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當我們都經歷了劫難後,兄弟之間的情誼還在,相逢的時候相視壹笑就把過去的恩仇全部忘記了。
這句詩出自魯迅<題三義塔> (1933年)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裏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建之。
奔霆飛焰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壹笑泯恩仇。
《魯迅日記》1933年6月21日:“西村(真琴)博士於上海戰後得喪家之鳩,持歸養之,初亦相安,而終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題詠,率成壹律,聊答遐情雲爾。”西村是壹個日本醫生。
①《管子·內業》:“大心而敢。”註:“心既浩大,又能勇敢。”
②劫波:梵語,印度神話中創造之神大梵天稱壹個晝夜為壹個劫波,相當於人間的四十三億三千二百萬年。
事情的原委是:在日軍侵華時期,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博士為了救援戰爭中的受傷者,於1932年2月作為“服務團長”到中國。在上海郊外的三義裏戰亂的廢墟裏,發現了因饑餓飛不動的鴿子,便帶回日本,取名“三義”,精心餵養。為了表達兩國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鴿子後,作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這只帶回日本的鴿子後來遭遇黃鼠狼的襲擊死亡,博士及周圍人在悲痛之余決定將其立冢掩埋。出於對魯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書壹封細說原委,並將自己畫的鴿子壹並寄給在上海的魯迅,表達了日中兩國友好的願望。魯迅先生於是寫成上述著名詩篇。據1933年6月21日的《魯迅日記》:“西村(真琴)博士於上海戰後得喪家之鳩,持歸養之,初亦相安,而終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題詠,率成壹律,聊答遐情雲爾。”原題註說“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裏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建之。”
西村博士在1956年72歲時去世,“三義冢”壹直得到其家人的誠心供養。1981年其孫女柳澤和子遷居時,亦同時將“三義冢”移往在豐中市的庭院。1986年10月,為紀念建市50周年,豐中市決定將“三義冢”碑石移入中央公民館。2002年在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際,“三義冢顯彰會”向市民募集“凈財”,對詩碑整修壹新,作為和平與友情的象征,成為豐中市的歷史文化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