徑,兩旁翠竹成蔭,小徑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徑而下,嬌婉動聽的鳥聲自林中傳出,整個環境幽靜清涼,與鬧市相比,格外使人感到恰適輕松,爽心悅目。交通情況:乘27路、508路龍井村站下。
2、滿隴掛雨 西湖秋遊,日賞桂,夜賞月。賞桂以南山滿覺隴最盛。桂花是杭州的市花。西湖栽培桂花,盛自唐朝。西湖早期詩篇中每每以桂入詩,都是西湖北山靈隱、天竺壹帶寺廟所植。而滿覺隴秋賞桂花,是明以後才形成規模氣候的。滿覺隴亦稱滿家弄,是南高峰南麓的壹條山谷。吳越時,這裏多有小型佛寺,其中有壹座圓興院,後改滿覺院,地以寺為名,花大約也是寺僧所植並漸成大觀。
桂花學名“木樨”,是壹種常綠小喬木,性喜濕潤,滿覺隴兩山夾峙,林木蔥蘢,地下水源豐富,環境宜於桂花生長。這裏的山民以植桂售花為主要經濟來源,壹代傳壹代,終於造就了這壹片“金粟世界”。如今更是家家戶戶皆植桂,屋前後,村內外,滿山坡,路兩旁,壹叢叢,壹片片,壹層層,舉目皆是。每年中秋前後,幾番金風涼雨,秋陽復出之時,滿樹的桂花競相開放,流芳十裏,沁透肺腑,誠如清人張雲敖七言絕句《品桂》所雲:“西湖八月足清遊,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 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細小而量大盛開時,如逢露水重,往往隨風灑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樹叢中,沐“雨”披香,別有壹番意趣。滿隴桂雨入圍新西湖十景後,滿覺隴村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年年九、十月間舉辦西湖金秋桂花節,南山壹帶,車水人流,道為之阻,西湖秋遊又添壹大韻事。交通情況:乘K4路動物園站下。
3、虎跑夢泉 西湖勝景,湖山相依相連,這相依相連的“使者”,便是三南雲山間的泓泓清泉,道道溪澗。位於大慈山下的虎跑泉,則是西湖從多名泉中的翹楚。虎跑泉的得名,始於佛教神話傳說,實際上這是歷史上西湖名泉的開發、保護、利用乃至留存與佛、道信徒及寺觀興衰休戚相關的壹種世俗的折射。
虎跑泉是地下水流經巖石的節理和間隙匯成的裂隙泉。它從連壹般酸類都不能溶解的石英砂巖中滲透、出露,水質純凈,總礦化度低,放射性稀有元素氡的含量高,是壹種適於飲用,具有相當醫療保健功用的優質天然飲用礦泉水,故與龍井茶葉並稱“西湖雙絕”。交通情況:乘K4、538、K599路虎跑站下。
4、龍井問茶 龍井,壹句龍泓,龍湫,位於西湖西南的風篁嶺山。五代此地建有龍井寺,北宋時龍井已成為旅遊勝地。詩人蘇東坡常品茗吟詩於此,曾有“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萬苦蛟龍潭”的詩句贊美。相傳龍井與海相通,因海中有龍,故名。且龍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攪動時,水面會出現壹條分水線,仿佛遊絲擺動,然後慢慢消失。龍井泉水清澈甘洌,與虎跑、玉泉合稱西湖三大名泉。龍井茶更負盛名。清乾隆皇帝曾到此采茶種茶,老龍井還留有“十八棵禦茶”遺跡。乾隆還題“湖山第壹佳“五個大字,並將過溪亭、滌心池、壹片雲、風篁嶺、方圓庵、龍泓澗、神運石、翠峰閣定為”龍井八景”。新西湖十景將這裏評為“龍井問茶”新景點。交通情況:乘27路、508路龍井村站下。
5、九溪煙樹 九溪,俗稱“九溪十八澗”。位於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壟下。北接龍井,南貫錢塘江。源發翁家山楊梅嶺下,途匯清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雲棲、清頭和方家九溪,曲折隱忽,流入錢江。
十八澗系指細流之多,流泉淙淙。九溪與十八澗在八覺山下的溪中溪餐館前匯合。壹路重巒疊嶂,茶園散處,峰回路轉,流水淳淳,山鳥嚶嚶。晴天秀色可餐,陰天煙雲飄渺。明詩人張立贊道:“春山飄渺白雲低,萬壑爭流下九溪”。清代學者俞樾遊後賦詩說:“重重疊疊山、曲曲彎彎路,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均道出了“九溪煙樹”的無限風光。有林海亭、望江亭、溪中溪、人工瀑布等新景點。交通情況:K4、27、308、504、遊5路、假日5線可達。
6、吳山天風 吳山是西湖南山延伸進入杭州城區的尾部,春秋時期,這裏是吳國的南界由紫陽、雲居、金地、清平、寶蓮、七寶、石佛、寶月、駱駝、峨眉等十幾個山頭形成西南-東北走向的弧形丘岡,總稱吳山。吳山不高,但由於插入市區其東、北、西北多俯臨街市巷陌,南面可遠眺錢塘江及兩岸平疇,上吳山仍有淩空超越之感,且可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吳山為山不高,主位獨好,林茂泉豐,山上山四通八達,南宋以不,祠廟寺觀越建越多,至明清,商業店肆紛紛擠入,步步樓臺,處處寺廟,香客遊人摩肩接踵,壹片熱鬧景象。 城隍廟是吳山上最大的神廟,仿宮殿式建築,基址可尋。 廟內空庭中古木參天,氣象森嚴,大時樟樹至今郁郁蔥蔥。在人們心目中,當年的城隍廟不可等閑視之,以至連山名也因此廟而順口叫做城隍山了。 交通情況:乘35、38、40路到吳山廣場站下。
