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為: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壹路上反復吟誦著,思考著,總覺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夠貼切。後來改為“過”字,讀了幾遍,又嫌不好;又改為“入”字——“春風又入江南岸”,咦,這象什麽話?不好!他自言自語著,然後又改為“滿”字——“春風又滿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話了,詩人又拋棄了“滿”字,跑了十多裏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卻總是找不到壹個妥貼的字眼。最後,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見的綠色的山、綠色的水、綠色的田野和草木……綠,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嗎? 何不用壹個“綠”字呢?於是詩人大聲吟誦道:
“春風又綠江南岸”——好壹個“綠”字!
王安石到此才確定用“綠”字來取代“到”、“過”、“入”、“滿”等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