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女的形象特點:采蓮女的美麗,不是閉月羞花式的驚艷,而是如陽光般健康溫暖,似乎能催開滿池的荷花。
《采蓮曲》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七言絕句。
原文: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譯文: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壹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擴展資料此詩壹開頭就巧妙地把采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組成壹個和諧統壹的整體──“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女子的羅裙綠得象荷葉壹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裏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壹色,那便是“本地風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壹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
第三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即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壹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壹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壹,忽然不見蹤影了。
這壹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
直到最後,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采蓮曲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