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 朝代:宋朝|作者:董嗣杲 有聚無分比蒜強,春苗數尺紫莖長。 青蒼暗接多重葉,紅白爭開五月涼。 罔使蒸□□食氣,只堪當肉潤吟腸。 山古櫻筍同時薦,不似花心瓣瓣香。
山丹花 朝代:宋朝|作者:董嗣杲 知是何峰秀所鐘,曾因手種得仙翁。 暑須怯裊粘金穗,涼瓣嗔封迸柿紅。 撲賣有聲傳寂晝,幽妍無力借薰風。 窯瓶插滿清香烈,欹枕探吟鄙鹿蔥。
陳宓·關於贊美百合花的古詩句
山丹五本盛開·今年丹荔逐南風 朝代:宋朝|作者:陳宓 今年丹荔逐南風,獨有名花發舊叢。 似恨庭前絳囊少,殷勤來獻繡球紅。
山丹五本盛開·簇簇丹葩巧作叢 朝代:宋朝|作者:陳宓 簇簇丹葩巧作叢,開時兩月受薰風。 北人見此應偷眼,未羨猩唇鶴頂紅。
劉克莊·關於贊美百合花的詩詞名句
山丹 朝代:宋朝|作者:劉克莊 偶然避雨過民舍,壹本山丹恰盛開。 種久樹身樛似蓋,澆頻花面大如杯。 怪疑朱草非時出,驚問紅雲甚處來。 何惜書生無事力,千金移入畫欄栽。
楊萬裏·贊美百合花的詩句
山丹花 朝代:宋朝|作者:楊萬裏 春去無芳可得尋,山丹最晚出雲林。 柿紅壹色明羅袖,金粉群蟲集寶簪。 花似鹿匆還耐久,葉如芍藥不多深。 青泥瓦斛移山菂,聊著書窗伴小吟。
李白贊美百合花的詩句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 但見瀑泉落,如潈雲漢來。聞君 *** 圖,島嶼備縈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澤古苔。幽緘倘相傳,何必向天臺。
陸遊·關於百合花的古詩
睡起·睡起倀倀扇嬾搖 朝代:宋朝|作者:陸遊 睡起倀倀扇嬾搖,枕痕著面未全消。 山丹石竹俱零落,孤蝶飛來伴寂寥。
擴展閱讀:形容百合花的唯美句子
晚風吹起,我仿佛又聞到陽光下,山坡上,叢林間,野百合花那淡淡的,若有似無的香味。
百合花的底部有壹片粉紅色,那粉紅色好似美人臉上的紅胭脂;又好似壹位羞紅了臉的小姑娘,非常美麗。紅棕色的花蕊是月牙形的,掛在花朵裏面。只要風壹吹,它就會像風鈴壹樣搖晃。
合花是壹種雌花,花的中間有壹根淡綠色的花柱,花柱的最上面是壹個小小的柱頭,陽光壹照,亮閃閃的,如同光滑的絲綢。
有壹種長著美麗嬌艷的花朵,細長細長的身體猶如壹位亭亭玉立的女子,花瓣微微向下卷曲,構成了美麗的百合花。
雨後的曠野上,那朵百合花,在黎明,微笑著欣賞遠處的日出,燦爛的笑臉上還殘留著昨日哭泣的淚痕。
喜歡百合的清香,喜歡百合那純白的顏色,那純白如每壹顆純善人的心,多麽清香的味道,真如純善人格的芬芳呀!
崖壁上長滿了紅彤彤的百合花,在晚霞映照中隨風搖曳,山雀在花叢中翻飛,蜂蝶在花間翩躚起舞,壹抹余輝描繪出壹幅山鄉美景。
百合花在微風來回撫動,如柳絲般輕捶,白色的曠野,那花瓣上,輕垂著晶瑩的露珠。?
百合花那片片純白的花瓣相抱在壹起,守護著那清香的花蕊,外在,純白優雅,內在,清香彌漫。
百合花那味道,沒有刺鼻濃味,只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這淡淡清香不招惹蝴蝶與蜜蜂。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白,滿山遍野的芳香,站直了身子,在風的吹動下,舞出美麗的英姿!
清晨,嬌嫩的百合花就像壹個美麗的姑娘在微風下,翩翩起舞,散發出迷人的香味。
那嬌柔的花瓣,優美的形態,宛如壹位位閉月羞花的仙女在翩翩起舞,高貴典雅,婀娜多姿,而那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則羞羞答答的低著頭,仿佛是壹位害羞的少女,掩面而笑。
皎潔無暇晶瑩雅致的百合花花朵,立刻放到鼻子前聞了又聞,頓時,壹股清香氣息迎面撲來。
百合花的花瓣很長,兩頭是尖的,中間最寬,形狀很像橄欖球,也像壹個大喇叭,如果靠近它,就會聞到壹股淡淡的清香,那種清香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氣爽。
百合花那潔白無暇的“雲裳仙於”,清新的葉子泛著綠意,潔白的花朵初綻嬌嫩,時不時傳來陣陣淡淡的清香。
百合花長著壹根很長的莖,莖上有許多嫩綠的葉子,它們成螺旋狀分布.莖的最頂端掛著許多鈴鐺似的百合花,發出陣陣香氣,輕淡輕淡的,清香宜人。
百合花的花瓣是橢圓形。顏色潔白,但也滲透看淡淡的紫色。它全緣突起,裏面正中睡著壹們身披淡綠色外衣的小天使,在微風中怒放著鮮艷的色彩。
百合花剛長的花骨朵兒是含苞待放的,百合花開起來時是白色,就好像在向人們展示它美麗的身姿,壹陣風把百合吹彎了腰,可百合依然站立著。
白白的花瓣純白如雪,比起那些五顏六色或者大紅大紫的花,百合看起來更純潔壹些,當花開的時候,零零星星的點綴在山野綠茵之間,到處彌漫著百合的香氣。
形容百合花的成語
成語: 白璧無瑕 拼音: bái bì wú xiá
解釋: 潔白的美玉上面沒有壹點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無缺。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問:‘不曾博覽空王教略,借玄機試道看。’師曰:‘白玉無瑕,卞和刖足。’”
成語: 冰清玉潔 拼音: bīng qīng yù jié
解釋: 象冰那樣清澈透明,象玉那樣潔白無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於女子)。
出處: 漢·司馬遷《與摯伯陵書》:“伏唯伯陵材能絕人,高尚其誌,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