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是毛澤東寫的,原文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不是有千千萬萬誌願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岸英也應該埋在朝鮮。”
這句話引用東漢初期著名老將軍馬援的話,馬援的原話是“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意思男兒應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著屍體回來安葬,哪能睡在床上守著妻子兒女呢?
擴展資料:
毛主席說出“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背景:
毛澤東在會見蘇聯駐華大使、毛岸英生前好友尤金時說:“***產黨人死在哪裏,就埋在哪裏我的兒子毛岸英死在朝鮮了,有人說把他的屍體運回來。我說,不必,死哪埋哪吧!”
劉思齊、邵華後來又提出“迎岸英回家”的請求,毛澤東沈默良久,引用東漢初期著名老將軍馬援的話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不是有千千萬萬誌願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岸英也應該埋在朝鮮。”毛澤東沒有同意她們的要求。
中國新聞網-毛岸英的屍骨為何沒有運回國內安葬?
青山處處埋忠骨
全詩: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作者:龔自珍
朝代:清代
出處:《已亥雜詩之壹》
釋義:將士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裏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壹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著明年的花。
擴展資料: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壹次,他放走了壹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壹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裏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壹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壹》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己亥雜詩
何須馬革裹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清代龔自珍《乙亥雜詩之壹》。
詩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處處都埋著忠義之士的遺體,倒不必考慮用馬革將遺體運回國。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已亥雜詩之壹》
另外,毛主席在愛子犧牲後,也曾經用這句話來激勵廣大解放軍戰士.
青山處處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是刻在杭州西湖嶽王墓石柱上的壹副對聯.“何須馬革裹屍還”應出自清·徐錫麟《出塞》“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典故出自《後漢書馬援列傳》.
若解決了妳的問題,請采納壹下,謝謝
《己亥雜詩》青山處處埋忠骨
出自龔自珍的《己亥雜詩》。
全詩如下: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如下:英勇的戰士戰亡在外,青山綠水哪裏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壹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
擴展資料:
“馬革裹屍”的出處: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壹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壹》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
“青山處處埋忠骨”的出處:
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是刻在杭州西湖嶽王墓石柱上的壹副對聯。
“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出處:
出自清·徐錫麟《出塞》“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典故出自《後漢書馬援列傳》。
參考資料:
何處青山埋忠骨全詩
全詩: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作者:龔自珍
朝代:清代
出處:《已亥雜詩之壹》
釋義:將士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裏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壹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著明年的花。
擴展資料: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壹次,他放走了壹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壹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裏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全詩就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是壹則對聯,通常用以教育人要做忠貞之士。
其中“青山”“白鐵”表示事物的名稱,是名詞,“有幸”“無辜”分別形容動詞“埋”“鑄”,“忠骨”指嶽飛,“佞臣”指秦儈夫婦,也是名詞,詞性相同,是對仗修辭。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意思是:
上聯青山真是有幸,嶽飛的忠骨埋在這裏。下聯白鐵有什麽罪呢?卻用來鑄造佞臣秦檜的像!
嶽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嶽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嶽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嶽飛遺體,越過城墻,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嶽飛昭雪,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嶽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嶽墳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