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開”有打開的意思,這句詩中解釋為透過的意思,運用動詞“開”形像生動的描繪了壹幅夜晚月色嘹亮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照射到地面的情景。
出自《夜歸鹿門山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壹首七言古詩。這是壹首寫景抒懷詩。
原文如下: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如下: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壹片喧鬧的聲音。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壹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清冷的山巖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詞句註釋如下:
⑴鹿門:山名,在襄陽。
⑵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⑶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水經註·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喧:吵鬧。
⑷余:我。
⑸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出來。
擴展資料: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
據《襄陽記》載:“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郁立神祠於山,刻二石鹿夾神廟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後以廟名為山名,並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壹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裏,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壹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
此詩當作於作者四十歲後隱居鹿門時,即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間,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百度百科——夜歸鹿門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