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茅山關於山的記載詩句

茅山關於山的記載詩句

1.描寫茅山的詩句有哪些

答詔問

梁.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李真人井銘

晉.葛洪

混混井泉,源通渤海。

色逾玄圭,甘如沆瀣。

註煉金液,保養太和。

昔人遐舉,飲此余波。

贈道士

唐 · 張籍

茅山近別剡溪逢,玉節青旄十二重。

自說年年上天去,羅浮最近海邊峰。

題茅山華陽洞

唐 儲光羲

華陽洞口片雲飛,細雨濛濛欲濕衣。

玉簫遍滿仙壇上,應是茅家兄弟歸。

送董少卿遊茅山

唐 皮日休

威輦高懸度世名,至今仙裔作公卿。

將隨羽節朝珠闕,曾佩魚符管赤城。

雲凍尚含孤石色,雪幹猶墮古松聲。

應知四扇靈方在,待取歸時綠發生。

名卿風度足杓斜,壹舸閑尋二許家。

天影曉通金井水,山靈深護玉門沙。

空壇禮後銷香母,陰洞緣時觸乳花。

盡待於公作廷尉,不須從此便餐霞。

遊茅山

唐 許渾

步步入山門,仙家鳥徑分。

漁樵不到處,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頭穿破雲。

道人星月下,相次禮茅君。

送人罷官歸茅山

唐·陸龜蒙

呼僮曉拂鞍,歸上大茅端。薄俸雖休入,明霞自足餐。

暗霜松粒赤,疏雨草堂寒。又鑿中峰石,重修醮月壇。

茅山洞口

唐·綦母潛

華陽仙洞口,半嶺拂雲看。

窈窕穿苔壁,差池對石壇。

方隨地脈轉,稍覺水晶寒。

未果變金骨,歸來茲路難。

登茅峰三首

宋·王安石

(壹)

壹峰高出眾峰巔,疑隔塵沙路幾千。

俯視煙雲來不極,仰攀蘿蔦去無前。

人間已換嘉平帝,地下誰通句曲天。

陳跡是非今草莽,紛紛流俗尚師傳。

(二)

倏然杖履出塵囂,雞犬無聲到泬寥。

欲見五芝莖葉老,尚攀三鵠羽翰遙。

容溪影轉迷橫徑,仙幾風來得墮樵。

興罷日斜歸亦懶,更磨蒼蘚認前朝。

(三)

捫蘿路到半天窮,下視茅州杳靄中。

物外真遊來幾席,人間榮顯付苓通。

白雲坐處龍池杳,明月歸來鶴馭空。

回首三君誰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風。

登茅山三首

宋·高誌

峰頭宮殿路遙通,杖屨高淩杳靄中。

指點雲山問仙跡,半空笑語落天風。(大茅峰)

石路登登倦復躋,行來不覺白雲低。

仙家多在煙霞裏,樓閣參差望欲迷。(中茅峰)

杖屨閑來看遠山,白雲邂逅隔塵寰。

分明壹段仙家景,都在恁欄指顧間。(三茅峰)

2.描寫茅山的詩句有哪些

《遊茅山》

年代: 唐 作者: 許渾

步步入山門,仙家鳥徑分。漁樵不到處,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頭穿破雲。道人星月下,相次禮茅君。

