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女,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杜甫·唐 譯文:有壹個美艷絕代的佳人,隱居在僻靜的深山野谷。
她說:“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與草木依附。想當年長安喪亂的時候,兄弟遭到了殘酷的殺戮。
官高顯赫又有什麽用呢,不得收養我這至親骨肉。世情本來就是厭惡衰落,萬事象隨風抖動的蠟燭。
沒想到夫婿是個輕薄兒,又娶了美顏如玉的新婦。合歡花朝舒昏合有時節,鴛鴦鳥雌雄交頸不獨宿。
朝朝暮暮只與新人調笑,哪還管我這個舊人悲哭?”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渾濁濁。變賣首飾的侍女剛回來,牽拉蘿藤修補著破茅屋。
摘來野花不愛插頭打扮,采來的柏子滿滿壹大掬。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單薄,夕陽下她倚著長長青竹。
2、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壹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歌》李延年·西漢 譯文: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壹眼,將士棄械,墻垣失守;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壹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娘呀,常常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
縱然如此,也不能失去獲得佳人的好機會。美好姑娘世所難遇、不可再得! 3、繡幕芙蓉壹笑開。
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壹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浣溪沙·繡面芙蓉壹笑開》李清照·宋 譯文:壹個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開,斜墜的雲鬢,雙手襯著雪白的香腮。她的眼波靈活可動就像能說話壹樣。
壹臉的溫情飽含著深韻,筆下的紙箋寫了壹半上面全是寄托自己嬌嗔和思念的話語。月上闌幹,花的影子不斷移動,正是情人約會重聚的好時光。
4、巧笑知堪敵萬幾,傾城最在著戎衣。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壹圍。
——《北齊二首》李商隱·唐 譯文:哪知甜甜的笑足以抵過君主日理萬機,身穿戎裝的馮淑妃在後主看來最是美麗。晉陽已被攻陷遠遠拋在了後主腦後,馮淑妃請求後主再重新圍獵壹次。
5、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譯文:子夏問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麗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來打扮埃’這幾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孔子說:“這是說先有白底然後畫畫。”
子夏又問:“那麽,是不是說禮也是後起的事呢?”孔子說:“商,妳真是能啟發我的人,現在可以同妳討論《詩經》了。”。
2. 各位,假若要妳擬壹古文征婚啟事,妳會怎麽寫呢某郎,高丈余,虎背熊腰,俊。
且胸藏萬卷詩書,才高八鬥;腰懸壹方青劍,技冠群芳。跨下進口寶馬,掌上可視電話,出入皇室若無人之境。
系京都八十萬禁軍文武總教頭也。 甚獨,求偶。
自曰粗人,願覓壹溫柔紅袖添而香之,調而和之。不必花容月貌,傾國傾城,但求清秀可人,蘭心蕙性。
不必琴棋書畫大滿貫,有壹技而能精之最善。則攜手相將,上精忠於國民不負蒼生,下仁孝於庭堂安享天倫。
將情付明月,其心可鑒。 君若有意,則請壹德藝雙馨之老前輩於秘書監詳敘其情,再做定奪。
有專人禮待,薄酒相奉,不壹而足。倘能帶君之女工針指活兒若幹***賞,甚妙。
切記:偷窺吾財者,止步!垂涎吾位者,免談!貪食惰怠者,勿來!虛榮淫艷者,不見!須知:名利財權,如過往雲煙,曇花壹現。今日廣廈,明日殘垣,誰可知之?惟真之壹字,萬古不變!正是:勤則立世,儉則持家。
因國事繁忙,謝絕登門造訪,否則,放惡狗咬之,惡臉惡語相向,逐出院外,多有得罪,見諒。 。
3. 各位,假若要妳擬壹古文征婚啟事,妳會怎麽寫呢某郎,高丈余,虎背熊腰,俊。
且胸藏萬卷詩書,才高八鬥;腰懸壹方青劍,技冠群芳。跨下進口寶馬,掌上可視電話,出入皇室若無人之境。
系京都八十萬禁軍文武總教頭也。 甚獨,求偶。
自曰粗人,願覓壹溫柔紅袖添而香之,調而和之。不必花容月貌,傾國傾城,但求清秀可人,蘭心蕙性。
不必琴棋書畫大滿貫,有壹技而能精之最善。則攜手相將,上精忠於國民不負蒼生,下仁孝於庭堂安享天倫。
將情付明月,其心可鑒。 君若有意,則請壹德藝雙馨之老前輩於秘書監詳敘其情,再做定奪。
有專人禮待,薄酒相奉,不壹而足。倘能帶君之女工針指活兒若幹***賞,甚妙。
切記:偷窺吾財者,止步!垂涎吾位者,免談!貪食惰怠者,勿來!虛榮淫艷者,不見!須知:名利財權,如過往雲煙,曇花壹現。今日廣廈,明日殘垣,誰可知之?惟真之壹字,萬古不變!正是:勤則立世,儉則持家。
因國事繁忙,謝絕登門造訪,否則,放惡狗咬之,惡臉惡語相向,逐出院外,多有得罪,見諒。 。
