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輩子落魄成了安翁,自習在晚風中呼嘯。
筆底珍珠無處可賣,卻被扔進野藤。
他是壹個窮困潦倒卻又放蕩不羈的詩人。第壹句中“落魄”二字表明他的落魄,“獨”字和“晚風”字表明他晚年的孤獨,“學”字和“蕭”字表明詩人狂傲不羈的個性。
明朝嘉靖年間,宦官雷在景忠寺後的南山上,自下而上修建了三座精美的山亭。史稱楊明三亭。亭子建好後,沒有題匾。想請壹位博覽群書的名人,根據山川山水的變換,寫出三個亭子的名字。雷想到了徐渭,壹個在惠濟的人才。
徐偉沒有辜負他的厚望。經過壹天的辛苦工作,他為楊明的三個亭子寫了三塊匾額,分別是“崔迪亭”、“壹心亭”、“觀潮亭”。看到晚霞,天也晚了,就待在精忠寺。閑來無事,徐渭想和方丈玩個遊戲。壹踏進方丈的房間,壹幅掛在墻上的墨葡萄畫就吸引了他。他仔細看了看,仔細猜了猜。他覺得那幅畫充滿了神和形,像今天壹樣栩栩如生。對壹個大師來說,畫這幅畫很難,但它是如此美麗的壹幅畫。為什麽沒有碑文?徐渭很納悶,問方丈。方丈解釋道:這是我寺創始人致遠大師的遺風。因為他壹生熱愛自己的野藤葡萄,又擅長繪畫,所以留下了這幅畫,成為這座寺廟裏世代相傳的瑰寶。至於沒有碑文,老祖宗有遺言。能看到這幅畫的人壹定是個博覽群書的人。請落款,不要亂塗亂畫,以免汙染畫面。所以,多少年來,沒有人敢為這幅畫題詞。“哦,原來如此!”徐偉欣慰地說。方丈又道:施主是大明的才子,久仰大名。今天能參觀我們的寺廟,我感到非常榮幸。我懇請恩人為我們祖先的遺產增添色彩。題詩不僅是我們寺廟的榮耀,也是我們祖先的遺產。請不要拒絕它。看到方丈很有誠意,徐渭只好照辦。
徐渭文才橫溢,卻無人知其如珠。他最後只是壹個才華差,仕途失意,人生坎坷的人。比如他今年五十多歲了,還是流離失所...想到這,他不禁感到難過。這首悲傷的詩,徐渭從心底發出了壹聲天下不公,壯誌難酬的時代嘆息!“珍珠”指的是葡萄,作者無處可賣的葡萄畫,表達了自己不被賞識、不被滿足、孤獨的無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