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請大家描述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國際主義會有哪些行為?

請大家描述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國際主義會有哪些行為?

愛國主義:是指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壹種積極和支持的態度。這裏的“祖國”可以是壹個區域或者城市,但是愛國主義壹般用於某個國家或者聯邦。愛國主義包含了這樣的態度:對祖國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強烈希望保留祖國的特色和文化基礎;對祖國其他同胞的認同感。“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有著緊密的聯系,並通常被作為同義詞使用。嚴格地說,民族主義是壹種意識形態,它經常宣揚愛國主義是壹種有需要並且合適的態度。(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與愛國主義的表達都有可能會否定其他人的“祖國”,盡管這並不必要。)

愛國主義隱含了壹層道德規範: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國”(無論是何種定義)是道德的標準或價值。“我的國家不壹定總是正確的”這句名言便是此種信仰的極端(這句名言可能來自於對美國海軍軍官斯蒂芬·迪凱特或內戰將領卡爾·舒爾茨的誤引)。此外,愛國主義還暗示著個體應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和團體利益之上。在戰爭時期,這種犧牲會擴大至獻出自己的生命。為祖國戰死沙場便是壹種極端愛國主義的原型。

愛國主義的流派

愛國主義可分為三種流派

個人愛國主義

個人愛國主義是壹種感性、自願的愛國主義。這種類型的愛國者有著某種確定的愛國觀,如對國旗保持尊敬;不僅如此,他們經常堅持認為,所有的公民,都應該具有與其本人相同的愛國觀,而不允許有例外。這種愛國主義在結構上與其它的價值觀理念/運動相似,其政治上的表現為,力圖讓其本人的價值觀得到更好的法律支持。這種結構上的相似可以在以下例子中得以說明:曾被提議的兩條對美國憲法的修正案中,壹條意圖加強基督教價值觀 -- 有力地禁止同性婚姻,另壹條則意圖加強愛國主義價值觀 -- 禁止褻瀆國旗。

官方愛國主義

官方愛國主義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內容的愛國主義,不管在什麽情況下,所有政府總會促進之。它是國家自身的邏輯推論,其法理基礎是“國家為政治社會的公***福利的表現”。國家紀念碑、 退伍軍人節、偉人/歷史事件紀念節等,都是官方愛國主義的典型例子。政府可能會出於各種原因,發動壹些愛國主義運動,來提升公民對國家與國家標誌物的認同。

符號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極度依賴於標誌性的行為,如:升國旗、唱國歌、參加大型集會、在車駕上貼上愛國的標簽等各種在公眾場合宣告對國家的忠誠的行為。在戰時,符號愛國主義常用於提升士氣、增加戰時的努力。而在和平時期,愛國主義並不能像戰時那樣方便的衡量對國家的貢獻,但並不為愛國者所拋棄。例如,在平日的政府場所向國旗敬禮的行為,被視為是與在戰場上向國旗敬禮同等愛國程度的行為。

愛國主義的道德規範

愛國主義道德規範中最重要的壹條就是相比其他國家的人,妳對同胞的道德責任更大。愛國主義中的利他主義是有選擇性的。對愛國主義道德規範的批評大多集中在它的道德偏向上,保羅?剛伯格(Paul Gomberg)曾拿愛國主義和種族主義比較。但是有壹種觀點認為每個人對所有人類的道德責任都壹樣。這被稱為世界大同主義。(事實上,很多愛國主義者情願把持這種觀點的人稱為通敵者)。

愛國主義表達了對某壹特殊公民或者政黨的價值偏好。泛世者並不認同這種特殊的偏好。他們選擇壹種更加寬闊的價值體系作為替代。在歐盟,像荷伯馬斯(habermas)這樣的思考者倡導壹種以歐洲為整體的愛國主義,但是不幸的是歐洲的愛國主義大多局限在壹國內,並常常帶有懷疑整體歐洲的特點。

