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揚州有哪些名人?

揚州有哪些名人?

1.鄭燮[鄭板橋]

鄭板橋和他的竹石地圖

清康熙年間的板橋,坐在紙窗竹影對面,攤開筆墨畫著自己喜歡的竹子。"昨夜秋風掠過窗前."他看到微風穿過竹葉,竹子搖曳著。板橋以“胸中無計可施”為理論畫竹。他畫竹子沒有老師的傳承,更多的是從紙窗粉墻上的陽光和月影中獲取,所以直接采取了自然的方法。針對蘇東坡說自己胸有成竹,板橋強調自己要胸有成竹。這兩種理論看似矛盾,但本質相似。同時,他們強調構思與技巧的高度結合,但板橋的方法應該是“似電閃雷鳴,草木皆怒”。板橋的《竹石圖》顯示,竹子挺拔挺拔,拔地而起。他的葉子,每壹片都有不同的表情,又黑又水,濃淡分明,生動地表現了竹子的質感。在構圖上,板橋把竹石的位置關系和詩詞的用詞處理得非常和諧。竹子的纖細幽靜之美,襯托出石頭的另壹種風格。這種叢生的植物成了板橋的理想幻境。板橋的竹子,連“揚州八怪”之首金農都感嘆,和他們的畫比起來,他畫的竹子還不如板橋的雅致。

2.高

它的花鳥部分是用手指創作的。高指畫壹扇,雙鳥之形瀟灑,而《牡丹花上》詩曰:“亦似胭脂畫牡丹,畫時日出三極。原來花是扶桑國的,不準人花月看。”這首詩很有趣。令人驚訝的是,畫面突然呈現出壹朵艷麗的牡丹,美極了。反而有著它美麗的風景後的自暴自棄,有著它不忍看到的雕零的氣息。茶園裏盛開的牡丹散發著春風的頹廢美。高(1672-1734),本名,魏三,又名園、南村、舒、道士。祖上從山東遷到遼寧鐵嶺,李漢軍掛黃旗,曾任刑部侍郎。他是揚州八怪羅聘的老師。高擅長用手指作畫,他的“指畫”已成為繪畫中的壹個重要流派。到了晚年,高的指畫名聲在朝鮮遠播,但他還是畫出了“壹個指甲殘廢得要吸血,蠟燭天天燒得勤”的樣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請他在圓明園如意閣作畫三年,創作了《萬裏長江圖》等精美的絲綢工筆畫。根據高冰的指畫理論,高曾為兵部尚書呂順圖畫像,畫了壹個人像,和真人壹樣高。畫完了,旅順的弟子們喜出望外,說:“好本事!入道!”

3.金農

金農(1487-1764),本名壽門,本名東信,杭州人,人稱八怪之首。他博覽群書,多才多藝,50歲後開始畫畫,壹生清貧。擅長花鳥、山水、人物,尤以水墨、梅花見長。他的畫造型古樸簡約,布局典雅,構思新穎。作品有《迷因圖》《月亮花圖》等。他創作了壹種隸書,自稱“漆書”,另有情趣。黃慎(1687—1768),福建寧化人。小時候家裏窮,學懷素書法受益匪淺。他以草書作畫,自創風格,擅長寫意,人物畫造詣最高。作品多以神仙佛道為主,也有不少反映下層民眾生活的作品。作品有《醉眠》、《蘇武牧歌》等。李玉kg-* 6]丹(1686—1762),本名,江蘇興化人。他從小就喜歡畫畫,十六歲時就成名了。曾任山東滕州知府。他受徐渭、石濤的影響很大,畫風粗放,不拘壹格,潑墨淋漓,色彩淡雅,以至於“水墨交融成趣”。作品有《秋葵圖》、《松柏青玉圖》等。李(1695—1755),江蘇南通人。曾任縣令、知府約20年。與金農、鄭燮為友,善畫松、竹、梅、蘭。晚年,他畫梅子作為比喻。他在題詩中寫道:“此梅花普普通通,無筆可閱。畫師隨時不了解風俗,怒不可遏。”作品有《魚遊圖》、《瀟湘風竹圖》等。高翔(1688—1753),揚州人,西塘人。高翔過著艱苦的生活,為人孤傲。他欽佩石濤壹生。他擅長畫山水、花鳥,喜歡畫枝頭稀疏的梅花。作品有《彈指亭》。王(1685—1759),安徽休寧人。小時候家裏很窮。我住在揚州,以賣畫為生。我窮並快樂著,學藝術,擅長畫梅子。他與金農、高翔、並稱為“畫梅四大家”,其作品有《梅梅圖》等。羅聘(1733—1799),本名荀福,祖籍安徽歙縣,遷居揚州。他是金農的弟子。他是“八怪”中最年輕的,但學識水平很高,文筆不凡。他做了壹輩子官,以賣畫為生,壹生落魄。作品有《鬼趣圖》《醉鐘馗圖》。鄭燮(1693—1765),江蘇興化人。他是康熙的秀才,雍正的秀才,他是乾隆的秀才。曾任山東省範縣、魏縣知縣。他因為開倉庫救助災民得罪了老板,憤然辭職,住在揚州賣畫為生。他思想特別活躍,頗有創見,詩畫造詣很高,善畫竹、蘭、石。他還創造了集真跡、草書、隸書、篆書於壹體的六部半書法風格。人們稱之為“石頭鋪成的街道”。他是壹個具有強烈人民性的畫家。他在魏縣任縣令時,為知府畫了壹幅竹子圖。碑文寫道:“齋雅臥聽瀟瀟竹,疑是民疾苦之聲。曹州縣的壹些小官總是在意他們的感受。”

