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壹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題太白山隱者》
唐 項斯
高居在幽嶺,人得見時稀。寫箓扃虛白,尋僧到翠微。 掃壇星下宿,收藥雨中歸。從服小還後,自疑身解飛。
《送僧歸太白山》唐 賈島
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雲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 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後會不期日,相逢應信緣。
2.描寫太白山高聳的詩句第壹首《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壹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第二首《太白山》
太白去天三百尺,山草古雪皓西極。
若教伯夷居上頭,山是蟻蛭雪如墨。
第三首 《登太白山》 李白
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尺,邈爾與世絕。
中有綠發翁,披雲臥松雪。
不笑亦不語,冥棲在巖穴。
我來逢真人,長跽問寶訣。
燦然忽自哂,授以煉丹說。
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
仰望不可及,愴然五性熱。
吾當營丹砂,永與世人別。
3.關於李白描寫秦嶺的詩蜀道難太白山,或稱太乙峰,是秦嶺的主峰,峨眉是蜀中大山。從太白到峨眉,只有壹條狹窄而危險的小路。因此,秦蜀之間壹向無人來往。
所以李白此詩便是描寫秦嶺的。全詩如下: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壹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4.登太白山 李白首聯寫了什麽登太白山吟李白詩 太白山是泰嶺山脈的主峰之壹,地處漢江與渭水之間,是關中最高的山峰。
太白山高氣冷,背陰處長年積雪不融,故有“太白積雪六月天”之諺語。“太白積雪”乃關中八景之壹。
秦嶺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在太白山峰立有界碑。今秋九月,攜友登臨,心曠神怡。
遇雨,大霧,風疾,人少,上穿棉衣,下穿短褲,站在天圓地方的南北分界線上,突然雨停天晴,我放聲“喊頌”李白詩,真正是無限風光啊!詩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壹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註泠(ling讀靈)風:清涼的風。《莊子·逍遙遊》:“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
《我登太白山》 盛秋 初上太白山,迷霧窮登攀。 太白知我意,驅雨開天關。
欲乘泠風去,星出浮雲間。 舉手摘佳月,前行已無山。
今朝盛秋來,何日復更還?賞析作者不詳,轉 李白於天寶元年(742)應詔入京時,可謂躊躇滿誌。但是,由於朝廷昏庸,權貴排斥,他的政治抱負根本無法實現,這使他感到惆悵與苦悶。
這種心情就反映在《登太白峰》壹詩上。“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詩的開頭兩句,就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妳看,李白從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陽殘照,才登上峰頂。
太白峰,在今陜西武功縣南九十裏,是秦嶺著名秀峰,高矗入雲,終年積雪,俗語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勢如此高峻,李白卻要攀登到頂峰,壹“窮”字,表現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
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開門見山的手法,為下面寫星寫月作了準備。登高壯觀,詩人浮想聯翩,仿佛聽到:“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願意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是多麽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啊!李白壹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
(《把酒問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詩人好像在向明月這個知心朋友問候,***敘歡情。
而在這首詩裏,太白星則主動問好,同他攀談,並願為之“開天關”。詩人想象新穎活潑,富有情趣。
在這裏,李白並沒有直接刻劃太白峰的高峻雄偉,只是寫他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就生動鮮明地表現出太白山高聳入雲的雄姿。這是壹種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
李白另有壹些詩也描繪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卻是用實寫的手法,如《古風其五》中:“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裏,邈爾與世絕。”
《蜀道難》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險峻雄奇:“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雖然是同壹個描寫對象,李白卻根據詩歌內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使人時時有新穎之感。
詩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門戶又已打開,於是幻想神遊天界:乘著習習和風,飄然高舉,自由飛升,穿過濃密雲層,直上太空,向月奔去。“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形象是多麽自由輕快,有如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境界異常開闊。
