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筆塔的詩句 1.用杜甫的詩句描寫文筆塔
落筆驚天地,詩成泣鬼神 杜甫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做的五言古詩《寄李太白二十韻》。這首詩是李白被放逐後,杜甫思念李白時所做的詩。
詩詞正文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壹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誌,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1]
2.用杜甫的詩句描寫文筆塔
落筆驚天地,詩成泣鬼神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做的五言古詩《寄李太白二十韻》。
這首詩是李白被放逐後,杜甫思念李白時所做的詩。詩詞正文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壹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誌,兼全寵辱身。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1]。
3.文筆塔的介紹
文筆塔位於素有“千古讀書地,現代創新城”,紅梅公園南端,始建於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建元年間(479-482年),名建元寺,俗稱塔下寺,後改稱太平寺。
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筆,又稱文筆塔,被常州文人視為筆魂。塔寺歷經興廢,宋代詩人楊萬裏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陽惟照壹塔孤”的詩句。
現塔為美籍華人劉璧如等資助,於1982年11月修復對外開放。塔高48.38米,磚木結構,7級8面,中有旋梯,登塔遠眺,令人賞心悅目。
塔區內另有文筆樓、塔影山房、筆架山等建築景物。 位於紅梅公園南端。
始建於南齊建元年間(480-482年)。原為太平寺附屬建築太平講寺塔,迄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
宋代詩人楊萬裏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陽惟照壹塔孤"句。相傳每當塔頂有祥光騰現,常州地區必有文人中狀元,為常州人文薈萃的象征。
該塔高48.38米,地層外徑為9.58米。文筆塔造型優美別致,體態輕盈,風格獨特,在古塔中獨樹壹幟。
4.文筆塔簡介
文筆塔的簡介:
文筆塔的位置在雲南省的文山縣東部的東山公園裏面,文筆塔登山道全長457 米,大理石階寬18米,有999級臺階,***分三段,呈之字形。
東山公園是文山縣今年以來所建設的,主要十壹文筆塔為中心的旅遊景點。它和西面的西華公園相互遙望,並且周圍還環繞著羅漢山森林公園和頭塘壩公園以及山腳下的盤龍公園等景點。
擴展資料:
文筆塔的塔高七層,壹***19.33米。鑲嵌有楹聯雙桂爭奇,鐵畫銀鉤探月窟,壹江橫影,層巒疊嶂躡天根,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文山的地理地貌。此塔歷經風雨剝蝕,塔身漸次垮塌。
抗戰中期,日寇進逼滇東南,國民黨第九集團軍在東山修築防禦工事,殘塔全部拆除。文山建州後,州縣歷任黨政領導多有復塔重新修建的意願。
1983年文山縣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擴為東山公園。1997年重建新塔工程全面啟動,歷時壹年,於1998年3月底修建而成。
搜狗百科—文筆塔
5.文筆塔的歷史
中國大約有十幾座文筆塔,但是當人們提及文筆塔時,最常說的還是位於常州市紅梅公園的文筆塔。文筆塔原名太平寺塔,建於南北朝時期,但是由於它的形狀非常像文人們用的毛筆,所以又被形象地成為文筆塔,歲月如梭,太平寺塔的本名已經隨風逝去,文筆塔卻口口相傳,流傳至今。千年風霜,當初氣勢恢宏,裝飾精美的文筆塔已經不復當年的壯觀,卻平添了歲月的滄桑感。幾經翻修,如今的文筆塔隱約可見當年的盛況。