4. 文言文形容古代女子姿態優雅《洛神賦》 是對女子最高的贊美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象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詩經》描寫衛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還有太多太多了,描寫四大美人的、卓文君的,還有《孔雀東南飛》裏的,甚至在《紅樓夢》裏描寫的眾女以及《水滸》裏的潘大小姐金蓮《三國》裏的二喬還有《西遊記》的杏仙、嫦娥和女兒國國王,都是很美的。
5. 草率的婚姻無盡的痛苦用文言文怎麽表達《氓》是《詩經·國風·衛風》中最為有名的“棄婦詩”。
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戀愛風氣比較自由,桑間濮上,幽期密約,用詩歌表達情愫,以選擇配偶。同時,封建意識正在發展,男尊女卑之風已形成。
婦女逐漸喪失了經濟上和人格上的獨立而處於從屬地位。閱讀這首帶有敘事性質的長詩,不僅可以對先秦人們關於愛情、婚姻的觀念及其社會狀況做個管窺,且可了解我國詩歌在童年時代達到了怎樣的藝術高度。
2、作品簡介《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
《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105篇。《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40篇。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
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壹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縮詞來狀物、擬聲、窮貌。
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壹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第壹章,抓住“送”、“將”、可見女子的溫婉、癡情和大膽追求愛情的個性第二章,抓住“乘”、“望”、“泣”、“涕”、“笑”,癡情、熱烈而純真。
(用“賦”的手法鋪敘女子的戀愛生活,甜蜜幸福1、從文化視角體會當時的風土人情。進行今昔對比,體會人物的特點。
明確:“抱布貿絲”原始的物物交換,造成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範圍的狹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精神領域的道德方面,尤其愛情觀方面,少了更寬泛的選擇範圍,他和她上演了悲劇。她:溫柔體貼,情意綿綿,嫁作他婦,任勞任怨,遭受暴虐,失望決絕。
他:喜請良媒,娶她為婦,感情變換,虐待其妻。 2.妳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具有壹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壹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3.賦比興手法在本文中的應用全文用賦,“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以斑鳩貪吃桑葚為例告誡女子不要為愛著迷。
(孔子“過猶不及”)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
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1.女子容顏衰老導致男子變心。
(提醒:若如此便沒有白頭偕老的夫妻,也沒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詩句。)2、男子的喜新厭舊、始亂終棄。
當時女子是沒有社會地位的,壹旦遭到拋棄,經濟上的附屬地位和對男性的依賴,就會導致女子沒有獨立的生活能力,更沒有保衛自身權益的能力。總結:根源在於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地位。
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逐漸產生並發展,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壹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地位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傷害。具有壹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6. 幫忙 寫壹篇 文言文 自我介紹小子不才,巴渝人士也.生於己巳年四月二十日寅時,於世虛度十又九春秋是也.吾之雙親,操勞半世,身體康健,家之大幸.吾乃家中獨男,性溫和.幽默,嫻靜少言,誠以待.吾性情中人者,為人豁達.
吾自幼長於村野,七歲入學堂,敏而不好學,是為父母先生之憤恨.年十三有余,嗜文,常著文章以自娛,頗示己誌.吾天生文采,揮筆潑墨,暢敘幽情,發自心聲,投諸筆端,每每以眾人圍觀為喜.
讀至國中,因散惰頑甚,未能熟讀聖賢之書,以至學識淺薄,泯然眾人也.哀哉!
只要改下名字 出身年月 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