青木雅子在1922年春天來到中國。日本漢學家在逛西湖夜市時,發現了壹張金東信《梅花圖》拓本。在董欣先生的家鄉杭州,青木在壹個地攤上發現了壹部董欣藝術的電影。青木說,這才是能通神的真誠。他用崇拜的激情記錄了當時的場景(《江南春?;竹鋸末”)。這幅《梅花圖》上鐫刻著青木吟誦已久的七句詩句:“野梅瘦如影,謝謝分享壹首。這會兒關起門來忙不過來,只好吞幾朵花,吞幾根須。”關於金東信,汪曾祺的短篇小說《金東信》很好看,因為金東信的名句“斜陽照桃花渡,柳來片片紅”,鹽商程學門給了1200元的酬勞。而齊白石壹壹臨摹的金東信的《梅花圖》非常有名。青木杭州購買的梅花圖的拓本和齊白石金東信臨摹的梅花圖現在擺在我們面前。這真的是收藏家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浪漫。

4.李珊

李姍(1686-1762),江蘇興化人。康熙五十年晉升,五十三年,繪畫被稱為朝廷的祭品。因為不想被正統畫風束縛,所以被排擠。乾隆三年,被選為山東藤縣知府,回到省政府。經過兩次不同的封號和壹次降職,他到揚州賣畫為生。與鄭燮關系最密切,故鄭有“揚州賣畫,與李舊”之說。早年隨同鄉魏學畫山水,壹路承襲黃,拜朝廷時隨蔣庭學畫。後來,他向指畫大師高求教,提倡寫意。在揚州,他受到石濤筆法的啟發,於是用碎筆潑墨作畫,畫風大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這種風格中,筆墨交融成壹種奇特的趣味。他喜畫長文,文筆參差不齊,使畫面非常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影響很大。

5.黃慎

黃慎(1687-1770後)福建寧化人。擅長寫意人物,間作花鳥,山水,大膽設色。有壹本膠湖詩集。作為“揚州八怪”之壹,他是壹位全才畫家。黃慎的寫意人物創造了壹種獨特的將草書入畫的風格。懷素的草書到了黃慎,就變成了“破禿,綿不斷合時斷時續”,筆法更豪放,風格更豪放。如此狂放的筆法,筆法“迅捷如風”,氣象磅礴,點畫如風葉。黃慎的人物畫,多以童話為題材,描繪歷史人物和現實生活中的樵夫、漁夫、流浪乞討等普通人的生活,給清代人物畫帶來了壹股新的氣息。黃慎的寫真集《美人賞花圖》描繪了壹個美人對花的癡迷。西山鶴圖取材於蘇軾的《飛鶴亭》。在這幅畫的右邊,有壹只白鶴。老人好像在擡頭看空中飛翔的鶴,男孩拿著花籃,卻很開心。“壹生夢見揚州路,空鶴歸來”(黃慎《林逋訓鶴圖》),黃慎兩次住揚州,在揚州度過了17年,成為他壹生的眷戀。

