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根據幾句詩詞寫作文

根據幾句詩詞寫作文

1. 寫幾句古詩作文

在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愛上了背古詩。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唐朝李紳寫的《憫農》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用通俗淺顯的語言描寫了農民伯伯種地的辛苦,它不僅瑯瑯上口,而且千古傳誦。

每天每當我端起飯碗,看著碗裏香噴噴的米飯,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這首詩,我仿佛看見農民伯伯們在烈日當空的中午冒著酷暑,給禾苗鋤草,他們的汗水如雨而下,壹滴滴灑落在禾苗生長的土裏。等禾苗長成沈甸甸的稻子後,農民伯伯們再把它們收割曬幹,打成大米,到最後煮成米飯端上餐桌。這壹粒粒的米飯都是農民伯伯們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多麽的不容易!所以,每當我吃飯時,我都吃得特別的幹凈,也特別的小心,生怕米飯掉了,把農民伯伯們的辛勤勞動給浪費了。

2. 根據詩歌寫作文

就這樣慢慢長大

詩,從小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詩,我懂得時光易逝;因為詩,我明白友誼珍貴;也因為詩,我能察覺出歲月對我留下的痕跡。

七歲,是壹個多麽天真無邪的年齡,常常傷害了他人的心卻還顧著自己樂。想想,只覺得既好笑又充滿了懷念。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了有壹種文體簡短但卻蘊意非凡。什麽“鵝鵝鵝,曲頸向天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類的詩句,只是覺得挺新鮮。每天依偎在外公的懷裏,聽著壹個又壹個有關詩的故事,做了壹個又壹個的夢。

上了五年級,我已經十三歲了,這是需要友誼和師情來呵護的年齡。那時大家都明白了自己的未來和責任。只為夥伴的壹句佩服,不斷地背了又背,讀了又讀。壹個大雨如註的夜晚,鄰居秋發高燒,他家父母都不在。我聽見他的呼喚聲連夜騎著自行車載他去醫院。不久,他睡著了,嘴裏竟喃喃念著壹句又壹句贊頌友誼的詩,什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呀,還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就是兩個十三歲少年發送的故事。多年以後,秋依舊懷念,可我總說:“是嗎,我怎麽不記得了?”我只是想永遠有這份如詩的友情,所以我從不提起。直到我們都老了,才來回憶,那多美好啊!

上了初二,我值得這是極易破碎但又令人澎湃的年齡。現在大家不再像兒時那般無話不談,總鎖住自己塵封的秘密。我不語,只是默默讀著壹句又壹句的詩,撫摸著壹片又壹片的回憶,感嘆著壹絲又壹絲歲月對我留下的痕跡。驀然回首,我已經長大了。不再是滿大街瘋跑的小孩,明白了我的責任,開始用心去飛翔,用夢去打造。

歲月如詩,無言默默,卻造出了壹個又壹個的故事,塑造了壹種又壹種的角色,流傳了壹首又壹首的詩歌。五十年以後,我是否還記得那些年誰誰誰,做過啥啥啥,那就讓昨天粘著時光壹直走下去,好好珍惜今天,把握明天。

3. 根據詩句或詩歌內容自擬題目寫作文

讀《沁園春.雪》有感

《沁園春.雪》的作者是中華人民***和國的締造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同時,他又是壹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壹生寫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奮發的光輝詩篇,對鼓舞億萬人民的革命鬥誌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詩詞氣勢磅礴,意境廣闊,顯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讀來令人精神振奮,熱血沸騰。>便是其中的壹篇佳作。

首先,讓我們隨詩人的意境來到那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北國。在這裏,妳心胸廣闊,心潮澎湃。壹眼望穿長城、黃河,壹目了然,壹片普通而又不尋常的雪,在詩人的筆下活了起來,讓妳有壹番別有滋味的想像,然後我們又展開雙臂擁抱被白雪覆蓋的群山,與秦晉高原狂奔,釋放自己的豪情壯誌,想要撐破天空,沖出宇宙,自由翺翔 。