其實,早在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建元年間,文筆塔初建,當時取名為建元寺,江山異姓,改朝換代,文筆塔也幾經廢興,多次被修葺。後來人們根據它的形狀更名為“文筆塔”。文筆塔高約五十米,登上塔,可以遠眺山下的美麗風光,草木蔥蘢,群鳥略過,令人賞心悅目。新中國時期,由於愛國人士的捐贈,文筆塔再次得以修復。“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陽惟照壹孤塔”,當初宋朝詩人楊萬裏的詩句成為了“文筆夕照”的典故,修葺壹新的文筆塔得以再次展現這樣的美麗景象。景區內融合了常州的歷史傳說,匯集了不少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物,諸多的亭臺樓閣,表達了今人對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的瞻仰之情。如今的文筆塔已經不再是學子們的祭拜場所,但人民來到這裏,看到那些飽經滄桑的磚瓦,依然可以想見,當年被文人學子視為筆魂的文筆塔的舊景。參考資料謝謝
6.文山州文山市的文筆塔介紹
東山公園位於文山縣城東部東文山,與西面的西華公園遙遙相望。它的周圍還有羅漢山森林公園、頭塘壩公園以及山腳下的盤龍公園等景點。是文山近年來開發建設的以文筆塔為中心的旅遊景區。文筆塔登山道全長457 米,大理石階寬18米,有999級臺階,***分三段,呈“之”字形。中間修建有草坪,種有花草。
文筆塔這壹名稱的來歷:據說東山主峰與兩側連山的交匯處組成了“文”字的壹撇壹捺,山頂當作壹橫,塔就是橫上壹點,遠遠望去,酷似壹個巨大的“文”字。文筆塔最初建於康熙年間,叫拱翼學宮,曾有“雁塔秋風”之說,是文山舊時的壹道獨特景觀,為文山舊八景之壹。 為什麽要建塔?建塔的初衷是什麽?有人說是為了鎮妖降魔,平息水患;因為據史誌記載,清朝以來,文山水患頻發,建塔是為了平水災,保平安。舊塔高七層,計五丈八尺,為19.33米,鑲嵌有楹聯“雙桂爭奇,鐵畫銀鉤探月窟;壹江橫影,層巒疊嶂躡天根”,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文山的地理地貌。此塔歷經風雨剝蝕,塔身漸次垮塌。抗戰中期(1944年),日寇進逼滇東南,國民黨第九集團軍在東山修築防禦工事,殘塔全部拆除。文山建州後,州縣歷任黨政領導多有復塔重建之意。1983年文山縣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擴為“東山公園”。1997年重建新塔工程全面啟動,歷時壹年,於1998年3月底修建而成。新塔別有創新,最有特色的是從山底到山頂***修建了999級臺階,道教認為,九為陽數,兩個九為重陽,三個九即是三陽,暗含傳統的“三陽開泰”吉祥之意,而“泰”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蔔為好運。登上這999級臺階,象征著祝福人們吉祥安康的生活,昭示著文山人民蓬勃發展的事業。這也給新建的文筆塔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 現在文筆塔已經成為文山城區最重要的壹個集自然和人文景觀為壹體的旅遊景點,成為城區居民爬山遊玩和晨練的壹個好去處。並從山腳到山頂壹路修建有照明燈光,每到夜晚,燈光閃爍,彩燈齊放。從遠處望去,東山山頂上的文筆塔恍惚成為空中閣樓,海市蜃樓,疑是人間仙境,如夢如幻,美麗無比。 登上第二個臺階,文筆塔越來越近,雕梁畫棟的塔身也越加秀麗清晰,在這裏憑欄遠眺,遠山巍峨起伏,天空蔚藍如洗,白雲悠悠,而山下的文山城景似乎變得更小了。當然也顯得更開闊和壯觀了。臺階正中墻壁上的大型浮雕《奔向未來》,上面雕刻有文山少數民族勞作、生活和歌舞娛樂的場景,是壹幅反映民族風情和文化的壁畫,浮雕制作工藝精細,規模宏大,造型美觀。是對文山各族人民悠久歷史的展現和闡述,也是對文山人民開拓進取,建設家鄉,憧憬美好未來的理想寫照。再往上走,有壹座碑坊,上面有文山縣委領導作的序:“重建文山筆塔記”,是對重建文筆塔的壹個介紹,還有文筆塔恢復重建撥款捐資單位及個人名單。 登上了文筆塔峰頂,此時此刻是不是有壹種勝利和喜悅的感覺。站在峰頂,站在文筆塔腳下,心曠神怡,心胸開闊,可謂“攀登文筆塔,壹覽文山小”,從這裏眺望和俯視,整個文山城區及周邊的自然環境盡收眼底,參差毗鄰的建築物,繞城而過的盤龍河、更顯得真實和醒目,更感到文筆塔橫空出世、雄奇無比。新建的文筆塔高49米,塔為八角形,七層八翹,層層重閣,古樸典雅,塔身整體為紅色,顯得雄偉壯觀、莊嚴挺拔,金碧輝煌。塔身內外題詩藏畫,雕梁畫棟,流金溢彩,妙趣橫生。而塔 的翹角處,掛滿了壹串串的鈴鐺,每當有風吹過,便會發出叮叮當當清脆悅耳的聲音。