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人間天堂,園林之城”的美譽。這裏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蘇州古典園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 1985年,蘇州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壹。 作為舉世矚目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沈澱了二千五百余年吳文化底韻。約在公元前十壹世紀,當地部族自號“勾吳”,蘇州稱“吳”。公元前514 年吳王闔閭建都於此,其規模位置迄今未變,為世界少有.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渺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詩韻——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的蘇州富饒美麗,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蘇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觀獨具特色,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聞名遐邇的蘇州園林采用縮景的手法,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為蘇州贏得“園林之城”的美譽..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獅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蘇州園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致、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蘇州以園林見長,讓人感嘆園藝的巧奪天工與自然精致。以拙政園,留園,網獅園,環秀山莊為代表的古典園林於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2000年增補滄浪亭)。 獅子林,耦園,藝圃,退思園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蘇州地處溫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溫15.5℃,1月均溫2.5℃。7月均溫28℃。 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魚躍,農副物產十分豐富,人們傳誦的“近炊香稻識紅蓮”、“桃花流水鱖魚肥”、“夜市買菱藉,春船載綺羅”的詩句,就是歷代詩人對蘇州物產富足的贊美和謳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地形 蘇州市隸屬於兩個省壹級的自然地理區: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區和太湖平原地區,分屬於4個二級自然區:沿江平原沙洲區、蘇錫平原區、太湖及湖濱丘陵區、陽澄澱泖低地區。地貌特征以平緩平原為上,全市的地勢低平,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陽澄湖和吳江壹帶僅2米左右。
蘇州園林的重要特色之壹,在於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 蘇州園林
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其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於棲息遊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壹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蘇州古典園林,壹向被稱為“文人園林”。白居易在《草堂記》中說:“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鬥水為池”,這是文人園林的範式。蘇州園林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築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在都市內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山林”.蘇州園林吸收了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是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理所當然被聯合國列為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善於把有限空間巧妙地組成變幻多端的景致,結構上以小巧玲瓏取勝。網師園、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統稱“蘇州四大名園”,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蘇州園林代表了中國私家園林的風格和藝術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聖地。 蘇州園林是時間的藝術、歷史的藝術。園林中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家具陳設、各式擺件等等,無壹不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無不蘊含著中國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 “雨驚詩夢來蕉葉”,這是對蘇州園林生動的寫照;“風載書聲出藕花”,這是對園林意境最好的描摩。壹面面古典之窗,壹道道歲月之門,引領著我們走進“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
(英文名稱: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 拙政園
,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壹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於11~19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蘇州園林中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於199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Ⅰ)(Ⅱ)(Ⅲ)(Ⅳ)(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遺產登錄過程
1997年,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遺產登錄標準
因為滿足世界文化遺產下列評定標準而登錄: (1)代表壹種獨特的藝術成就,壹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2)能在壹定時期內或世界某壹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3)能為壹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壹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蘇州園林
(4) 人類歷史發展中某—建築風格的傑出範例;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壹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
編輯本段列入世界遺產的園林
拙政園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壹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修建。現存園貌多為清末時(公元20世紀初)所形成,占地面積達62畝。拙政園的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壹,各種亭臺軒榭多臨水而築。主要建築有遠香堂、雪香雲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拙政園建築布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
滄浪亭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壹所園林,始建於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壹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壹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壹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禦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
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壹,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於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壹草壹木別有風韻。
留園
留園為中國四大名園之壹。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占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 網師園
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園中分四個風景區,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
網師園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東南部。始建於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當時稱為“漁隱”。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為“網獅園”。網獅園占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壹座。園內主要建築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臺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築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藝圃
藝圃是壹座建於明代的名園。最初為明代學憲袁祖庚所建,初名“醉穎堂”,後歸文征明的曾孫、明末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相當於副宰相)文震孟,改名“藥圃”。明亡後,在清初為明崇禎進士姜埰(號敬亭)所有,改稱“敬亭山房”,後其子姜實節更名“藝圃”。至道光年間為綢緞業七襄公所所在地。
退思園
退思園位於江蘇吳江同裏鎮東溪街,為古鎮的主要風景點,由清任蘭先罷官歸鄉所建,含“退則思過”之意,故名退思園。退思園總面積為九畝八分。此園壹改以往園林的縱向結構,而變為橫向建造,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全園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點綴,呈現出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朗、幽靜之感。退思園簡樸淡雅,水面過半,建築皆緊貼水面,園如浮於水上,是全國唯壹的貼水園建築。
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位於蘇州城中景德路262號,今蘇州刺繡博物館內。此園本是五代吳越錢氏金谷園舊址,明、清時期成為私家園林。現占地面積2179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754平方米。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園雖小,卻極有氣勢。 網師園
耦園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內小新港巷,因有東、西二園,故名。東園始建於清初,原名涉園,後擴建而成目前局面。住宅大門在南,經門廳、轎廳,至大廳前西墻小門,即可進入西園。園中主廳為織簾老屋,南北各有庭院,都置假山。北院東北隅有藏書樓,與住宅相通,是書室與庭院結合較好的範例。自住宅大廳往東,經小院二重和小客廳,即達東園。東園面積較西園約大壹倍,西北置石假山,東南為水池。北端主廳城曲草堂,為壹重檐樓屋,下有主廳三間,上為重樓復道,與住宅毗連,為蘇州園林的罕例。堂前的黃石假山堆疊手藝高超。分為東西兩部:東部較大,有石級可登臨池石壁,氣勢峭偉;西部較小,逐漸下降,兩山間為“邃谷”,寬僅壹米余。 未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園林 曲園 /怡園 /聽楓園 /南半園 /北半園 /可園 /殘粒園 /韜園 /五峰園 /古松園 /靈巖山館 /柴園 /植園 /慕園 /樂蔭園 /鶴園 /塔影園 /笑園 /樸園 /萬氏庭園 /蕙蔭園 /顧氏花園 /啟園(席家花園) /紫蘭小築(默園) /翕圃(張家花園) /向廬
編輯本段園林特色
造園手法
花窗借景
遊蘇州園林,最大的看點便是借景與對景在中式園林設計中的應用。中國園林講究“步移景異”,對景物的安排和觀賞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設計,這是區別與西方園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國園林試圖在有限的內部空間裏完美地再現外部世界的空間和結構。園內庭臺樓榭,遊廊小徑蜿蜒其間,內外空間相互滲透,得以流暢、流通、流動。透過格子窗,廣闊的自然風光被濃縮成微型景觀。題詞銘記無處不在,為園林平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涓涓清流腳下而過,倒映出園中的景物,虛實交錯,把觀賞者從可觸摸的真實世界帶入無限的夢幻空間。就技法來說,借景或把園外的美景,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這稱為遠借;或用壹處景致映襯另壹處景致,這稱為互借,等等。這樣不僅使得面積有限的蘇州園林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景觀,更深遠的層次,而且還極大地擴展了欣賞者的空間感受。在拙政園“倚虹亭”中能看到園外的北寺塔;滄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賞到屋外的竹林,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可在葉聖陶先生的(8上語文教科書21課)壹文中,領略園林的魅力。
藝術思想
中國的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特別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寫意山水模擬的典範。中國園林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的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壹帶,後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模、布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面有明顯差別,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後者更註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壹,因而發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居住條件與生活環境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壹,可賞,可遊,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壹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家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壹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是偉大的歷史建築物!
社會文化內涵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壹,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於棲息遊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壹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