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文章很美,很有觀賞性。
分析:
月和月光是古今文人經常吟詠的對象。那些耳熟能詳的詩詞壹旦被諷刺,就會像玉指壹樣撥動我們的心弦。“秦時明月,漢時關”,沒有任何修飾,但雄關古堡的荒涼卻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裏;《當河流向著滿月神秘地變寬》在相逢的悲傷中透露出壹種無助感和失落感,相知卻又馬上說再見;“海上明月生於潮”,把我們描繪得空靈如濕明月仙境;《25弦上的夜月》讓我們仿佛在悶聲悶氣中聽到了悲憤的音調...還有“人生如夢,壹尊月猶在長江上”的豪放,“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群星自空地俯,月兒奔流上江來”的壯美,“渡鶴影於冷塘,葬詩魂於冷月”的悲涼。
在長城腳下,我碰巧遇見了深秋清晨的殘月。銀裝素裹的山野,懷念著白天的層層森林,懷念著黃昏的輕煙,懷念著掛在西南天空的彎彎的殘月,懷念著下面蜿蜒的長城。除了月光的明亮,我面前只有壹種顏色:藍色。天空、山脈和叢林都是由藍色組成的,唯壹不同的是深淺。此時在長城面前,什麽金戈、夫妻、火與煙、羌賈,都變得十分遙遠和模糊,只覺得眼前的是壹幅永遠無法用水墨畫描繪出來的彩色地圖。
到了長江的燕子磯,我曾追尋晚春初現的新月。燕子磯位於長江南岸,與南京隔江相望。這是壹個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陡峭的地方。元末紅巾軍起義,眾多英雄壹起崛起。佃農朱元璋迅速強大,占領了南京。他的宿敵陳友諒率領40萬大軍攻打他,卻被朱元璋設計擊敗。從此陳友諒壹蹶不振,但朱元璋從此確立了天下霸主的地位。據說陳友諒的軍隊是在晚春的新月誕生時發動的。來到燕子磯,真的很想領略壹下古人的情懷。然而,河水已流了千古,燕子巖依舊,彎彎的月牙兒還掛在天上,現代高樓和河輪的呼嘯聲在暮色中。
在揚州的梅花嶺,我曾經欣賞過史可法心目中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月亮”。明末,清軍入關,崇禎皇帝吊死景山公園,時任兵部尚書的史可法奉命監管揚州。清軍進攻揚州時,頑強抗敵,城破人亡。其衣冠冢位於梅花嶺之上,前有對聯:“數梅花亡國淚,辨月臣心。”梅花嶺的明月應該是嫵媚溫柔的,但史可法的事跡是如此的悲壯,以至於很難說清自己的經歷。低懸在嶺頭的明月是黃色、白色還是紅色?我不知道。
在我的故鄉冀中平原,我曾在“柳梢月上”的意境中有過自己的憧憬。我的家鄉有壹條小河叫唐河,是海河的支流。河邊種滿了垂柳。少年時,我多次在河邊看見月亮掛在垂柳的枝頭。微風襲來,柳枝婆娑,月影縈繞,十分刺激。時間久了,讀到“柳梢月上,人逢黃昏後”這句詩,才覺得古人的細膩描寫是如此傳神。
是的,月光給了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