領略中國的大好河山後,讓我們翻開沈睡的歷史書,打開自己塵封已久的歷史大門,了解中國的風雲人物,重新體會人世滄桑,我們要以十分的自信來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風雲人物,正如詩人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自古長江後浪推前浪,壹浪更比壹浪高。我們要超越古人,成為後人的歷史人物,被載入歷史課本。這當然需要壹段艱辛的路程,也許比長征還辛苦,但我堅信:信心+汗水=成功。

讓我們高呼:“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4. 根據壹首詩寫壹篇作文400字

這個單元我們學習的是詩歌,我和幾個小夥伴組成了小組收集詩歌、欣賞詩歌。我最喜歡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鳥鳴澗》。這首小詩寫山中春天的月夜景色,是王維的許多膾炙人口的山水詩之壹。

王維這首詩的主要特點也是王維許多山水詩的***同的藝術特色:詩人極善於在靜態中寫出動態。第壹句“人閑桂花落”,靜中有動,而花落的動態則反襯出無人聲的閑寂。第二句“夜靜春山空”,點出春字則甚為必要,無論是花香、明月,還是鳥鳴,都與春天有關。後兩句明寫動態,實寫幽靜,在對比中突出頭兩句所描寫的靜態。第三句“月出驚山鳥”,寫月光照進鳥巢,使鳥兒們棲而復醒驚詫莫名:是東方欲曉,白天已經臨近麽?於是他們在驚訝,相互詢問地發出壹陣陣的鳴叫……忽而月亮鉆進了壹片烏雲,附近的鳥兒沈默了,他們安心睡下,不再回答遠處同伴的呼喚。第四句“時鳴春澗中”,這裏用“時”字寫鳴聲,不但極精細地寫出了景物的特征,含了豐富的感受,並且更從聽覺上造成動靜的對比,從而生動地烘托出倍加幽靜的情境!

王維的詩清新自然質樸純情,所用詞語也看似普普通通。然而就是這些樸實的詞語構成的詩卻達到了不壹般的效果:山中春天的月夜,壹切都是那麽和諧,仿佛壹幅意境深遠的水墨畫。這告訴我們壹個道理:我們寫作文也不必堆砌壹些華麗的詞語,用平實的語言,巧妙的構思,壹樣可以寫出好文章。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壹首詩。

總評:小作者抓住王維山水詩的***同藝術特色,敘述有調理,語言很流暢,把我們帶進了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的意境。更可喜的是,小作者在賞析的過程中還深有感觸:再平實的語言,只要有巧妙的構思,壹樣可寫出好文章。

5. 求幾句適合用來寫作文的,關於梅花的詩詞

陸遊的《蔔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壹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壹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壹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註釋

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壹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同義詞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不經壹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香杳難隨驛使來。

6. 找幾句寫景的詩,在線等,寫作文,拜托拜托

山水詩的最佳代言人向來是王維、孟浩然,請看以下文章,既有他二人著名山水詩,也有其他人描寫山水的佳句: 王維在《竹裏館》壹詩中這樣描寫他的內心體驗: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裏彈琴長嘯,無人知曉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來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內心的孤獨,明月的清輝帶給他壹種寂靜的快樂。物我合壹而物我兩忘,禪意與詩情水 *** 融。

《鹿柴》也是這樣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也善於捕捉音響、色彩、畫面、感受相交織的動人壹刻,統壹於最能傳達情韻的意境之中,用恰當的語言表現出來。請看他的山水小詩《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有壹首描寫深秋景色的小詩,名為《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王維的五言律詩《山居秋暝》更是壹首集詩畫樂於壹體的佳作: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水詩直到盛唐時代才蔚為大觀。

孟浩然與王維首開山水詩派,光被後代詩壇。孟浩然比王維稍長,他的山水佳篇很有意境。

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其他佳句—— 山: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蘇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酈道元《三峽》) 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

(吳均《與朱元思書》) “日映青丘島,塵起邯鄲陸。江移林岸微,巖深煙岫復”(《循役朱方道路》) “山嶂遠重疊,竹樹近蒙籠。

開襟濯寒水,解帶臨清風”(《遊沈道士館》) “長枝萌紫葉,清源泛綠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來”(《泛永康江》) 繼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所謂伊人,在水壹方。

(《詩經?蒹葭》)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陸遊:《遊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裏:《小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