詩人飄飄然有出世之思。“願乘泠風去”,化用《莊子。
逍遙遊》“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語意。但這裏用得靈活自然,並不顯出斧鑿痕跡。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這兩句的意境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有些相似。
詩人滿懷豪情逸誌,飛越層巒疊嶂,舉起雙手,向著明月靠近飛升,幻想超離人間,擺脫塵世俗氣,追求個性的自由發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遠,想象奇特,形象瑰瑋,藝術構思新穎,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全詩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真的就甘心情願拋開人世,脫離現實,壹去不復返嗎?看來還不是的:“壹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正當李白幻想乘泠風,飛離太白峰,神遊月境時,回頭望見武功山,心裏卻惦念著:壹旦離別而去,什麽時候才能返回來呢?壹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深深地縈繞在心頭。在長安,李白雖然“出入翰林中”,然而,“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
詩人並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遊,遠離人世,正是這種苦悶心情的形象反映。
“何時復更還?”細致地表達了他那種欲去還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復雜的心理狀態,言有盡而意無窮,蘊藉含蓄,耐人尋味。晚唐詩人皮日休說過:“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
這首詩就帶有這種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全詩借助豐富的想象,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結構跳躍多變,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動曲折地反映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憧憬。
5.形容太白山的唯美句子1. 夜坐山中月,月光復映雪。雪因月更白,月以雪增潔。——《太白雪月》
2.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壹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 李白 《登太白峰》
3. 皎皎天上月,湛湛巖下水。水月遙相望,何啻千萬裏。月既出於天,如何在水裏?天月為之母,水月為之子。月子如月母,圓缺亦如是。譬如形與聲,影響隨滅起。萬物各有本,乾元為資治。——《太白中峰坐月》
4. 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雲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 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後會不期日,相逢應信緣。—— 賈島 《送僧歸太白山》
5. 太白山森林公園有多種奇特壯麗的自然景觀。園內有低山、中山、高山3種地貌類型,峽谷幽深,奇峰林立,飛瀑深潭,景色秀麗。
6. 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眉縣湯浴林場境內,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鳥獸繁多,景觀迷人,有綠色植物寶庫和天然動物園之稱,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園和動物園。
7. 長白汝來前,問汝何年有。 只自雲間偃蹇高,不肯輕低首。 我即是中庵,汝作中庵友。 怪得朝來爽氣多,浮動杯中酒。 ——劉敏中 《蔔算子 長白山中作 》
8. 吉林真吉林,長白郁嵚岑。 作鎮曾聞古,鐘樣亦匪今。 邠岐經處遠,雲霧望中深。 天作心常憶,明禋誌倍欽。 —— 乾隆 《駐蹕吉林境望叩長白山》
9. 夢寐升九崖,杳靄逢元君。 遣我太白峰,寥寥辭垢氛。 結宇在星漢,宴林閉氤氳。 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雲。 時往溪谷間,孤亭晝仍曛。 松峰引天影,石瀨青霞文。 恬目緩舟趣,霽心投鳥群。 春風又搖棹,潭島花紛紛。 —— 常建 《夢太白西峰》
10.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壹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李白《登太白峰》
11. 太白山崇高峻偉,草木繁盛,海拔3000米以上地帶發育有第四紀末冰川。山巔有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和玉皇池4個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測。由於山高雲淡、空氣稀薄、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皚皚白雪,仍然莽莽天際銀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壯觀美麗,是譽為關中八景之壹的“太白積雪”。
12. 太白山森林公園有多種奇特壯麗的自然景觀。園內有低山、中山、高山3種地貌類型,峽谷幽深,奇峰林立,飛瀑深潭,景色秀麗。園內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王禪老祖修道的“鬼谷子洞”,相傳為漢鐘離、呂洞賓等八仙修行處“鐘呂坪”,道教祖始老子騎牛過玄關路經湯峪休息的“青牛洞”,唐玄宗攜楊貴妃遊湯峪所建的“唐子城”,藥王孫思邈上太白采藥的棧道等遺址。
13. 雪路夜朦朧,尋師杏樹東。石壇連竹靜,醮火照山紅。 再拜開金箓,焚香使玉童。蓬瀛三島至,天地壹壺通。 別客曾留藥,逢舟或借風。出遊居鶴上,避禍入羊中。 過洞偏首,登門未發蒙。桑田如可見,滄海幾時空.