7、阮墩環碧 西湖有三座人工島嶼: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慶五年(壹八00)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後,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島的,故後人稱之為阮公墩。又因其泥軟地低,常為湖水浸漫,俗呼其為阮灘。阮公墩成島後,雜木蔥蘢,蔓草萋萋,天真未鑿。
壹九八壹年,島上建環碧山莊。這是壹座仿江南私家另墅格局建造的莊園式園林,芳名《環碧》,告訴人們她借景湖光山色的獨特優勢。莊內揭出大 於林杪之上,隨風招搖,頗存古風。 島上矮籬圍出莊園,園內茅屋竹閣,有環碧小築、雲水居等,輕盈靈巧。庭前屋後,植有香樟、楓楊、丹桂、紫薇、秀竹、芭蕉、常春藤等,既求其幽寧,又講究樸質。島邊近水處,別設憶蕓亭,取追想阮蕓臺(阮元號蕓臺)治湖堆島、留績西湖之意。
環碧莊建築內部陳設古樸淡雅。日間, 乘船來訪者可在此品茗、小酌;晚上,有莊主《員外》率壹幫《家仆》、《侍女》著古典戲裝與來客***行仿古 遊樂文娛活動。交通情況:由西湖坐船前往。
8、黃龍吐翠 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茂林修竹深處,隱藏著頗具道教洞天福地氣象的黃龍洞古跡南宋以來這裏作為湖上五大祀龍點之壹而享有盛名清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山積翠》壹景即指此壹九八五年,集宗教文化內涵與寺觀園林景象於壹體面的黃龍洞辟建為仿古遊樂園,入選新西湖十景。
黃龍洞山門到二門之間,有壹段長而曲折的遊步道,若從空中俯看,猶如壹條遊龍沿路古木修篁, 花草清池, 矮墻漏窗,頗多可賞景物。它在寺觀園林構成上稱為《導引》,就像壹支前奏曲,對遊人起著由俗入清、調整心、漸入佳景的作用。
黃龍洞的假山,以渾重的黃砂石塊依照山勢、地形的起伏抑揚而砌築,或孤峰獨立或聚石造型,或堆疊成峰。遠望,石峰如林,重巒疊翠;入內,迷離曲折,剔透空靈,雄渾格與秀逸兼而有之。這與蘇州園林假山以精致典型見長的風格迥然有別,顯示了山林寺觀造園藝術貼近自然、融合自然,深具匠心而又不著痕跡的長處與魅力。
黃龍洞竹景歷史悠久,竹徑通幽又是壹絕。剛勁挺秀的大毛竹高達十多米,匯林成海;小巧的菲白竹卻又矮至二三十厘米,茸茸可愛;竿細色深的紫竹,據說早先引種自普陀山;羅漢竹、筆桿竹、黃金嵌碧玉竹等點綴在假山、庭園等處,風韻蕭爽。最值得壹看的是方竹的竹,《體方有如削成,而勁挺堪為柱杖,亦異品也》。竹多,筍也多。每年清明前後,小雨初霽,暖風拂面,這裏的墻邊、路旁、山腳、庭後,隨處有春筍破土而出,有的掀翻石塊, 勢不可擋; 有的兩三叢生,競爭激烈。寧靜的黃龍洞園裏園處,洋溢著勃勃生機。交通情況:乘16、21、23、28、K599路在黃龍洞站下。
9、玉皇飛雲 玉皇山介於西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二百三十九米,淩空突兀,襯以藍天白雲,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每當風起雲湧之時,佇立山巔登雲閣上,耳畔但聞習習之聲,時有雲霧撲面而來,飛渡而去。湖山空闊,江天 浩潮,此景此境被命名為‘玉皇飛雲’:以其壯闊、崇高而入選新西湖十景。玉皇山介於西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二百三十九米,淩空突兀,襯以藍天白雲,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交通情況:遊3玉皇站下。
10、寶石流霞 西湖三面雲中,葛嶺、寶石山自成壹體,景色奇特。它們的山體均由侏羅系凝灰巖構成,其中最多見的是熔結凝灰巖。這裏的山巖呈赭紅色,巖體中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紅色小石子,每當陽光映照,滿山流韋紛披,尤其是朝陽或落日紅 光灑沐之時,分外耀目, 仿佛數不清的寶石在斷斷生輝。寶石山正因此而得名。
寶石山東巔,保淑塔巍然挺秀。好那窈窕、高聳的外形,與好的‘美人’別稱十分相合。這位‘美人’誕生於北宋初年,原為九級磚木結構,直到明代重建時,依然保持這種與六和塔、雷峰塔並無太大差異的結構。現在的磚砌實心式樣,是壹九三三年重建時仿自清代原樣,雖不能登臨了,卻以其漂亮的‘容顏’和所處的顯要位置而成為引人矚目的西湖勝景標誌物。交通情況:乘K7、遊2、27路在葛嶺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