《題茅山》

年代: 宋 作者: 陳輔

積金峰頂作屏遮,寶閣橫空疊彩霞。

鶴駕往來茅許宅,龍軿交會郭楊家。

洞天有望人如玉,塵世休觀事若麻。

我是方臺舊僚友,盍尋歸路種雲芽。

《送九華道士遊茅山》

年代: 唐 作者: 杜荀鶴

忽起地仙興,飄然出舊山。於身無切事,在世有余閑。

日月浮生外,乾坤大醉間。故園華表上,誰得見君還。

《茅山》

年代: 宋 作者: 陳塤

三茅高出七山巔,頓隔塵沙道路千。

靈籟蕭蕭風笛弄,奇形奕奕隴牛眠。

人間已有嘉平帝,地下誰通句曲天。

幸喜吾廬居在此,時從寄傲任悠然。

《遊茅山和諸侄》

年代: 宋 作者: 陳序

山南細路半青霄,人昔***遊非俗交。

浮玉故鄉驚上國,埋丹清夢記中茅。

峰頭仙客歸黃鵠,石面靈根走翠蛟。

見說西園渾草莽,手栽寸柏已勝巢。

3.描寫“茅山”的詩句有哪些

1、《渡青草湖》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陰鏗

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

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

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

滔滔不可測,壹葦詎能航。

2、《遊茅山》

年代: 唐 作者: 許渾

步步入山門,仙家鳥徑分。

漁樵不到處,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頭穿破雲。

道人星月下,相次禮茅君。

3、《送致仕沈彬郎中遊茅山》

年代: 作者: 李中

掛卻朝冠披鶴氅,羽人相伴恣遨遊。

忽因風月思茅嶺,便挈琴樽上葉舟。

野寺宿時魂夢冷,海門吟處水雲秋。

華陽洞府年光永,莫向仙鄉擬駐留。

4、《和茅山高拾遺憶山中雜題五首》

年代: 唐 作者: 儲嗣宗

香味清機仙府回,縈紆亂石便流杯。

春風莫泛桃花去,恐引凡人入洞來。

5、《送洞元法師歸茅山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蔡肇

絳節飄飄下紫清,更參隱訣制頹齡。

若逢方丈龐眉叟,來愛囊中赤甲經。

4.描寫深山的詩句

1. 送殷堯藩侍禦遊山南 (姚合)

詩境西南好,秋深晝夜蛩。

人家連水影,驛路在山峰。

谷靜雲生石,天寒雪覆松。

我為公府系,不得此相從。

2. 送袁肇歸山陰 (鄭巢)

論文意有違,寒雨灑行衣。

南渡久誰語,後吟今獨歸。

河帆因樹落,沙鳥背潮飛。

若值雲門侶,多因宿翠微。

3. 山中送進士劉蟾赴舉 (章孝標)

去住跡雖異,愛憎情不同。

因君向帝裏,使我厭山中。

故友多朝客,新文盡國風。

藝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

4. 山出雲 (陸暢)

靈山蓄雲彩,紛郁出清晨。

望樹繁花白,看峰小雪新。

映松張蓋影,依澗布魚鱗。

高似從龍處,低如觸石頻。

濃光藏半岫,淺色類飄塵。

玉葉開天際,遙憐占早春。

5. 盛山十二詩·茶嶺 (韋處厚)

顧渚吳商絕,蒙山蜀信稀。

千叢因此始,含露紫英肥。

6. 憶萬歲樓望金山 (李紳)

樓高雉堞千師壘,峰拔驚波萬壑攢。

山絕地維消虎踞,水浮天險尚龍盤。

蜃噓雲拱飛江島,鰲噴仙巖隔海瀾。

長對碧波臨古渡,幾經風月與悲歡。

7. 送顧非熊及第歸茅山 (項斯)

吟詩三十載,成此壹名難。

自有恩門入,全無帝裏歡。

湖光愁裏碧,巖景夢中寒。

到後松杉月,何人***曉看。

8. 關山月 (霍總)

珠瓏翡翠床,白皙侍中郎。

五日來花下,雙童問道傍。

到門車馬狹,連夜管弦長。

每笑東家子,窺他宋玉墻。

9. 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過雲 (皮日休)

粉洞二十裏,當中幽客行。

片時迷鹿跡,寸步隔人聲。

以杖探虛翠,將襟惹薄明。

經時未過得,恐是入層城。

10. 成名後將歸茅山酬群公見送 (顧非熊)

此名誰不得,人賀至公難。

素業承家了,離筵去國歡。

暮天行雁斷,曉渡落潮寒。

舊隱茅峰下,松根石上盤。

5.關於山的詩句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雲。 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 口絕稱人意。 獨遊滄江上。 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 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 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 投跡歸此地。 《詠江郎山》 辛棄疾 三峰壹壹青如削, 卓立千仞不可幹。 正直相扶無依傍, 撐持天地與人看。

