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1.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壹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壹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壹之間發生的壹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壹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壹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壹。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裏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壹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裏萬裏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壹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醜,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壹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壹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壹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2.這是壹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壹個又壹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著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張角,張梁,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非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

我總想著,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壹位先生.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卷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欲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壹幕幕勾心鬥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誌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彌漫與滲透著的是壹種深沈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讀《三國演義》有感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壹本彩圖本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內容真是太精彩了,我壹連看了三遍,還覺得不過癮.現在,妳只要任意指出書中的壹幅插圖,我就能馬上說出這是描寫哪壹場戰爭的或是描寫哪個英雄人物的.

這本書人物描寫栩栩如生,故事敘述有聲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周瑜,有陰險狡詐的董卓,曹操,還有英勇善戰的關羽和趙雲.其中,我最喜歡,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雖然周瑜和諸葛亮壹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他心胸狹窄,處處為難諸葛亮,想盡辦法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枝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按軍法處置.而諸葛亮卻以國家大事為重,顧全大局,從容應對,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他才是壹個真正的,充滿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讀後感:

《水滸傳》是壹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壹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壹點上,許多人是***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壹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誌,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壹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壹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壹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壹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壹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壹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壹面。這的確是壹本非常耐人尋味的壹本書。 相關資料 《水滸傳》,明代長篇小說,是民間無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體創作的成果,其成書經歷了壹個漫長的流傳演變過程。《水滸傳》描寫的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6),因聲勢極盛,便在民間產生許多奇聞異說,流傳中不斷得到無名作者的加工增飾。施耐庵就是在長期民間傳說、民間說話藝術和元雜劇水滸戲的基礎上加工成書的。又題為《忠義水滸傳》,通行本簡稱《水滸》。壹般認為是施耐庵著,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四大名著之壹。 《水滸傳》是壹部著名的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市井風情,社會景觀。梁山好漢最引人註目,他們俠肝義膽,敢報天下不平,其性格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 《水滸傳》在藝術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寫出了復雜的性格內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環境的依據,同時隨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發展。人物形象帶有理想色彩,同時又深深地紮根於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滸傳 》不單以情節的生動緊張取勝,還有較豐富真實的細節描寫。由於小說在民間口語的基礎上創造出壹種通俗、簡練、生動、富於表現力和想象力的文學語言。與內容相適應,前70回連環套式的藝術結構也獨具特色。 《水滸傳》善於通過人物的行為、語言來揭示復雜的內心世界,它不允許對人物外貌、內心活動做遊離情節外的過多交待,而要求通過語言、行為、矛盾沖突表現人物的個性。《水滸傳》不僅繼承,而且進壹步發展了這壹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

好句(還有賞析):

水滸傳》讀書筆記(壹)--醉打蔣門神

武松殺死了西門慶,就被發送了孟州充軍,又在十字坡結識了張青和孫二娘。但是這些都不夠精彩,唯獨這集裏的武松醉打蔣門神最為精彩。

本集中,武松為了個人的友誼而去幫助施恩奪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這兩點,就知道他有著放任壹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蔣門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裏找茬,然後把蔣門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這能證明武松是個粗中有細的人。

他在挑逗時還可分成幾個細節,三次換酒,之後說讓蔣門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飽不讓,就和他們打了起來(這裏包括蔣門神)。

他在禽了蔣門神之後,又怕他告官,在說要求蔣門神的第三件事時,卻怕他告官和以後再把快活林奪回來,所以讓他離開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開出武松多麽的細心。

《水滸傳》讀書筆記(二)--沂嶺殺四虎

李逵見宋江父子團聚後,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縣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親。

去時,途上遇見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脅,李鬼戰敗求饒,說他尚有九十歲老母,殺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壹塊殺了。李逵可憐他,便饒了他,而且還給了他壹錠銀子,讓他走了。

我覺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這樣的人,所以就讓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讓李逵把他殺死。壹是作者可以出壹下氣,二是讓那些讀者也贊同他,並看完後有壹種豪邁氣質,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殺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後來的李逵背著老母過沂嶺時殺虎的場景最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後發現老母不見了,又發現兩只小虎和兩條人腿,憤怒之下殺死小虎,公、母虎分別來尋仇都被殺。

只可惜殺了虎,還被人請到家裏做客,後又被擒。這讓人看完之後,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見作者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