6.李

李(1695-1755),本名清江,又名、壹白山、壹元,借景園主人,江蘇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東蘭山(今臨沂)知縣,因得罪上司而被捕入獄,乾隆元年獲釋,官復原職。後來在安徽潛山、合肥任知縣,仍因不討好被定罪罷官。當官,有仁政,民德。去官後留在南京借園,常到揚州賣畫。擅長畫松、竹、蘭、菊、梅、雜花蟲魚,也擅長畫人物和山水,尤以梅子為佳。作品天馬行空,筆墨飽滿,粗枝大葉,不拘小節,意在常春藤、柏楊、朱涵之間。梅畫以細硬、老莖新枝著稱,側面呈弧形。用偶爾印梅花的方法,著名的題寫梅花詩,句子不令人沮喪,也不離奇。我也喜歡在大風中畫松竹。作品《施能》,後人編《梅花居詩》,僅有26首,多散見於畫中。

7.王

王(1686-1759),本名赤林,別名外氏,暮春老人,原籍安徽歙縣,居揚州以賣畫為生。花草,隨意用筆,絢麗多彩。尤擅畫梅,常到揚州城外梅花嶺賞梅寫梅。梅花以梅密枝繁著稱,淡雅秀麗,金農說;畫梅的妙處在於廣陵得二友,王超林畫枝繁,高希堂畫枝疏。(畫梅題詞)但從他畫梅子的作品來看,並不都是枝繁葉茂,但往往會變細。不管多簡單,多復雜,妳都有時間包起香氛,享受雪和山。五十四歲時,他左眼失明,但仍能畫梅花。他在展示自己的美貌時,刻著:生來左眼失明,卻還留著壹只眼看梅花。六十七歲,雙目失明,卻還能寫野草字,還能註意心意。所謂的視而不見,並不是對自己的內心視而不見。好詩,《巢林詩選》作者。

8.羅聘

羅聘(1733-1799),清代著名畫家。字大,號二峰,又稱衣雲、花殿、金牛山人、周漁父、石練老人。祖籍安徽歙縣,後為江蘇甘泉(今揚州)人。目前的國家自稱為“曹鑄·石林”。我是金農弟子,不是當官的,所以擅長遊歷。繪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能。文筆奇幻,孤傲,獨特。是“揚州八怪”之壹。他還擅長畫鬼的滑稽畫,描寫各種醜陋的鬼,都極其精彩,以此來諷刺當時社會的醜惡。他還擅長篆刻,著有《廣印人傳》。金農去世後,他收集手稿,投稿刻本,使金農的作品得以流傳後世。他的妻子方畹儀,名叫白蓮,也擅長畫美蘭竹石和詩歌。子和雲雍都擅長畫梅子,被稱為“羅派”。代表作品有:《物外氣象》(畫冊)、《兩座覆花之峰》、《丹桂秋高》、《樹蔭下的日出》、《顧青的歌唱》、《有聲畫竹》等。著有《葉翔草堂集》。

揚州八怪畫家突破了“本真”的束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專註於自己的創作和發揮,用壹生的時間試圖創造壹種新的畫風。毫無疑問,他們為中國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創作理念和眾多的作品是我們學習和繼承的寶貴遺產。

繼“四僧畫家”之後,壹個創新的畫派——“揚州八怪”崛起。事實上,當時活躍在揚州畫壇的重要畫家不止八位,大概有十六七位,“八”並不是壹個確切的數字。據最早的記載:金農、黃慎、鄭燮、李(魚榜)、李、、王、、高翔、。所以稱之為怪,是因為他們作畫時離經叛道、離經叛道、奇奇怪怪,而且大多性格剛烈、孤傲清高、行為狂放,故稱“八怪”。

“揚州八怪”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感情。他們大多出身於知識分子階層,有的壹輩子不肯做官,有的經過科舉考試,做了小官,卻相繼被革職或辭官,最後以賣畫為生。他們生活比較清貧,深知官場的腐敗,形成了蔑視權貴、行為放蕩的性格,借助字畫表達內心的憤懣。

