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林語堂《蘇東坡傳》
東坡先生號東坡居士,是宋朝著名的詩人、政治家、文學家,關於他的傳記和故事,後人有很多描述。本文針對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東坡傳》作壹下點評和分析。
引言
林語堂先生生前很多的傳記著作,為國人熟知和津津樂道,這本《蘇東坡傳》詳細地描述了東坡居士的壹生,可以算得上壹本經典壓箱之作,品讀後感覺意味悠長。然者雖是後人翻譯的壹本譯本,但精華尚在,望大家有時間也品讀壹下,熟知壹下古人的情懷。
小評:蘇東坡作為最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壹,關於蘇東坡方面的傳記和評書,也有很多,然綜觀群書林語堂先生這篇《蘇東坡傳》是較齊整,較客觀地再現了這位文壇泰鬥的先人風範,值得壹品。
關於蘇東坡
東坡先生是中國歷史上聞名中外的?唐宋八大家?之壹,後人非常喜愛其撰寫的名言詩作,曾被無數人之景仰。正如書中林語堂先生之描述:東坡迷人的魔力。就如同魔力之在女人,美麗芬芳之在花朵,是易於感覺而難於說明的。東坡主要的魔力,是熠熠閃爍的天才所具有的魔力,令人不知應當因其大無畏的精神而景仰他,抑或是為了使他免於旁人的加害而保護他,他身上有壹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鉗制,這股力量,自他呱呱落地開始,即強而有力在他身上運行,直到死亡封閉他的嘴,打斷了他的談笑才停止。他揮動如櫞之筆,如同兒戲壹般。從他的筆端,我們既能聽到人類情感之玄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地覺醒,有順從的忍受。他自稱生性暴躁,遇有不好之事,便覺得?如蠅在食,吐之方快。
蘇東坡生於壹0三六年,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壹壹0壹年)去世。在蘇東坡青年時期,朝廷之上有壹批賢臣在朝野,如聞名的司馬光,富弼,歐陽修等。這壹時期還有歷史上聞名事件導致宋朝滅亡的王安石等。回顧這段歷史,後人褒貶之壹,但客觀地來說。東坡先生所處的時代,是文官當道的年代,無論朝廷還是百姓,都比較重視本土文化的傳播時代。因此,東坡先生在那個年代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是客定年代下的必然產物,盡管其壹生命運坎坷,但對後世的影響是有特殊意義的。正如林語堂先生在文中所描述: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生活中竟有如此的遭遇,他之成為文人竊竊私語的話柄,尊重景仰的話題。尤其是在去世之後,乃是自然之事。若與西方相似之人比較,李白,壹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近。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頗則始終富有青春之活力。以人物論,頗像法國的雨果;他具有動人的特點,有仿佛英國的浩瀚生。蘇東坡之所處時代,註定他飽經憂患,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今天我們之所以回顧他,愛慕他,也正是因為他飽受人間之苦的緣故。
章節點評:中國文壇上的文學泰鬥,註定其壹生命運是坎坷的,東坡居士的迷人之處,正在於其畢壹生的心血,嘔心歷作,譜寫了很多名篇和名句,其文學的風格與西方人有很大的迥異。後人在研讀東坡的作品時,能試著揣度詩人當年的情懷,但其結果往往是形似神不似。作為現代文學作品,講究的是現實結合 *** 的手法,然則古人的韻味和仙風道骨已很難再現,這也是為什麽後人對蘇極為推崇的原因之壹,也是東坡先生的文學作品流傳千年不衰的精華之所在。