沿著塔身看壹圈,南面有金慈昆的“文勢壯山河極目遠天蔥與莽,筆鋒揮古今翹楚方史漢及清。”北面有楊興躍的“獲兩山靈光天造文筆濯玉硯,得壹河紫氣地設西華洗翠薇。”西南面有戴光祿的“文筆通古今史輝人傑,山河映日月物華地靈”。幾幅對聯,道出了文山的精、氣、靈,寫出了文筆塔的氣勢。 進入塔內,每層塔內的墻壁上、頂上,主要是詩詞、書法和繪畫作品,雕刻有花草、樹木、鳥獸、人文等各種圖像,雕龍刻鳳,令人眼花繚亂,蓬蓽生輝。從第二層起至第七層,我們可以到塔外的走廊上觀賞整個文山城方圓數十裏的雄偉風景。我們腳下這座美麗的城市就是州府所在地——文山縣城,它是壹座在滇東南地區興起的地州小城市,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參差毗比、風格各異的房屋,規劃有序的街道,轟鳴行駛的車輛和行走的行人,正在開發建設的開發區;城區周圍群山連綿起伏,對面翠綠如屏的西山護衛著文山城,裏面鑲嵌著被人們稱譽為“文山大觀”的西華山公園;由北向南的盤龍河蜿蜒盤旋,穿城而過,濕潤著這片土地;城效外成片成畦的丘陵田地,四季莊稼和植物茂盛,養育文山人民。而更遠處田園裏的座座村莊,則是鄉村農民安居樂業的家園。
7.文筆塔的古跡描述
山西河曲文筆塔,河曲縣城標誌性的建築,是位於城東大墩梁的狀元塔。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塔,原本為佛教聖物,從明代以後,塔的功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由原來埋葬佛骨(舍利),變成了點綴風景、平衡地運、昌盛文物的建築物。太原的雙塔如此,河曲狀元塔也如此。狀元塔高31米,形似狀元郎的如椽巨筆。高聳入雲。日出黃河狀元塔長長的倒影,穿越黃河,可以直達黃河對面的內蒙古的大口村。巧的是村口有壹塊巨石,恰似壹個大硯臺。所以每當日升時,山西狀元郎的椽筆巨影,就想飽蘸了蒙古巨硯中的精氣,開始書寫黃河的又壹頁精彩篇章。狀元塔如此惟妙惟肖,性神兼備,昌盛的河曲文風,翻開舊誌,科考應試,河曲人屢屢中榜。除此之外,九曲黃河還養育了又壹代才華橫溢的民間藝人。 文筆塔,舊稱狀元塔,傳說是為了平衡地運的。清初河曲很窮,民謠說:“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撿苦菜。”為了翻身,縣吏鄉紳請來了堪輿家。相傳這位先生走遍了河曲大街小巷,走不出要害所在。走到日落黃昏時,踏上了大河堤壩。突然見發現對面壹條黑龍,虎視眈眈,正在吸吮河曲的精氣。對岸的內蒙古大口村,位於壹條形似黑龍的長溝溝口。地貌古怪,陰氣習習,狀如黑龍血盆大口。又如此異獸酣臥睡側,河曲城焉能聚金生財?縣吏鄉紳決定在城頭建塔鎮妖。
河曲縣31米高的狀元塔,不久就直插雲天。椽筆倒影,又如壹體條縛住黑龍的長索,越過黃河,鎮在怪獸的頭上,鎮住妖氣。說來也巧,河曲城在乾隆年建立了狀元塔後。翌年筆壹年興旺,竟成了南來北往的晉商必經的水陸碼頭。駝幫滿載著中亞、新疆、內蒙古的毛皮由此赴中原;馬幫,滿載著南方的精綢茶葉,由此赴西北。小小的河曲縣城,經常是客商雲集貨棧爆滿。南來北往的商人見多識廣,吃了鄭州豫香樓的黃河大鯉魚,但他們萬萬沒想到,在河曲這個小地方,竟有天下黃河任何壹處望其項背的鯉魚美食極品——黃河石花鯉魚。這種珍品鯉魚,獨產在河曲西南方向的天橋峽中。上下裏許,激流緩水,魚種各不相同,歷來是皇家貢品。石花鯉魚赤眼金鱗,脊梁上有壹條紅線,肉雪白個大體重,食之味美,素負盛名。每年解凍開河時方可捕到,所以叫“開河魚”。數量級少,成為鯉魚中的極品。那些吃過鄭州、濟南鯉魚宴的巨商,品嘗到石花鯉魚後,無不感嘆:黃河美食出河曲。
8.寫騰沖文筆塔的作文
我的家鄉有壹座古老的文筆塔,位於麗江河畔,是家鄉的主要壹景,也是遠近聞名的名勝古跡。
遠看,文筆塔像壹把巨大的寶劍。近看,也像壹支巨大的畫筆,把天空當做壹張白紙,巨大的“畫筆”在白紙上畫了壹幅幅美麗的圖畫。
文筆塔由塔座和塔身組成。我們登上正方形塔座,看見四周都圍上了石欄和石柱。塔座上的南北兩邊都有二十壹級十臺階。擡頭仰望塔身,塔身多高呀!有三十米高,每層有六個面,六個羽翼式的角。塔身下大上小,塔尖是水泥鑄造而成,還掛著兩個小風鈴。同學們高興的手拉手去圍抱塔身的第壹層,***要十人呢!塔座和塔身都是由水泥磚石砌成的。
文筆塔不但高大堅固,而且風景優美。瞧,文筆他的四周有綠樹,鮮花,還有身穿著各色衣服晨練的老年人。樹木,鮮花,老年人構成了美麗的壹景。
我喜歡我的家鄉,籂績焚啃蒔救鋒尋福默更喜歡家鄉的文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