他們的藝術大多以花鳥為主,以寫意為主要表現手法。他們在創作中重視個性,力求創新,不同程度地突破了傳統的審美規範,具有壹定的反傳統意義。他們的作品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令人耳目壹新。但在當時,他們還不能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視為“左派”,受到“批判”。事實上,正是他們開創了繪畫的新局面,為花鳥畫的發展拓寬了道路。

編輯條目

開放分類:

藝術家,畫家,清代,中國文化史,揚州名人。

揚州名人

鑒真

鑒真(688 ~ 763),唐朝僧人。常見的姓是春雨,揚州人。14歲入大雲寺出家,由智滿禪師出家。18歲,南山法宗,應邀揚州,發起人道岸律師,授菩薩戒。27歲那年,我回到揚州大明寺,在那裏主持了年夏的大明寺法會。此後,在揚州興佛壇,修道場,建寺廟,造佛像,造塔,釋法,寫經刻石,廣施醫藥,利益眾生,戒教四萬余人。是繼道安和菅義偉之後的黨首。唐天寶元年(742年),日本學者榮睿和趙樸來到大明寺,向老師推薦《興化之旅》。55歲的鑒真與斯托等人6次赴日旅行,但前5次都沒有成功。鑒真在第五次旅行中失明了。天寶十二年,11月16日,鑒真第六次赴日,同行的有趙樸、法進、譚晶、思托、易經、法在等24人,歷時1個多月。12月20日到達日本阿多縣秋尾屋浦,被延慶師團介紹到太宰府。次年2月,鑒真壹行入京(奈良),定居東大寺。他們把菩薩戒給了皇帝、皇太後、孝謙天皇、吳聲皇太子,後來又給了米沙成秀等440多人,給了老和尚伏苓、道元、仁濟等80多人放棄舊戒後的腳戒。是日本佛教徒進入神壇受戒的開始。唐二年(759),鑒真帶領弟子趙樸、師陀在奈良建趙體寺,後從東大寺遷來。鑒真不僅弘揚了戒律,還將中國的建築、雕塑和醫藥介紹給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秦少遊

秦少遊(1049 ~ 1100),宋代詩人。名觀,字太虛,少遊,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人。北宋元豐八年(1085)為進士,授海主簿,調蔡周教授。經蘇軾、範純仁等人推薦,參加制度考試,被授予宣德郎博士、太學博士,校正秘書書籍。不久後擔任省正字書記、國史館編輯。在此期間,秦少遊發表了許多壹針見血的言論,希望朝廷審時度勢,當機立斷,分清親信,任用人才。因此受到舊黨攻擊,屢遭貶謫。邵聖元(1094)調任杭州總判。欽差大臣劉正指責他增刪記錄,降職為州酒監稅。因其罪被貶至郴州,後撤名貶謫衡州。第二年傅園遷到雷州(1099)。惠宗即位,是大赦黨成員。卻說復為玄德郎,亦放歸衡州。他途經滕州,遊覽了華光亭(壹部叫華光亭的作品),在夢裏為朋友背誦短句“好事近”,要水喝,水到了,笑死了。秦少遊善辯,文采精深,詩、詞、文、書多才多藝,尤其是北宋婉約詞派。著作有《淮海紀》、《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反遊紀》等40卷。還編著了《揚州詩詞》、《高郵詩詞》。?