蘇東坡的童年和青年
蘇東坡出生地在眉洲(今之四川眉山),記得以前在四川讀書的時候,吾有壹同學就是眉山的,可能他不太愛讀書的緣故,當時問及其眉山有什麽聞名的古人,他只談到只知曉有蘇東坡之人,但不是很熟悉其壹生。引經據典也只略知幾首東坡先生的名句。今之回想,隨著年代的久遠,可能有很多現在年輕人只知其名,但對其壹生的經歷尚不為人知。應該很好地說語堂先生這本《蘇東坡傳》是壹本很好的書,詳細解讀了東坡先生的壹生,然者有個別地方吾不是非常贊同語堂先生對個別人物的評價,但整體來說對東坡先生寫得非常實際和客觀,今之壹讀,仍有余味。
回歸正傳,蘇東坡前面有壹哥哥因出生便夭折,他出生後便成為家中的長子,其下有壹弟弟,也就是蘇子由蘇轍,其父親為蘇洵,後人為紀念稱之為?三蘇?。
蘇家總算是個小康之家,自己有田產,也許比中產階級還較為富裕。蘇東坡壹降生,祖父仍然健在,時年六十三。老人年輕時,高大英俊,身體健壯,為人豪爽,慷慨大方。書中曾言:老人不識字,但是人品不凡,他祖父不像別人家那樣儲存糧食,他卻以米換谷,在自家倉庫中存了三四萬石之多。後來荒年歉收,他祖父開倉解糧,先給自己的近親近族,然後給他娘家人,再給他家的佃農,最後給同村的貧民。鄰居農人這時才知道他屯糧的原因,很是敬佩?祖父對蘇東坡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東坡先生的酒趣則是受其影響的。
談到東坡先生的父親蘇洵,天性沈默寡言,就其政治上的抱負,未曾展露,他所追求的功名和文名,是在他兩個兒子身上出現。父親27歲才發奮讀書,並且後終有所成就。蘇東坡八歲到十歲之間,他父親進京趕考,由於不順再次落第,到江淮壹帶遊歷,由母親在家管教。目前曾教兒子讀的書是《範滂傳》。小東坡問母親:?媽,我長大之後若做範滂這樣人,您願意不?母親回答道:?妳若能做範滂,難道我不能做範滂的母親。?根據文字記載,蘇東坡六歲入學,十歲時已能寫出出奇的詩句。如《捷鼠賦》,描述的是壹個狡猾的老鼠,掉入壹個翁裏,假裝死去,等把翁倒在地上,便急速逃去。在宋朝,在蘇東坡的童年,由於皇帝賢明的統治之下,極力獎勵文學藝術,因此學校的老師也非常重視學生的培養和引導。在蘇東坡十壹歲時,進入中等學校,認真準備科舉考試。為應付考試,學生必須讀經史詩文,經典古籍必須熟讀至能背誦。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之壹下,蘇東坡和弟弟蘇轍。古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這樣的學習對東坡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另外父親壹向堅持文章的古樸風格,力誡當時流行的華美靡麗的習氣;後來年輕的學子晉京趕考之時,歐陽修擔任禮部尚書與禮部主試時,決心發動壹項改革文風運動,對那些賣弄詞藻的學子,全部不與錄取。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正適合於文學天才的青年的發育?
章節小評:然者,對待東坡父親的評價,林語堂先生雖然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來評價前面這段的,也算比較客觀。吾認為壹個人要能成長必然要具備學習的環境和氛圍,如果沒有蘇家好學的傳統,沒有他父親對文學的追求和影響,東坡居士也不會後來成長為鼎鼎有名的大詩人。包括他弟弟的好學,也是對他有積極推進作用的。因此,東坡先生的童年,客觀地評價也是得宜於家庭的氛圍,社會狀態的影響及自己後天的努力,尤其是父親對他的間接影響,這些對他後來的成長起著非常之關鍵的作用。
蘇東坡的壯年
縱然蘇東坡才華熠熠,在仕途上仍必須由低級而上升。嘉佑六年(即壹0六壹年),朝廷任命他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有權連署奏折公文。
東坡先生在這時候給弟弟的壹封信中,寫了壹個名篇:
