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閭的詩句有:野老樵夫作比閭,所處又比閭。拼音是:bǐlǘ。註音是:ㄅ壹ˇㄌㄩ_。結構是:比(左右結構)閭(半包圍結構)。
比閭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木名。即棕櫚。
二、引證解釋
⒈木名。即棕櫚。引《逸周書·王會》:“白州比_,比_者華若羽。伐其本為車,終行不敗。”孔晁註:“白州東南,蠻與白民接也,水中可居曰州,州中出此珍木。”朱右曾校釋:“愚謂比_即‘並_’也。《本草拾遺》雲:_木出安南,性堅,紫黑色。有花紋者名曰‘花_’。”⒉比、閭為古代戶籍編制基本單位。後因以“比_”泛稱鄉裏。引《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_,使之相受。”宋蘇洵《議法》:“比_小吏奉之以公,則老_大猾束手請死。”清劉大_《慎始》:“天下之事,惟其未有以倡之,有壹人倡之於前,以至比_族黨之間,相效而成俗。”
三、網絡解釋
比閭比閭是木名,即棕櫚,出自《逸周書·王會》:“白州比閭,比閭者華若羽。伐其本為車,終行不敗。”
關於比閭的詩詞
《羈滯貴陽·比閭萬戶上燈初》
關於比閭的成語
犁庭掃閭改換門閭充閭之慶門閭之望閭閻撲地窮閭_巷比比皆然閭閻安堵比比劃劃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比閭的詳細信息