《題天柱峰》 白居易 太微星鬥拱瓊臺,聖祖琳宮鎮九垓。 天柱壹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鬥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北宋宰相張商英寫過若幹首吟詠五臺山的詩,也在綿山留下三首詩,其中《遊綿山》: 夕陽返照影流東,點點寒鴉過遠峰。 漁叟罷竿收釣餌,牧童吹笛弄秋風。 日光隱隱見蒼海,山色青青聳碧空。 萬壑千崖增秀麗,往來人在畫圖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6.關於山的詩句

1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唐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唐 李白《勞勞亭》

3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唐 李白《蜀道》

4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唐 李白《關山月》

5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唐· 李白《望天門山》

6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唐 李白《遊金陵鳳凰臺》

7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 柳宗元《絕句》

8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9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唐 杜甫《贈衛八處士》

11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唐· 杜甫《望嶽》

1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 孟浩然《過故人莊》

13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14山寺月中尋桂子,郡守枕上看潮頭。——唐 白居易《憶江南》

15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6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17青海長雲暗雪山,壹片孤城萬仞山——唐 王昌齡《從軍行》

18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唐——唐 李益 《喜見外弟又言別》

19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唐 王維《山居秋暝》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 ·王維《漢江臨眺》

2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唐· 王灣《次北固山下》

22想象昆山姿,緬邈區中緣。——南朝 宋 謝靈運《登江中孤嶼》

23岷山高已峻,燕水清切寒。——南朝 宋 吳邁遠《棹歌行》

24摧折寒山裏,遂死無人窺。——南朝 梁 吳均《傷友》

25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 梁 王籍《入若耶溪》

26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南朝 梁 伏挺《行舟值早霧》

27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南朝 陳 沈炯《長安還至方山愴然自傷》

28遠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南朝 陳 陰鏗《晚出新亭》

29太息關山月,風塵客子衣。——南朝 陳 江總《遇長安使寄裴尚書》

30關山四面絕,故鄉幾千裏?——北朝 劉昶《斷句》

7.描寫茅山的句子

唐 · 張籍

茅山近別剡溪逢,玉節青旄十二重.

自說年年上天去,羅浮最近海邊峰.

題茅山華陽洞

唐 儲光羲

華陽洞口片雲飛,細雨濛濛欲濕衣.

玉簫遍滿仙壇上,應是茅家兄弟歸.

送董少卿遊茅山

唐 皮日休

威輦高懸度世名,至今仙裔作公卿.

將隨羽節朝珠闕,曾佩魚符管赤城.

雲凍尚含孤石色,雪幹猶墮古松聲.

應知四扇靈方在,待取歸時綠發生.

名卿風度足杓斜,壹舸閑尋二許家.

天影曉通金井水,山靈深護玉門沙.

空壇禮後銷香母,陰洞緣時觸乳花.

盡待於公作廷尉,不須從此便餐霞.

8.關於山的詩句古詩大全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過故人莊》

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書湖陰先生》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遊山西村》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觀滄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次北固山下》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望嶽》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望嶽》

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家傲》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其壹》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題破山寺後禪院》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短歌行》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蔔算子》

正入萬山圈子裏,壹山放過壹山攔《過松源晨》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山坡羊》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登飛來峰》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酬樂天揚州》

9.關於山的詩句

1、《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3、《遊鐘山》

宋·王安石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4、《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自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5、《曉行望雲山》

宋·楊萬裏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壹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6、《題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鬥拱瓊臺,聖祖琳宮鎮九垓。

天柱壹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鬥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口絕稱人意。

獨遊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8、《詠江郎山》

宋·辛棄疾

三峰壹壹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幹。

正直相扶無依傍,撐持天地與人看。

9、《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10、《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1、《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3、《飲酒》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5、《觀滄海》

三國·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16、《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7、《登峨眉山》

唐·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淩白日。

18、《行路難》

唐·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