人生到處知何擬,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瓜,鴻飛哪復計東西。
這首七絕成為東坡詩的佳作。在鳳翔這段時光是東坡先生最為休閑的壹段時光,由於公務不是很多,他得意於有時間遊歷四周。盡管也得罪了壹些所謂官員,但就在這時由於官運已在道上,除開工作上的事情外,也悠閑自娛。
但是幾年之後,壹0六九年王安石的變法,迫使朝廷發生了壹次大的巨變。原因是王安石剛愎自用,雖然變法的初衷是好的。關於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在這裏吾不再重復,因為在之前吾已發表壹篇關於王安石變法的博文了。關於王安石變法,蘇東坡曾告訴皇帝,千萬不可威權懾服百姓而使之服從。他有提到有謠傳恢復肉刑之說。
臣自幼小所記,及聞長老之談,皆所謂臺諫所言,常隨天下公議。公議所與,臺諫亦與之。公議所擊,臺諫亦擊之?今日物議沸騰,怨讀交至。公議所在,亦可知矣。
點評:壯年時期的蘇東坡不僅在政壇上開始展露頭角,而且在詩歌文學方面造詣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客觀地說,蘇東坡的政治生涯才剛剛開始,由於朝廷內如王安石?通變派?對朝廷賢儒的打擊報復和宋英宗對王安石的器重,蘇東坡盡管在文學上有所造詣,但政治生涯未能展壹抱負,另外他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同。
蘇東坡的老練
如林語堂先生所敘述:蘇東坡最為可愛之處,是在他身為獨立自由的農人自謀生活的時候。
公元壹0八壹年,蘇東坡真正務農了。他開始在東坡壹片田地裏工作,自號?東坡居士?。在他那首《東坡八首》裏面的小序中說:余至黃二年,日以困乏,故人馬正卿哀余乏食,為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其身躬耕其中。
蘇東坡曾經說:?未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者。?解脫或佛道,皆始於此心的自律。在黃洲那壹段日子,東坡先生開始專研佛道,以後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他潛心研究靈魂的奧秘。他問自己,人如何才能得到心靈的寧靜?有印度的瑜加術,有道家的神仙修煉法,為人提供精確的心靈控制法,保證可以達到情緒的穩定,促進身體的健康。甚至,當然是在遙遠的以後,甚至發現人生不死的丹藥。對於精神的不朽呢?他對尋求長生之術十分著迷。人生的不朽與精神的不朽是應當截然劃開的,因為不管對身體如何看法,身體只不過是個臭皮囊。精神若經過適當的修煉,早晚會拋下這個臭皮囊而高飛到精神界去。身體的不朽,退壹步說,至少包括壹個可以修煉到的目標,就是延緩衰老,增長壽命。
公元壹0八四年,蘇東坡再次為官,在鄰人和朋友為他送行的宴席上,他寫下了很著名的壹首詞: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乃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雨衰。
公元壹0八六年(宋哲宗元佑元年),東坡先生得到攝政皇太後的(皇帝年僅9歲,由其皇祖母代理政務)恩寵,在他到京後八個月之內,朝廷將他提拔三次。依據古制,官位分為九級。在此短短壹段期間,他由第七級上升,經過第六級,跳到第四級,最後止步於第三級翰林學士,為皇帝草擬詔書,那時他正是四十九歲。蘇東坡任翰林學士知制浩期間,他擬了約有八百道聖旨,無不鏗鏘有聲,妥帖恭巧,簡練明確。古代聖旨的文字,往往引經據典,富有例證比喻。這類文字,對於東坡先生來說寫來輕而易舉。如貶鏑呂惠卿的聖旨,內容的決定者不是東坡先生,但是聖旨的措辭結果卻是他的手筆,蘇東坡對於這個奸佞小人寫道:?始於知己,***為欺君,喜則摩足以相歡,怒則反目以相噬。?
