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的拼音是:píngshū。註音是:ㄆ壹ㄥ_ㄕㄨ。結構是:評(左右結構)書(獨體結構)。詞性是:名詞。
評書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評書píngshū。(1)曲藝的壹種。壹人演說,通過敘述情節、描寫景象、模擬人物、評議事理等藝術手段,敷演歷史及現代故事。北方語系通稱評書,南方多稱“評話”,也有稱“評詞”的。
二、引證解釋
⒈評論書法。引元王惲《<顏魯公書譜>序》:“東坡雲:評書兼論其平生,茍非其人,雖工不貴。”元黃_《跋荊公帖》:“今觀此帖,風神_逸,韻度清美,臨學之家,宜有取焉,評書者未可以彼而廢此也。”⒉曲藝的壹種。多講說長篇故事。引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封臺》:“戲劇之外,又有托偶(讀作吼)、影戲、八角鼓、什不閑、子弟書、雜耍把式、像聲、大鼓、評書之類評書抵掌而談,別無幫襯。”《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妳要知這話的原故,竟抵得壹回評書。”老舍《茶館》人物表:“鄒福遠--男。四十多歲。說評書的名手。”
三、國語詞典
壹種民間曲藝。是壹種全靠嘴說的個人表演,表演者以壹把折扇、壹塊驚堂木將歷史演義和章回小說的故事,敘述得活龍活現。評書的場所,初在農村露天空地,後在茶館裏。
四、網絡解釋
評書評書,又稱說書、講書,廣東粵語等地區俗稱講古,古代稱為說話,是壹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口頭講說表演藝術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各地的說書人以自己的母語對人說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壹部分。清末民初時,評書的表演為壹人坐於桌後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裝為長衫;至20世紀中葉,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說演,服裝也較不固定。而在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後,在電子媒體及推廣普通話的沖擊之下,壹些方言的說書文化日漸式微,處於瀕臨消失的狀態,但還仍然有其活力。
關於評書的詩詞
《評書絕句·曼生似是矜才氣》《評書·我非識字空有誌》《評書絕句·寐叟於書苦煉研》
關於評書的詩句
別畫評書知真眼評書說畫算新交評書草聖優
關於評書的成語
評功擺好月旦評評頭品足盡信書不如無書打謾評跋評頭論足品頭評足評頭論腳品評卓逸
關於評書的詞語
品頭評足評頭論足評頭論腳打謾評跋自我批評好評如潮品評卓逸評功擺好問柳評花月旦評
關於評書的造句
1、家喻戶曉的袁闊成、田連元、劉蘭芳、單田芳幾位評書表演藝術家,無壹不是從遼河畔走進空中書場、電視書場的。
2、收音機裏經常會播放劉蘭芳、單田方老師的評書,為了不遺漏其中壹天的章節,我放學後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往家裏跑,然後直奔夥伴家去聽評書。
3、未曾進過學堂,卻通過“旁聽”積累了大量書本知識,善講評書、唱彈詞,即席評唱更是他的表演絕活。
4、他的評書,講得娓娓動聽,把聽眾全給聽得津津有味。
5、小時候,廣播裏最讓我著迷的欄目就是評書連播。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評書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