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建築而言,愛晚亭在我國亭臺建築中,影響也非常深遠,堪稱亭臺之中的經典建築。對於愛晚亭,可以用壹個字來形容它,就是“古”。愛晚亭既有古形,又具古意,兼擅古趣。
愛晚亭是壹座典型的我國古典園林式亭子,它按重檐四披攢尖頂建造,重檐即兩套頂,這使得整個亭子顯十分有氣勢和穩重。四披即采用4條斜邊,向中心凝聚成壹點而形成的頂棚結構就叫做“攢尖頂了”。
攢尖頂使得整個亭子有壹種向心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也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重“中庸”、重“立身”、重“大壹統”等儒家思想的體現,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
從外面看來,愛晚亭整體穩重卻不顯笨重,這是為什麽呢?原來我們的古人,在建造愛晚亭的時候,想到了壹個十分巧妙的構思。
沿著4條脊往檐角看去,可以發現檐角是向上飛翹的,就像壹只展翅欲飛的鳥,或者想要翩翩起舞的蝴蝶,這樣就使得亭子有了壹種輕巧活潑、飄逸的感覺。
再加上愛晚亭的丹柱、碧瓦、白玉護欄和彩繪藻井,無壹不反應這座百年名亭的古樸之美。
愛晚亭三面環山,東向開闊,有平縱橫10余丈,紫翠菁蔥,流泉不斷。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楓林,深秋時紅葉滿山。
再來談談它的古意。我國古建築都很註重風水,也就是譬究陰陽五行,這在愛晚亭上也有體現。
愛晚亭背靠嶽麓山主峰碧虛峰,左右各有壹條山脊蜿蜒而下,前則遙望滔滔湘水。這種地勢正符合我國古代傳統的四相布局,即左青龍,右白虎,後玄武,前朱雀。
而且這兒三面環山,林木茂盛,屬木。小溪盤繞,半廟方塘,屬水。亭子坐西面東,盡得朝暉,屬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橫陳,屬土。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於是亭子塗以丹漆,便五行齊備,大吉大利了。
另外,愛晚亭還是壹座飽經磨難的亭子。過去,愛晚亭這兒滿目瘡痍,羅典建築愛晚亭的時候是花大氣力進行了修整的,他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愛晚亭煥發出勃勃生機。
後來,愛晚亭又屢毀屢修,屢修屢毀,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才得到全面的修復。愛晚亭現已成為古城長沙的標誌性建築。
在古代眾多的亭中,有的因前人借“亭”抒情,留下名篇,有的更因詩得名成為名勝,至今仍被人傳誦。而愛晚亭不但是建築上璀璨奪目的磯珠,而且歷代騷人雅士題寫在亭柱上的楹聯也是壹朵玲瓏別致的藝術小花,使人增趣,給人解頤,同時也使這些亭錦上添花。
其中最有名的對聯要數愛晚亭上羅典的那副對聯了,寫道:
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
峽雲深翠滴,壹雙馴鶴待籠來。
聯中“山徑”,“峽雲”切地切景,“晚紅”、“深翠”達意應時,“舒”、“滴”生動傳神,均富於畫意詩情,意象炎欠動。500夭桃是個概數,自宋代開山後,由朱熹“道南正脈”為理學朝宗,其中所植夭桃何止500。
這副改後的對聯描繪了山徑向晚、新桃成林、桃花盛開,紅艷的花色與晚霞相互輝映,以及清風峽內雲煙繚繞、翠色欲滴、馴鶴待歸、人鶴相期的美好、寧靜、閑適、祥和的景象。
對聯寫景,卻超越了風景。寫人,又潛藏於景物中,在人與自然相互依存之間,暗藏著教與學、師與生的和諧關系,喻義於聯,意味深長,令人贊詠不已,並領悟到壹定的哲理。
後來,羅典的門生歐陽厚均當山長,又題了壹副對聯:
紅雨徑中,記侍扶鳩會此地;
白雲深處,欲招馴鶴待何年。
正是因為這些詩文,愛晚亭的名聲漸漸大了起來,吸引了無數文人騷客來愛晚亭遊覽,並且寫下了很多美妙的詩句。清代學者歐陽厚基的七律《嶽麓愛晚亭》就非常有名,寫道:
壹亭幽絕費平章,峽口清風贈晚涼。
前度桃花鬥紅紫,今來楓葉染丹黃。
饒將春色輸秋色,迎過朝陽送夕陽。
此地四時可乘興,待誰招鶴***翺翔?
詩中“壹亭幽絕費平章”,開篇即點明題目並領起全篇。“壹亭”照應題目中之“愛晚亭”,“幽絕”為愛晚亭及其周圍的景色定位,恰到好處,壹字不移,“平章”者,即品評也,雖然對絕佳的風物不易評說,但全詩卻都是作者詩化的評論品賞。
據明代《嶽麓誌》記載:“當溽暑時,清風徐至,人多憩休。”愛晚亭在清風峽口,“峽口清風贈晚涼”切地切景,而擬人化的“贈”字生動新鮮。
“前度桃花鬥紅紫,今來楓葉染丹黃”,頷聯兩句分寫春之桃花秋之楓葉,“紅紫”與“丹黃”兩個表顏色的詞分別綴於句尾,色彩鮮明炫人眼目。
愛晚亭前的池塘邊有桃樹數株,詩人以“鬥”來形容春來時盛開的桃花。
紅楓如火,唐代詩人劉禹錫早就說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了,杜牧也早就說過“霜葉紅於二月花”。
而此詩的頸聯的創造性,在於歌詠秋光之美時,上下兩句分而賞則是珠圓玉潤的“句中對”,即“春色”對“秋色”,“朝陽”對“夕陽”,合而詠之則是唱嘆有情的“流水對”,而在頷、頸兩聯中,“鬥、染、輸、送”4個動詞在同壹位置的運用,也可見詩心之妙。
歐陽厚基為權沅州府學教諭,終桂東縣學教諭,畢生“傳道授業解惑”,不以功名或詩名鳴世,但是他的文采卻非常出眾,愛晚亭也因他寫的這首詩而更加有名了。
從愛晚亭後右側,穿過楓林橋,有壹座供遊人憩息的小亭,亭中央放置壹張立方體石桌,上有“二南詩刻”。詩前有湖南高等學堂監督程頌萬寫的題記。
所刻二南詩,即宋代張木式寫的《青楓峽詩》和清代錢澧寫的《九日嶽麓山詩》。
全文如下:
宣統三年秋,補茸愛晚亭,刻南軒、南園二先生詩,並征羅鴻臚故事,書“放鶴”兩字,以永嘉遊。
程頌萬並記。張南軒先生青楓峽詩“扶疏古木矗危梯,開始如今幾攝提?還有石橋容客坐,仰有蘭若與雲齊;風生陰壑方鳴籟,日烈塵寰正望霓。從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攜。
錢南園先生九日嶽麓山詩雨歇江平政亦閑,相尋故事壹登山,紅萸黃菊有深味,碧澗丹崖俱凈顏,北海碑看落照裏,南軒座接清風間,歸歟且住窮幽興,細數林鴉幾隊還。
石刻前記中提到的羅鴻臚,即羅典,他主講嶽麓書院達27年之久。性喜放鶴。這些詩詞,都成為了愛晚亭豐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