鎮板橋

鄭板橋(1693 ~ 1765),清代畫家、書法家、詩人。本名謝,字克柔,號板橋。興化市原籍揚州。“揚州八怪”代表人物之壹。17歲,就讀於周振毛家橋(今儀征)。20歲時,他從農村土地園學會了填詞。23歲時,他在該鄉和周振江村教書。當時他是個秀才,教書不是他的心願,30歲左右去了揚州謀生。30歲到40歲之間,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家裏處境艱難,靠賣字畫為生。40歲,在南京考的。44歲去北京趕考,是中國第88屆進士。乾隆七年(1742)春,任山東範縣(今河南省)縣令。十壹年(1746),調任山東魏縣。次年,縣裏受災,他開倉向百姓借糧,並讓富戶分糧。他在位的時候處理民政,多幫助窮人,不幫助富商。結果得罪了士紳,十八年被罷官(1753)。回到揚州後,以賣字畫為生,晚年回到興化。鄭板橋擅長繪畫,尤其是寫朱蘭。他還擅長書法。他結合了三個角色:凱、興和李。他用筆法,用李入楷,自成壹家,稱為“六書半”,後稱“亂石鋪街”。他還擅長詩歌和散文,作品清晰流暢,不為神韻風格所束縛。其中《兇官》、《私刑作惡》、《孤兒之旅》、《逃離饑荒》等作品描寫人民疾苦;家書、道情等作品,自然坦誠,為世人所稱道。據說鄭板橋的詩、書、畫都很優秀。?

羅聘

羅聘(1733 ~ 1799),清代畫家。字敦夫,號二峰。祖籍安徽歙縣,祖籍揚州。“揚州八怪”中最年輕的。24歲拜為師,學習詩畫,30歲在揚州畫壇嶄露頭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羅聘攜畫進京祭奠名士,其中八幅有趣的鬼畫最受矚目。次年返南,被天津大雪所阻,整理金農詩文,作後記。三十八年(1773)路過泰安,見了幾個朋友,住了幾個月,次年回到李。42歲到46歲之間,去過山東,山西,河南,湖北。47歲那年,我第二次去北京。其間畫過蜈蚣、觀音、杜甫、韓愈,還做過指畫。在外漂泊近10年,後因缺錢而返鄉。回到李後,仍以賣字畫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應地方要求,為崇寧寺制作大型壁畫。畫中的仙人佛像栩栩如生,並作為名勝古跡流傳下來,如今已不復存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羅聘帶著小兒子雲作三進京。他的書畫不僅受到達官貴人的追捧,在北京的韓國人也花重金購買。當時他賺了很多錢,但由於他的慷慨和奢侈,他能夠回到家鄉。8年後,他需要別人補貼旅費。回國後,我做了壹幅梅花圖。嘉慶四年(1799)卒。?

王念孫

王念孫(1744 ~ 1832),清代學者。字懷祖,號石。揚州高郵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中選進士,被選為國子監庶吉士。博物館關閉後,他擔任工部水司司長,潛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寫了《導河》第壹、二部。後歷官道有陜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監察禦史道、西川道、永定河道、山東運河道等。在職業學校,它以公正和正直而聞名。10年,《廣雅疏證》第壹、二卷(32卷)完成。指示他編了壹本書《河源略》,還寫了82卷《讀書雜誌》和1卷《師達》。其子王(1766 ~ 1834),清嘉慶四年(1799)進士。《景宜·文淑》共有32卷,都是用引文來解釋的。完成《荊詞》10卷,* * *收詞160字,為清代第壹。道光八年(1828),還參與了《康熙字典》的修訂工作,糾正了原版本中的2588處錯誤,編纂了12卷考據。還有王文劍公文集4卷,附錄1卷。?

王中

王中(1745 ~ 1794),清代學者。原名鐘兵,字傅蓉,號頌父。揚州人。七歲時,他失去了父親,家裏很窮,上不了學。他的母親鄒授予他“小學”和“四書”。14歲時,迫於生計,在壹家書店當學徒,讀了上百部經典。所以揚州有“不讀書不成王中”的傳說。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考“射雁”,揚州府第壹名,補生。三十三年(1768)農村考砸了,就不再考了,專心學習。四十二年(1777),侍郎謝勇為江蘇巡撫,在釋文、謀略、賦、詩等方面均居第壹。四十八年(1783),在南京協助編《南巡祭》。五十五年(1790)申請查鎮江文宗閣四庫全書,五十九年(1794)去杭州溫嵐閣查四庫全書求助。那年冬天,他積勞成疾,死在了西湖歌苓園的寺院裏。王中擅長詩歌,久負盛名。乾隆三十五年(1770),儀征鹽船失火,著名儒者認為“驚心動魄,壹言以蔽之,價值千金”,鄭、等著名儒者稱王琦才。50年來,他寫了3000多字的《廣陵對》,被譽為“天地間的壹絕”。王中涉獵廣泛,知識面廣,善於融會貫通。他研究過經史、哲史、文學史、哲學、文字、音韻、訓詁、校勘、金石學、地理學、書法、篆刻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包括《蜀學內外篇》、《春秋之義》、《春秋傳》、《廣陵通典》、《荀卿子傳》、《荀卿子傳》等。?