壹些把宗教的位置放在母國之上的信教者經常招致愛國主義者的懷疑和敵意。舉個例子,在美國境內經常遭受這種懷疑的是天主教會和穆斯林教會。在美英兩國,天主教會對教皇忠誠甚於對國家的忠誠。因此,作為教會得力助手的哥倫布騎士會把愛國主義當作其四項美德之壹。而穆斯林則把高於國家的忠誠獻給伊斯蘭教會。其他團體發現很難在宗教信仰和愛國行為之間找平衡點。耶和華見證人(基督教的壹派)和門諾會則選擇堅決抵制任何顯示愛國主義象征的活動。

愛國主義的擁護者則把它所代表的道德規範當作壹種美德。在哲學家阿拉斯戴爾(Alasdair MacIntyre)的著作《愛國主義是美德嗎?》中,他指出壹個時代對道德概念的原則建立在對來源地等偶然特性的盲目崇拜上(意指非理性),因此也就拒絕愛國主義可以選擇這壹觀點。他認為應該建立壹種可以替代的道德概念,這種概念可以和愛國主義同時相存。查爾斯(Charles Blattberg)在《從多元主義政治到愛國主義政治》中也闡述了類似的愛國主義觀念。

要把愛國主義當作壹種美德就得面對壹個問題,那就是愛國主義者之間經常沖突。交戰雙方的士兵都覺得自己很愛國,於是就制造出壹個道德兩難的境地。(如果愛國主義是種美德,那敵人也是好人。那為什麽要殺他們呢?)

在各個國家裏,政客們會利用愛國情緒來攻擊他們的政敵,隱約或者明顯地指責政敵背叛國家。小眾可能會拒絕大眾覺得理所當然的愛國主義忠誠。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被排除在政黨之外所以也沒有理由為它自豪。澳大利亞關於"對歷史的黑臂章回顧"就是這種沖突的例子。保守派首相約翰?豪沃德(John Howard)—他當然把自己當成百分百的澳大利亞愛國者—在1996年說:

對我國從1788年以來的歷史回顧中發現我們的歷史不過是壹個令人羞恥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帝國主義,資源濫采,種族主義,性別主義和其他各種形式的歧視。

