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我國的詩人,那麽,在妳的心目中蘇軾是壹個怎樣的人呢?壹起來看看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蘇軾的作文,請大家欣賞借鑒。
關於蘇軾的作文篇1妳說他用真摯的情感化成筆下四溢的文字,妳說他用理想的風格編織出壹個個豪邁的形象,妳說他將官場上的勾心鬥角揮灑成行雲流水從他身上淌過,對待人生的態度,即使經歷的失敗太多太多,他也都壹笑置之地放下……當我第壹次品味妳的詩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覺得字裏行間無壹處不吸引著我,仿佛讓我身歷其境的感覺。
這天有幸又閱讀妳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了解到詩人妳雖然41歲了,並且身處離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妳對現實卻充滿期望,我不禁的輕笑了:何曾幾時妳也是年少氣盛,在官場的險惡並沒抗擊了妳對政治的抱負(意誌)即使天公不作美,把妳貶離京州,清貧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遙自在,銷蝕不了他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從詩中,我看到了:妳在皎潔的月光下與絲絲涼意相交成影,好壹個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為何圓又明?妳豪爽地舉杯對月,壹股淡淡的'憂愁散開,沒有親人的陪伴,只有飲酒起舞,習習的古風伴隨妳的愁與情,交織、旋轉、傾瀉成壹曲散漫的樂章。庭院中彌漫著酒的醇香,妳說:豈望回朝做番大事業,卻終怕遭小賊誣陷,何時才是我施展抱負之時?但是話鋒壹轉,不禁想通,人的壹生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雖不能為帝王世家出謀劃策,但祈願天下人有難如何?這時,天空似明朗了幾番,壹時心中的陰霾猶如清風飄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詩人寫的詞,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寫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寫的很美卻無法與”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實,我並不懂得詩詞,但我只是靠感覺來發現,來察覺。很久,我才明白東坡肉是不是也與蘇軾妳有淵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沈浸在這中秋之夜這豁達的情懷裏,蘇軾,我也許並沒看透妳,但妳對祖國的熱愛,對壹切事物的豁達,我想,我會永遠銘記!
秋風般的拂繞,讓人著迷的詩文,歡愉著動人的音符,壹切都將被風深埋心底,傳頌遠方……
關於蘇軾的作文篇2既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妳出生於書香世家,從小就有著驚人的天賦,在妳二十四歲之時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為“百年第壹”。妳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壹。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遊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在妳踏入仕途多年之後,由於政治主張和新派不同,妳作詩諷刺新法,新黨網織“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把妳逮捕入獄。這就是史稱的“烏臺詩案”。妳被貶黃州之後沒多久,又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妳年幼的兒子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妳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準。妳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妳是如此地豁達樂觀,即使歷盡滄桑,仍然對生活充滿希望。後來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不幸的是新黨再度執政,曾諷刺新黨的妳成了眾矢之的,被貶惠州,接著又被貶到儋州,在宋朝,放逐儋州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壹等的處罰,但妳也沒有向新黨低頭,而是仰天長嘆: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多年的貶謫沒有讓妳就此沈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妳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妳有著有曹操的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我最愛的詩之壹。詩中,妳不與世人壹般淺陋庸俗,妳不畏懼風雨的吹打,妳不被官場仕途的黑暗和坎坷擊敗。“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無論如何,走到今天妳都已經不再糾結過去,曾經的事,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關於蘇軾的作文篇3我介紹的名人是壹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的名字叫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壹,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壹。
壹次,蘇母教蘇軾讀《後漢書》時,讀到了《範滂傳》,蘇母為範滂母子不畏暴,為了正義而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不禁放下書來,喟然嘆息。年幼的蘇軾也深深被感動,他問母親:“如果我長大後,跟範滂壹樣,不惜舍身就義,母親會允許嗎?”蘇母肅然答道:“如果妳能學範滂的樣,難道我就不能做到像範滂的母親壹樣嗎?”
蘇軾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成長,二十歲時已經是博通經史,寫起文章來,下筆數千言,毫不費力。1057年考中進士,做過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學士。但因其壹身正氣,不阿權貴,所以仕途坎坷。
對蘇東坡的天才世人皆知,就連他的政敵也十分贊佩。然而對蘇東坡天才的成因,歸結為他的天資超人是主流觀點,並沒有多少人了解他的天才同樣離不開勤奮和刻苦。
他三次抄寫《漢書》足見其勤奮。四十七歲被貶黃州時,他的生活是十分艱難的,除了承受極大的精神打擊之外,他還要去東坡開荒種地,維持壹家幾十口人的生活。勞動之余仍舊堅持寫作和學術研究。此間,他又開始了第三次手抄《漢書》的工作。手抄《漢書》,起先他是以三個字為題(即書中敘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個字,然後憑此將此事背記於心),之後以兩個字為題,這次只以壹個字為題,把《漢書》有關的資料背記下來。
他的朋友朱載上去拜訪他,任意挑選壹冊《漢書》,任意抽舉其中壹個字,蘇東坡立刻應聲背出幾百字的壹大段資料來,無壹漏錯。
他經常誦讀杜牧的《阿房官賦》,日子久了,就連侍奉他的老兵也能理解杜牧這篇賦的主旨了。
可見蘇東坡勤奮刻苦之程度。
蘇軾的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