焦循

焦循(1763 ~ 1820),清代學者。字唐力,唐力。揚州市邗江縣人。清嘉慶六年(1801)考,最後來了之後沒去考,以教文為樂。終其壹生,在經典、歷史、歷法計算、音韻、訓詁、詩歌、醫學、戲劇等方面都有“學經讀經”的創作。他的作品近20種300卷,收藏在《雕樓集》中。阮元說自己學識淵博,被世人譽為“博學之士”,是揚州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壹。?

阮元

阮元(1764 ~ 1849),清代官員、學者。“袁波”這個詞叫雲臺,也叫唐磊教堂。揚州市邗江縣人。因其祖父應武舉出生於儀征,故史稱儀征,長期居住在揚州老城區的宣樓巷(今育賢街8號)。李灌學魯浙政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兵部侍郎,住工部侍郎,浙、豫、贛總督,漕運總督,湖廣、兩廣、滇總督,少保親王,體仁閣大學士。清道光十五年(1835),先後主持刑部、兵部,兼任都察院左都禦史。次年,他擔任了宴會的官員、宮廷考試閱卷的官員,並教庶吉士。十八年(1838),因舊病隱退,加太保親王爵位。在任期間,阮元努力辦學,培養人才,幫助後進生。作為助理考官,很多有學問的人因為嚴謹認真而出類拔萃。博學通融,經典、小學、歷算、地理、金石學、校勘等都有涉及。,尤其是在經學方面。他做官50多年了。他雖然忙於政務,但也在不停地從事學術研究和寫作。著有《左山石刻》、《兩浙石刻》、《雞骨寨鐘鼎彜器註》、《十三經校勘記》、《廣陵詩》等。?

李(1873 ~ 1923)清末民初作家。名應張,字含秋,號韻花。不要簽“秦湘館主人”。揚州人。20歲的秀才。29 ~ 48歲,先後在安慶、武昌當過家教。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回到揚州。宣彤第二年(1910)在兩淮高等小學任文史教師,後任江蘇第五師範學校語文教師。1921年去上海做《小時》主編,也給《小說時報》、《快活林》寫過小說。次年秋,辭官回揚州。他壹生作品頗多,包括36部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5卷詩集、5篇雜文和20篇筆記。相繼問世的小說《雙生花記》和《雌蝶影》廣受讀者歡迎。代表作《過渡鏡》(後改名為《廣陵潮》)以揚州社會為背景,以愛情故事為線索,反映了從中法戰爭到五四時期的各種社會狀況。它布局巧妙,幽默通俗,受到當時文藝界的稱贊。?

王紹棠

王紹棠(1889 ~ 1968)是評書藝人。明德莊,又名西河,藝名少堂。祖籍江都,揚州安樂巷人。姑父、父玉堂都是揚州評書藝人,擅長講吳(宋)、宋(江)、石(秀)、陸(俊逸)四個“十時”。王紹棠7歲隨父學藝,9歲走上舞臺。65,438+02歲時,以家傳武學(宋)十回正式出道,在揚州書壇嶄露頭角。20歲時成為揚州四大名評家之壹。評書生動傳神,贏得了“看戲要聽梅蘭芳,聽書要聽王紹棠”的贊譽。1949後,王紹棠先後當選為揚州人民代表、蘇北文聯常委、揚州市曲藝工作者協會會長、江蘇省曲藝研究會會長、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1954年,人民政府指派專人記錄了宋武、宋江、石秀、盧俊義的全部書目,並抄錄成500萬字。1958年,朝廷組織力量,先後編撰出版了他的《揚州評點》宋武和《宋江》。?

