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的古詩如下:
1、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唐朝·虞世南《蟬》
賞析:這首詠物詩通過對蟬的姿態、習性、居所、鳴聲的描寫,贊頌了蟬的清高風雅和不同凡響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潔,不需要憑借某種外在力量自能聲名遠揚,表達了對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
全詩托物比興,詩人以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形象完整豐滿,韻味含蓄深長,描寫動靜結合,細致入微。
2、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唐朝·駱賓王《在獄詠蟬》
賞析:這首詩名為詠蟬,但實際上是借蟬自比,抒發自己心中悲憤之情,詩人將蟬比作自己,蟬的什麽終結,自己又何嘗不是在牢獄之中。第壹句中的“西陸”指秋天,點名了作詩的時間。“蟬聲唱”表面上寫蟬聲詠唱,實際上暗示著蟬的生命即將終結。“
南冠客思深”中的“南冠”指囚犯,“客”指作者自己,“思深”表面上是思念家鄉親人 ,但實際上是借此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與悲憤。
3、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唐朝·李商隱《蟬》
賞析:這首詩借詠蟬以寄托身世之感。人難飽露悲鳴,卻是徒勞;人宦漂泊不定,思故園亦是徒勞;人至煩憂相警,亦是徒勞。全詩以“薄宦梗猶泛”結尾,“梗猶泛”是說自己像桃梗壹樣漂浮不定,“薄宦”則說明自己官位卑微。這樣的結尾充滿了無限的辛酸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