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秀山人,只是很喜歡秀山
去年下半年重慶到秀山的火車開通之後,引起了好壹陣“秀山熱”,那裏的農家樂人滿為患,連普通民居都臨時用來待客,也可見秀山人民的熱情好客。我認為秀山吸引人的地方主要在於它作為重慶的少數民族聚集地之壹,有獨特的風土人情,本身就是壹個景色秀美的地方,而且靠近湖南湘西這片森林覆蓋率極高的沃土。重慶人有句老話叫“養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壹遭”,其中的“秀”就是指秀山,當然那是交通極其不發達的年代,現在要開放得多了,不過還是有不少地方保留了少數民族的原汁原味,其實說再多都不如親自去壹趟,而且重慶到秀山的火車票並沒有因為春運特別難買,過去是相當方便的。
2. 描寫山水風光的好句子水的靈動與山的沈穩 水山水,有山有水才是好風光.水有水的飄逸靈動,但始終保持著壹種單調的蔚藍色;山有山的沈穩厚重,但壹年四季卻能以不同的色彩、風光展示山的美麗.活潑的有單調的壹面,安靜的有變換的色彩.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在青山間探索,在綠水間泛舟……多麽美妙!歷代多少文人墨客,寫盡了水的魅力,水的靈動,水的深邃,水的神韻.那以水為畫、以水為歌、以水為詩、以水為曲的作品,不勝枚舉.“水調歌頭”的詞牌,演繹出多少耐讀的詩篇;“高山流水”之琴音,傾倒了無數天下知音…… 而贊頌山的詩句,抒寫山的散文,描繪山的畫卷也不在少數.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廬山之瀑布,衡山之煙雲……讓多少仁人誌士傾倒,在青山之間留戀忘返.水,那麽靈動清麗,令人神往遐思;水,那麽雄渾澎湃,充滿了無限激情.有時人稱柔情似水,有時又說咆哮奔騰,這就是水的個性.瀑布的壯麗,波濤的洶湧,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潺,全都日夜永恒.山,綿延綿亙;山,險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氣勢磅礴,讓人想起五嶽;山,新奇秀麗,令人憶起娥眉…… 山,猶如令萬人敬仰的聖賢,沈穩是他的天性,不露聲色地詮釋著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肅穆,生命的莊嚴…… 水,可以化作古樸的“大浪淘沙”的雄渾與蒼勁,也能夠渲染出《楓橋夜泊》的萬籟俱寂.襯托出“軍港的夜啊靜悄悄,遠航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的意境.水,那麽氣魄非凡,象征著不息的生命與靈魂,無窮的力量和信心.山,好似讓眾人擁戴的偉人,仁厚是它的本色.它默默獻出了喜馬拉雅的皚皚白雪,獻出了黃山的溫泉、雲海、奇松、怪石…… 山,相信沈默是金,它無語、無悔、無懼.然而冥冥之中,卻永不停息地為世人演繹著動人的神話,最美的風景.智者愛水,仁者愛山.我不是智者,我也不是仁者,但我卻偏愛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青山綠水、名山大川中找尋最美的風景.終於,我明白了,最美的風景不是靈動的水,亦不是沈穩的山,只有山水的融合才能交織出世間最美的景色!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山有狀而水無形,山有頭而水無盡.山是靜止的,水則奔騰不息;水是永恒的蔚藍,山則色彩絢爛.山水相依便有了大自然的明麗.山水產生了文明,山水延續了生命.當沈穩的山與靈動的水交織在壹起,山庇護起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水滋潤了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綠樹;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山水山水,讓山與水交融,讓靈動與沈穩結合,讓智者與仁者相輔相成 有關山水風光的詩句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S226;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壹方.(《詩經&S226;蒹葭》) 2.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