聖白沙

盛白沙(1894 ~ 1923)革命烈士。閆妍,顏齊,字白沙。揚州儀征人。清元年(1909),考入南京兩江商業學堂,次年入南洋水師學堂,後赴煙臺、吳淞、南京水師學堂學習,歷時8年。其間,於宣彤三年(1911)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策動南京下關海軍起義。1915參加中國革命黨人發動的反袁世凱起義,奪取“趙賀”艦,炮轟上海江南制造局。1922年4月,受孫中山之命,配合文樹德整肅水師,整編護國艦隊。孫中山任命他為趙賀艦的副艦長。1922年6月,粵軍司令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炮轟總統府。盛白沙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將孫中山接上“楚玉號”船,登上“永豐號”船。當時的海軍艦隊司令文樹德,暗中通敵。孫中山任命盛白沙為水師右都督,率領船只痛殲叛軍。1923年3月,溫樹德與駐汕頭的海軍軍官壹起,因投靠北洋軍閥而被揭發。4月15日上午,文樹德假傳孫中山大元帥命令,將“海旗”艦、“海臣”艦駛往汕頭,脅迫“趙賀”艦北上吳傅沛。下午6時438+0分左右,“趙賀”艦上的文樹德親信以討要報賬為名,唆使山東水兵吵鬧鬧事,並開槍打死副艦長江澤樹。在這種情況下,盛白沙登上“趙賀”艦甲板,告訴官兵,文樹德的黨羽突然在人群中開槍,甲板上頓時壹片混亂。盛白沙站在高處說話。他在混亂中受不了,跳進了海裏。他被叛軍打了幾槍,死了。次年,孫中山追授大元帥軍銜,為海軍中將。1985,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視為革命烈士。?

任鐘敏

任(1897 ~ 1991)是壹位教育家和學者。“民”字原名Ne,意為“二貝”、“半湯”。揚州人。1918考入北大中文系,得到大師吳梅的賞識,於是專攻詞曲。1920北京大學畢業,先後在揚州、南京任教,後在上海大學、復旦大學任教。65438年至0923年,在蘇州東吳大學任教,住在吳梅家裏,讀各種珍本。之後在鎮江中學、江蘇棲霞鄉村師範學校任教。1951年四川大學文學教授。65438年至0980年調回揚州,任揚州師範學院詞曲研究室主任,中國古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1981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全國首批博士生導師。任壹生致力於教育和學術研究,著述達500多萬字。他的學術成就主要在唐代歌詞和音樂文藝研究方面。他梳理了漢樂府、敦煌詞、聲樂詩、詞、散曲的音樂線索,橫向梳理了唐代與音樂相關的各類藝術,創立了相關理論。《唐逗》壹書獲“首屆全國戲曲理論作品獎”,《隋唐五代雜言歌集》獲“第五屆中國圖書獎”榮譽獎。1991年被國務院授予“高等教育發展傑出貢獻獎”。?

朱自清

朱自清(1898 ~ 1948)詩人、散文家、學者、教育家。原名華子,字沛縣,號實秋。生於江蘇東海,浙江紹興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隨父定居揚州。1916畢業於江蘇省第八中學,考入北京大學。1920大學畢業,先後任教於杭州第壹師範、江蘇省揚州市第八中學、上海中華公學等。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了生活》的代表作家。1922年與俞平伯、葉聖陶壹起創辦中國新文學史上第壹份詩歌雜誌《詩歌月刊》,倡導新詩。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在當時詩壇引起廣泛關註。然後寫成《槳燈影下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文藝術的典範,1924年出版詩集《痕跡》。1925被清華大學聘為中文系教授。他的寫作從詩歌轉向散文,並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第壹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後,其中的兩篇《背影》和《荷塘月色》入選中學語文教材。1930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46聽聞李公樸、聞壹多遇難,他冒著生命危險出席追悼會並致辭;10年6月受學校委托編輯《聞壹多全集》。與此同時,他簽署了呼籲和平的宣言,並親自前往各高校征集簽名。後來,他領導發表了反對國民黨當局任意抓人的抗議書,並為清華大學教授起草了“反饑餓、反迫害”宣言。後來,他簽署了《關於抗議美國援日政策,拒絕接受美國面粉援助的聲明》,警告家人在他胃病加重,體重只有45公斤的情況下,無論如何不要購買政府出售的美國面粉。1948八月12死於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