同年九月司馬光死後,恰逢神宗靈位送入太廟的齋戒之日,依據古歷,朝廷官員要全去太廟齋戒,反而沒有時間去吊唁這位剛過世的丞相。偏偏主管此事又是認死理守古禮的理學大師程頤,程頤對前來吊唁的蘇東坡等官員說:?妳們沒念過論語嗎??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蘇東坡立刻回答:?論語上並沒有說子於是日歌,則不哭。?蘇東坡十分氣惱,不顧程頤的反對,率領大家進了門。每個人都站在靈柩之前面行禮,在離去之前都依照習俗以袖拭目。蘇東坡壹看司馬光的兒子沒出來接待客人,問過別人才知道程頤禁止,說是於古無征。於是蘇東坡在眾官員面前說道:?伊川可謂糟糠鄙裏叔孫通。?大家哄堂而笑,程頤滿面通紅。這句評語可謂壹針見血,入木三分。
這時的東坡先生名氣之盛,達於極點。他受所有文人,朋友崇敬,在朝廷上又官居高位。他為堅持己見,曾飽受其苦,因此也更為人所佩服,在這方面,朋友輩都望塵莫及。司馬光死後,在當時的學者之中,無人望其項背,雖然他不適於宰相之位。但大家公認,以人品論,在整個官場之中,他是巍然高出眾人之上的。
點評:東坡先生中老年時期,無論是在官場職位上還是在文學造詣上已達到非常高的地位,只能用出神入化,爐火純青來表示。盡管在政壇上他未有很高的建樹,但是在這壹時期成就了他文學上的壹個飛躍,即蘇詞的產生,客觀地說東坡先生的詩詞是宋詞發展的壹座裏程碑, ?詞為艷科?,在當時可以說是壹種牢固的傳統,蘇軾成功地轉化了這種風氣。他沖破了晚唐五代以來專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的舊框子,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懷古、感舊、記遊、說理等向來詩人所慣用的題材,他都可以用詞來表達,這就使詞擺脫了僅僅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成為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另外,在他為官從政期間成功解決了六個小水庫供給杭州用水的工程,也是東坡先生其壹生政治生涯上的壹個裏程碑的功勛業績。
蘇東坡的流放歲月
公元壹0 *** 年,章純為宰相,他首先向蘇東坡開刀。東坡先生被貶到廣東高山大庾嶺以南的第壹個人,他被罷黜,剝奪了官階,調充英洲太守。他並非不知道這個情形,不過不知道第2次迫害會到這種程度。
皇太後去世不久,他二度遭到陷害被流放到嶺南(今廣東惠洲附近),在古時嶺南是個窮山僻壤的地方,人口又少,在這裏他度過好幾年的時光。雖然生活十分清苦,但是苦中做樂。他給好友的信中寫道:來此半年已服水土,壹心無掛慮,因為已經樂天知命?在此期間東坡先生也寫了至少五,六篇酒賦,如:最有趣的是《東臯子傳後記》。東部某太守以酒相贈。他剛剛讀完漢代以酒量之大出名的《東臯子傳》。在他謝太守贈酒的信裏,他寫了又啟,敘述他飲酒的習慣,偶爾添寫了兩條人生至樂,不高明的作家必然會增加到四五條,或寫個沒完了。
蘇東坡既已失去權力地位,又為當政者所不喜,壯年時致君於堯舜與改變帝國之命運等雄心壯誌,已不復當年氣概。如今只是惠州壹國民而已,他的事也就是鄰居翟秀才和林太太的事,這位林太太是釀酒的,總是賒給他酒喝。他的朋友是道士吳復古、陸惟謙,和羅浮的僧人。他在學者、太守、縣令之中,也有不少朋友。
點評:正是因為經歷官場的沈浮,才鑄造了這壹文學上的天才泰鬥。正如他晚年定居常州寫的壹首詩:?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
綜合點評:林語堂先生贊嘆為?人間難能有二?的蘇東坡,像壹顆熠熠生輝的巨星閃耀在中國千年的歷史星空。他的壹生飽經憂患,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有變得尖酸刻薄。我們之所以喜愛蘇東坡,也是因為他飽受了人生之苦的緣故。中國有壹句諺語,就是說壹個人如何,要?蓋棺定論?。人生如夢,壹出戲演得如何,只有在落幕之時才可以下斷語。東坡的壹生充滿希望和浩然之氣。人的生活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人品,與生俱來,由生活中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正像他在壹處碑文中所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