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白發》
唐?王維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發變垂髫。
壹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嗟老傷時。“宿昔”、“須臾”都形容時間短暫;“垂髫”代指兒童。這兩句是說人的壹生極其短暫,展眼間,少年青絲成白發,頃刻間,老人死後又轉為孩童。王維信佛,相信來生轉世,即使這樣,他對生命依舊充滿了慨嘆與矛盾:壹方面,他相信人死還會再少年;另壹方面,他眼看時光飛逝,人生易老,理想破滅卻無能為力,不得不為之惋惜、悵惘。
“壹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兩句,寫的就是在這種情緒下的消極思想。“空門”,指佛門,佛教教義認為,世界壹切都是空的,以空法作為涅槃之門,故稱空門。這兩句大意是說,自己的壹生有太多的傷心事,只有皈依佛門才能解脫。王維壹生際遇坎坷,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壹番事業,後因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沈下來。他本身出生於奉佛家庭,受佛門思想影響很深,當理想破滅時,這種思想就成了他的主導思想。他認為人生的種種苦惱,必須到佛門空無寂滅的哲理中,才能得以擺脫。
擴展閱讀:王維的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壹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王維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禦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他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多詠山水田園,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壹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沈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壹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誌”,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
擴展閱讀:王維詩詞的影響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著牧歌情調,表現他閑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著重寫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山居秋暝》寫暮雨方霽,山村呈現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閑,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襯心,物我融成壹片,反映壹種內在的對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園詩著力渲染空寂意境與落寞情懷。如《竹裏館》、《辛夷塢》情走淡薄,旨歸靜趣。這無疑會對後世山水詩產生壹定的消極影響。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征。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豐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