14. 寄太白無能禪師(顧非熊)太白山中寺,師居最上方。獵人偷佛火,櫟鼠戲禪床。定久衣塵積,行稀徑草長。有誰來問法,林杪過殘陽。——《寄太白無能禪師》
15.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眉縣湯浴林場境內,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鳥獸繁多,景觀迷人,有綠色植物寶庫和天然動物園之稱,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園和動物園。
6.描寫太白山六月雪的詩句太白山六月雪的詩句
1、六月三峨雪未消。(宋·何熙誌·《句》)
2、六月不陰飄急雪。(元·陳孚·《居庸疊翠》)
3、六月雪歌向猛火。(宋·釋印肅·《示弟子彭資深心齋居士》)
4、六月西來雪浪浮。(宋·曾鞏·《送雙漸之漢陽》)
5、苔痕新曦六月雪。(宋·範成大·《光相寺》)
雪花多呈六角形,花樣之所以繁多,是因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為最多,對於六角形片狀冰晶來說,由於它面上、邊上和角上的曲率不同,相應地具有不同的飽和水汽壓,其中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最大,邊上次之,平面上最小。
在實有水汽壓相同的情況下,由於冰晶各部分飽和水汽壓不同,其凝華增長的情況也不相同。例如當實有水氣壓僅大於平面的飽和水汽壓時,水氣只在面上凝華,形成的是柱狀雪花。當實有水氣壓大於邊上的飽和水汽壓時,邊上和面上都會發生凝華。
7.描寫太白的詩詞第壹首《登太白峰》 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
水月遙相望,何啻千萬裏。月既出於天,如何在水裏?天月為之母,水月為之子。
月子如月母,圓缺亦如是。譬如形與聲,影響隨滅起。
萬物各有本,乾元為資治。第四首《太白雪月》夜坐山中月,月光復映雪。
雪因月更白,月以雪增潔。
8.李白的登太白鋒中兩個太白分別指什麽1.西上太白①峰:指太白山太白②與我語:指太白金星,詩中喻指仙人2.壹“窮”字,表現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3.“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詩的開頭兩句,就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李白從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陽殘照,才登上峰頂.4.“泠風”就是清風的意思,這種形象自由輕快,有如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境界異常開闊.詩人飄飄然有出世的念頭.5.“壹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這兩句是說,正當李白幻想乘泠風,飛離太白峰,神遊月境時,他回頭望見武功山,心裏卻惦念著:“壹旦離別而去,什麽時候才能返回來呢?”壹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深深地縈繞在詩人心頭.6.“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願意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十分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李白壹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
9.李白《登太白峰》的賞析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願意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
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是多麽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啊!李白壹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把酒問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詩人好象在向明月這個知心朋友問候,***敘歡情。而在這首詩裏,太白星則主動問好,同他攀談,並願為之“開天關”。
詩人想象新穎活潑,富有情趣。在這裏,李白並沒有直接刻劃太白峰的高峻雄偉,只是寫他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就生動鮮明地表現出太白山高聳入雲的雄姿。
這是壹種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李白另有壹些詩也描繪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卻是用實寫的手法,如《古風其五》中:“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裏,邈爾與世絕。”《蜀道難》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險峻雄奇:“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雖然是同壹個描寫對象,李白卻根據詩歌內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使人時時有新穎之感。詩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門戶又已打開,於是幻想神遊天界:乘著習習和風,飄然高舉,自由飛升,穿過濃密雲層,直上太空,向月奔去。
“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形象是多麽自由輕快,有如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境界異常開闊。詩人飄飄然有出世之思。
“願乘泠風去”,化用《莊子·逍遙遊》“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語意。但這裏用得靈活自然,並不顯出斧鑿痕跡。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這兩句的意境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有些相似。
詩人滿懷豪情逸誌,飛越層巒叠嶂,舉起雙手,向著明月靠近飛升,幻想超離人間,擺脫塵世俗氣,追求個性的自由發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遠,想象奇特,形象瑰瑋,藝術構思新穎,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全詩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真的就甘心情願拋開人世,脫離現實,壹去不復返嗎?看來還不是的: “壹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正當李白幻想乘泠風,飛離太白峰,神遊月境時,回頭望見武功山,心裏卻惦念著:壹旦離別而去,什麽時候才能返回來呢?壹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深深地縈繞在心頭。在長安,李白雖然“出入翰林中”,然而,“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
詩人並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遊,遠離人世,正是這種苦悶心情的形象反映。
“何時復更還?”細致地表達了他那種欲去還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復雜的心理狀態,言有盡而意無窮,蘊藉含蓄,耐人尋味。 晚唐詩人皮日休說過:“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
這首詩就帶有這種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全詩借助豐富的想象,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結構跳躍多變,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動曲 折地反映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