3. 通海秀山的亭子裏的全部對聯高臺壹片清涼,我輩素苦熱中,也借這夢月松風,解諸煩惱;
前途許多障礙,此地別開生面,忽覺得天空地闊,放大光明。
陳燦題清涼臺。
幾經撥雲尋路,倚樹聽泉,喜茫茫才到此清涼境界;
壹任魚躍鳶飛,天空海闊,活潑潑都收上畫圖樓臺。
闞楨兆題清涼臺
山翠萬重當檻出;
水光千裏抱城來。
蘇忠廷題清涼臺
任他熱利名場,登臺亦冷;
到此清涼境界,有句皆仙。
孔憲斌題清涼臺
殿閣生微涼,***為羲皇上人,到此春臺啜春茗;
造化鐘靈秀,遍訪巖穴間士,始知通海出通才。
高劍中題清涼臺
萬壑擁樓臺,聽竹溪泉響,松徑濤清,心曠神怡,雅集聊當風月主;
壹水抱城郭,看柳渡漁莊,螺洲蟹舍,嵐平煙靜,置身宛在畫圖中
楊樹銘題清涼臺
天上何曾有山水;
人間豈不是神仙。
普深和尚題清涼臺
層臺雲斂雙湖碧;
古殿風生六月寒。
清涼臺
松翠時相引;
梨紅不肯雕。
闞楨兆題清涼臺
畫欄前,眼界絕佳,有田有園有湖山,且訪陶令歸來,會心即景;
水榭外,春光不老,宜浴宜風宜吟詠,試問曾哲而後,同誌何人。
陳兆慶題溫泉。
試憑欄看他海氣淵涵,山光倩麗;
且縱酒寫我胸中淡宕,眼界清空。
萬壽宮
欲上高峰,到此地何妨小憩;
回看下界,登斯樓竟已升仙。
沈昭題登瀛橋
有景有情,君休忙,坐坐又走;
好山好水,我只想,看看再來。
登瀛橋
歸去來兮,身愧壹行作吏;
老夫耄矣,悔不十年讀書。
退思軒
百道湖光千樹雨;
萬山明月壹聲鐘。
李成林題湧金寺
結大歡喜緣,只這笑呵呵,收拾囊中寶物;
除真煩惱障,看他腹坦坦,鼓吹世上春風。
闞楨兆題湧金寺
湖空山色靜;
閣回樹光寒。
許弘勛題湧金寺
秀山青雨青山秀;
香柏古風古柏香。
張維權題湧金寺
求嗣憑壹點良心,多福愈且壽多;
做人存幾分天理,賢子更有賢孫。
朱尊題廣嗣靈祠
步步小心,謹防前頭路窄;
層層著眼,須知後面山高。
沈昭題還鶴樓
壹亭人謂如拳耳;
是海吾將欲袖之。
朱陽題寄亭
清樽***壹亭,醉翁之意在山水;
往事論千載,賢者所懷無古今。
許爾超題逋翁亭
千百年奇石直立天穹,古今來詩人韻士,看西刺秧針,南飛蘆絮,北撐荷蓬,東插蓮筆,皆成錦繡文章,姑勿論布谷催耕,醍醐勸飲,燕剪穿花,鶯梭織柳;
億萬頃狂浪奔來眼底,俯仰間龍吟虎嘯,喜風生水面,月點波心,雲暝海角,日照山巔,別有煙霞世界,更可賞蝦兵舞劍,蟹將執戈,螺師獻寶,蛟客呈珠。
趙錦春題海潮寺
海色澄清,雲霧蕩開天地憾;
潮聲洶湧,波濤洗盡古今愁。
海潮寺
海暗雲無葉;
山寒雪有花。
鄂容安集唐詩題海潮寺
雲連樹色微分岸;
船載波光直到門。
陸芒題海潮寺
壹粒米中藏世界;
半邊鍋內煮山河。
海潮寺
4. 描寫雪山的好詞好句,多多來玉龍雪山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秀麗挺拔,造型玲瓏,皎潔如晶瑩的玉石,燦爛如十三把利劍,在碧藍天幕的映襯下,像壹條銀色的矯健玉龍橫臥在山巔,作永恒的飛舞,有壹躍而入金沙江之勢,故名“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不僅巍峨壯麗,而且隨四時的更換,陰晴的變化,顯示奇麗多姿。時而雲蒸霧湧,玉龍乍隱乍現,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神態;時而山頂雲封 ,似乎深奧莫測;時而上下俱開,白雲橫腰壹圍,另具壹番風姿;時而碧天如水,萬裏無雲,群峰像被玉液清洗過壹樣,晶瑩的雪光耀目晃眼,具有“白雪無古今,乾坤失曉昏”的光輝。
即使在壹天之中,玉龍雪山也是變化無窮:東方初曉,山村尚在酣睡,而雪山卻已早迎曙光,多彩的霞光映染雪峰,白雪呈緋紅狀與彩霞掩映閃爍,相互輝映;傍晚,夕陽西下,余輝映山頂,把雪峰染抹得象壹位披著紅紗中的少女,亭亭玉立;月出,星光閃爍,月光柔溶,使雪山似躲進白紗帳中,漸入甜蜜的夢鄉,顯得溫柔、恬靜。 終年積雪的山峰由北向南排列成十三個高峰,在蔚藍的天幕襯托下,宛如壹條玉龍淩空飛舞。
當妳沿此旅遊線深入其中,雪山會展現給妳奇花、異樹、雪海、冰川、草甸、溪流等無限風光,還有那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會讓妳壹路留連忘返。 “郡北無雙嶽,南滇第壹峰。
四時光皎潔,萬古勢龍從。絕頂星河轉,危巔日月通。
寒威千裏望,玉立雪山崇。”這首五言八句詩是明朝麗江第八代土知府木公(公元1494--1553年)土司寫的《題雪山》,詩句豪邁。
麗江玉龍雪山自古就是壹座壯美的風景雪山,唐朝南詔國異牟尋時代,南詔國主異牟尋封嶽拜山,曾封贈玉龍雪山為北嶽,至今白沙村北北嶽廟尚存,仍然庭院幽深,佛面生輝。拜山朝聖者不絕於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