在美國,愛國主義的歷史壹直因為以下原因被指責。它們是:對哥倫布之前的土著的滅絕政策,大西洋奴隸貿易,民族驅逐,和針對領土擴張中的侵略行為。

愛國主義經常被描寫成正面的民族主義(它經常代表著壹些負面含義)。許多作家認為愛國主義區別於民族主義的地方是愛國主義具有較少的攻擊性和對其他人的仇恨,還有它的防衛理念和對社會的正面作用。但是其他壹些作家認為兩者區別很小,就看妳怎麽看了。

~~~~~~~~~~~~~~~~~~~~~~~~~~~~~~~~~~~

民族主義:主張以民族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壹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既民族至上上的觀念。

民族與民族主義

要想了解民族主義,首先要知道什麽是民族.民族是指人們在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形成的有***同語言、***同文化生活以及表現於***同的民族文化特點上的認同自身的為壹個團體的穩定***同體。

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的區別

首先要區分民族和國家的差別,國家主義是以國家之上(例:蘇聯).而民族主義是以民族至上.

民族與民族***同體

民族***同體壹詞並非空穴來風,民族***同體指多個民族在同壹地域(既國家),同壹政治經濟生活下發展出的團體,而各民族之間沒有過多的文化上的聯系.

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

不可否認民族也以血緣的形態呈現,但他們的差別太大,種族主義指壹種自我中心的態度,認為種族差異決定人類社會歷史和文化發展,認為自己所屬的團體,例如人種、民族或國家,優越於其他的團體,屬於壹種極端偏激的思想,也是掌權者對外族隔離壓迫的工具.

民族主義與民族觀念的差別

雖然民族主義的理論誕生於並不代表我國歷史上沒有民族這兩個詞.民族主義只是讓民族觀念系統化,理論化.

歐洲民族主義的誕生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之《想像的***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利婭·格林菲爾德(Liah Greenfeld)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壹員”。其準則可包含***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但於今最主要者或為族群意識(ethnicity),即種族上之歸屬與躋身其中之地位。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民族主義以民族特色看待人類活動。各民族有其民族表征(national symbols)、民族特色(national character)、民族文化(national culture)、民族音樂、民族文學( national literature)、 民俗(folklore),甚至在若幹例子中,尚且帶有民族宗教(national religion)。個人作為民族之壹員,***享民族性價值體系與民族認同,敬佩民族英雄,進食民族性菜肴,從事民族性運動。

因民族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nation)壹詞常錯誤地被等同於這些國家政府(state)。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ethos)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法統”(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倫。梵諦岡是為了天主教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裏發為另壹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法統之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壹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壹主義(irredentism)、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註意這些極端類形的民族主義.

中國民族主義的誕生與發展

中國民族主義是從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即民族,民主,民生)誕生的.在清帝國民族壓迫赤裸裸的暴露在被奴化的漢人眼前,越來越多的漢人醒悟了.但最後,"三民主義"變成了"新三民主義",把民族改成了民族***同體,這可以說是民族主義在中國消失.

對民族主義的爭論

民族主義的壹般性定義極為廣泛,其爭議遍及古今。民族主義的例子極其多樣,論及民族主義不時引致極端性的情緒,使得表述並定義民族主義極為困難。壹個反覆發生的爭議是,人們以自身地區性的經驗來定義民族主義。對布列塔尼的民族主義者而言,國家民族主義與文化民族主義之爭為論戰焦點;對其他地區而言,其間的差異或無關緊要。民族主義的支持者經常擔憂,因民族主義沖突所產生的負面結果、種族沖突、戰爭、與內政上的沖突,會歸結至民族主義本身,導致旁人以負面角度看待民族主義的壹般性觀點。他們認為經由最負面的觀點看待民族主義為扭曲原意。過份強調爭端,定將對壹般性爭論的註意力轉移至民族國家的特征等個案。

民族主義者的運動不壹定聲稱自己的國家優於他國。他們或者就是主張,壹個民族在容許自治的情況下,最好能夠分離,即民族自決之原則。然而,這經常承受來自有不同身份認同與法統的“敵對陣營”作意識型態上的攻擊。在以巴沖突中,雙方皆主張對方並非真正的民族,故無權建國;沙文主義(chauvinism)與極端愛國主義(Jingoism;主張對外實行戰爭政策)過份主張民族間的優越性;民族性的刻板印象極為常見,多具侮辱性。以上這些都是民族主義運動者擡頭的現象,也值得註意,但不足以成為民族主義的壹般性理論基礎。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者幾乎全然自認為本國優於他國,而最極端的民族主義甚至會尋求摧毀非我族類的文化,導致種族滅絕以及世界性的浩劫。

~

~~~~~~~~~~~~~~~~~~~~~~~~~~~~~~~~~~~~~

國際主義:馬克思主義關於國際無產階級團結的思想,是國際***產主義運動的指導原則之壹.(<現代漢語詞典>)

國際主義是指無產階級堅持國際團結的根本觀點,它的基礎是全世界各國無產階級具有***同的利益和奮鬥目標。國際主義要求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反對剝削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建設社會主義的鬥爭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

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是相統壹的。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是從本國人民和世界各族人民***同的根本利益出發的。離開了對祖國的愛戴,就談不上實行國際主義;離開了祖國的獨立富強,也不能很好地堅持和履行國際主義義務。離開國際主義的愛國主義,是不徹底不完整的;離開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是空洞的,沒有根基的。

實行國際主義是各國無產階級的應盡的義務。無論哪個國家和民族的無產階級,都肩負著消滅剝削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實現***產主義的歷史使命。無產階級只有解放了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無產階級自己;只有堅持國際主義,才能實現***產主義;只有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才能取得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